襄陽南路上有許多好玩的店鋪之類的地方,在我五十年代的童年生活裏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襄陽南路附近的地圖
1. 永嘉路以南,路西側
我比較熟悉的是從永嘉路到建國西路那一段,全長不過四百多米。
襄陽南路永嘉路口的西南角上就是喬家柵食府,著名的有點心如擂沙園、兩麵黃炒麵、粽子、糟田螺等等。其實那年頭很少光顧喬家柵,但是清明節吃的青團必須是從它家買的。
喬家柵食府
喬家柵的菜單
在襄陽南路的西半邊,從喬家柵往南有一家上海理發廳,大約有三開間門麵,店裏的條件、理發師的手藝都不錯,好像價格也貴一點。住在附近的婦女逢到有要緊的場合,會到那兒去燙發或者做頭發。
我常去理發的那家叫同鑫理發店,就在大上海再往南一點。店堂是一開間的,本來是一條弄堂的弄堂口,弄堂裏的居民也從這兒進出。晚上店打烊以後理發師就睡在店堂裏。進門左手邊是四、五個理發椅,再往裏一小間,裝了洗頭用的水鬥。應該是1958年大躍進時,有一次洗頭時忽然發現,一坐上水鬥前的凳子,頭上的燈就亮了,洗頭的水也開始流出來了。理發師很得意,原來是他們自己搞技術革新裝上的新花樣。店堂的右手邊沿著牆放著一溜長板凳,漆成綠色的。要理發的人進門就坐在長凳上,一路往前移;等到移到最前麵就輪到理發了。店裏備了一些小人書給顧客看。看到理發師理完一個人,往理發椅上放一把小板凳,我知道輪到我了,趕緊再找一本小人書帶上。理發師等得不耐煩了,就拍著理發椅背催我。後來長高了,就不需要小板凳了。等到頭發剪好,用熱水舒舒服服地洗了頭,額頭上、頭頸後麵撲上爽身粉,就可以回家了。不過如果手裏的小人書還沒看完,可以留下來繼續看,理發師傅是不會趕我走的。幾年下來跟理發師熟了,偶爾不理發的時候跑去看小人書也是可以的。
同鑫理發店北邊隔壁是太平村茶食店,賣蘇州茶食如酥糖、麻餅一類食品的。門口還有一隻爐子,專賣黃鬆糕之類的熱點心。最讓我入迷的是看他們做年糕。入冬以後店裏就開始做年糕了。夥計將煮熟的粳米放在一隻石臼裏,用木杵舂成軟軟的白米團。白米團從石臼裏取出,放在一張大案板上,掐成小團,搓成長條,用木製的模板一壓,就成了一條長長的、兩頭圓的年糕了。全部過程都是手工完成的。師傅們動作熟練,隻見一條條白白胖胖的年糕從他們手下飛出來,吸引我在旁邊看,久久不肯離開。
最難忘的是太平村的年糕團。店裏做年糕的時候,也順帶賣年糕團。化五分錢,師傅揪下一團做年糕的米團,捏成杯狀,然後加進不同的料。加什麽料,由顧客自己選,有黑芝麻粉,白芝麻粉,小核桃,大核桃,花生,鬆仁,瓜子,白糖。樣樣都好吃,這時候是最難下決心了。加好料,師傅把米團捏好,大約有拳頭大小。拿在手裏還是溫熱的,可以焐手;咬一口,真香,真甜。
再往南,經過幾棟大宅子,就是通往襄陽南路第二小學的弄堂,388弄。弄堂口南側是一家極小的小店,賣點雜貨、鉛筆橡皮之類的,老板個子矮矮的,頭發往一邊梳,說一口蘇北話。他也是同鑫理發店的老板。店裏還賣一種夾肉麵包,八分錢一個,很好吃。
向陽小學所在的388弄弄堂口
388弄內的大可堂普洱茶館
再往南是幾棟小巧的洋房。其中一棟曾經開過一家叫家庭食堂的餐館,老板娘說一口很好聽的天津話,跟我媽媽談得來。他們家的大兒子跟我是一個小學的,比我高一、二級,是個大個子,卻很和氣。他跟我挺好的,有時在街上碰到我會拉著我聊天。
往南是一家煤球店,再往南就是申大米店。
五十年代以後,好像米店都統一叫第幾糧店了,但我們從來不用這個店名,就一直就叫它申大米店。實行糧食定量的時候,買米必須到指定的糧店去買,申大就跟我們家有了幾十年的關係。上小學時我就會幫媽媽去買米了。1958年以後,用上了機械化售米。付了錢,劃了購糧證,就把布袋套在一個木製的漏鬥口下麵。營業員問一句“裝好了嗎?”回答說好了,營業員一拉一根杠杆,米就瀉下來了。
申大米店所在的那一段街
從米店往南沒多遠是一條弄堂,大方新村,是比較精致的小洋房。我好幾個小學、中學的同學住在這兒。再往南是一條窄窄的弄堂,452弄,一直通到太原路。襄陽南路第三小學的分部,即原來的醒華小學也在這條弄堂裏。
往南是大德隆糖果餅幹店。雖然隻有一開間的門麵,卻幹淨、亮堂,玻璃櫃、冰箱什麽的擺滿了店堂,冷飲、糖果等擺得玲琅滿目,遠不是那些煙紙店(上海人是這樣叫雜貨店的)可以比的。不過這一家店我很少光顧,總覺得比較貴。再往南去,經過一家裁縫鋪,一家吃食店,好像還有一家理發店,就是建國西路口了。路口是銀行,過去是汪怡泰茶葉店。據說是汪怡泰在1928年開的第七家分號。三、四層的樓的側麵還有過“汪怡泰茶葉”的大字殘留著。
2. 永嘉路以南,路東側
再回到永嘉路口,襄陽南路的東半邊。路口的一棟樓是襄陽南路311號。據史料記載,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後即住在這棟樓裏。但我小時候並不知道這件事。那時就是個大院,住著好多人家。臨襄陽南路的一側有一扇門,從來不開,一對夫婦就利用那個空間擺了個報攤。兩人還背著個大書包沿街叫賣報紙。一天兩次,上午賣解放日報、文匯報,下午賣新民晚報,風雨無阻。星期六我們家必定會在報攤上買一份《每周廣播》,這樣就可以知道下一個星期裏無線電裏可以聽到什麽節目。我外公專找京劇節目,父母留心“廣播書場”(一個每天播出評彈的節目),我大哥喜歡聽音樂,我有時找“北方曲藝”節目,看有什麽相聲好聽。
311號的舊照片
近年的311號,沿街開了商店
往南是一棟小樓,曾經開過一家私立的天啟醫院。隔壁是日新小學,以後改成襄陽南路第一小學。現在是襄一幼兒園(南園)。過了日新小學的圍牆,有一棟二層樓的小樓,上樓的樓梯開在室外,樓下開過一家沙發店。老板說寧波話;我跟他兒子打過架。
313號天啟醫院小樓
襄一幼兒園(南園)
沿街的349號跟另外三幢格局差不多的三層樓房並排,跟馬路垂直,就形成了一條弄堂。但是這條弄堂沒有弄號,每幢房子有自己的門牌號碼,從349號往下數,是351、353和355號。這種非街麵房子而沿用馬路上的門牌號碼的在上海很少見。與此相同的是襄陽南路530、532、534號。但這幾幢房子已拆了,所以349號到355號這幾幢房子就是僅剩下的一個例子了。蕭紅、蕭軍曾住在351號裏。
這幾幢房子的外牆用的是類似耐火磚那樣的貼麵磚,349號的外牆上還貼了一些彩色瓷磚。門洞裏的台階和平台是彩色磨石子,底樓窗戶外裝著花紋大方的鑄鐵柵欄,不過1958年大煉鋼鐵的時候跟弄堂口的鐵門一起拆掉了。每間正房裏都有壁爐,有通往廚房的電鈴;廚房裏有燒熱水的炮仗爐。二樓有陽台,陽台的鑄鐵欄杆的花紋跟樓下窗戶柵欄是一樣的設計。弄堂是水泥鋪地,但靠邊有一條一米來寬的泥地,居民可以用來種點花。泥地再往外是一道竹籬笆。
從349號到355號形成的一條弄堂
隔著這道竹籬笆就是357弄,永安別業。喬家柵食府老板王汝嘉就住在這條弄堂裏。永安別業裏都是石庫門房子,非常規整。二樓朝南是一溜窗子,所以光線很好。三樓有麵積很大的曬台。但是3號跟別的房子的設計不一樣,大了好多,是花園洋房,前麵有一個不小的花園。夏天我曾跟著我二哥和他的朋友去抓過蟋蟀。3號曾經開過牙科聯合診所。花園邊上一個玻璃棚,估計是花園的暖棚,牙科診所用來當做假牙的工作室。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上海電影院,提到1956年上海市文化局派電影事業管理處的科長蔣柯夫去接管上海電影院。蔣柯夫一家就住在3號的三樓。《上海地方誌》的《上海文化藝術誌》裏還有一篇他的傳略。
永安別業走到底,穿過一道鐵門就可通到永嘉路上的慎成裏。
永安別業弄堂口
永安別業的弄堂口往南是三幢街麵房子。有一家理發店,旁邊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式的煙紙店。老板叫許福祥,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徐福祥家”,它的正式名字倒反而不記得了。店雖小,卻好像樣樣東西都有。讀小學後,我會幫大人去打醬油、料酒,買煙,買肥皂草紙;爸爸有時饞酒了,會叫我去打一角錢的“臭麥燒”(一種燒酒)。但我最記掛的是他們賣的話梅、橄欖、粽子糖之類的零食。
“徐福祥家”再過去是一家建築材料店,我們習慣叫“石灰店”。一開間的門麵,進店迎麵就是一個一米來深的大池子,占了很大的麵積。最好看的是店裏做紙筋石灰的時候。夥計在那個大池子裏放上生石灰,再往池子裏放水。一時間蒸汽升騰,店裏幾乎對麵不見人,隻聽得池子裏冒泡泡的聲音。還要加入像馬糞紙那樣的紙筋,好像還要用工具攪動。以後等冷卻下來,就成了紙筋石灰,可以像刀切豆腐那樣用鏟子切,用來糊牆。
石灰店往南就是大明鐵工廠,即以後的信昌機器廠、文教針廠的範圍了。這是這一帶的大單位了,逢到國慶、五一,廠門口會裝上橫幅、彩燈,掛上大紅燈籠,入夜後把這一帶的人行道照得雪亮,顯得喜氣洋洋的。小的時候大人把我帶到那兒走一走,算是看燈了。稍長大點就帶我到外灘、人民廣場看燈,更大些了就自己去看燈了。
原大明鐵工廠、信昌機器廠臨街的一段,現為一家當鋪
隔壁是383弄。弄堂口有過一家大餅油條攤,所以大家就叫“大餅攤弄堂”。弄堂裏其實還套著幾條大大小小的弄堂,房子一般也不錯,但也夾雜著一些簡陋的屋子,還有一家針織廠。從這裏可以一直穿到嘉善路、陝西南路。
383弄的弄口
往南去有一家一開間的知衣百貨店,店裏窗明幾淨,貨品很齊全。老板娘是廣東人,對人很和氣。凡是要買襪子、手帕、棉毛衫褲這樣的日用品,我媽媽總是上知衣去。
福顯坊是一條大弄堂,裏麵都是石庫門房子。蕭紅、蕭軍曾住在這條弄堂裏。弄堂口曾經有過一個皮匠攤。弄堂口的左右各有幾家店麵房子。往北去曾經有過一家南貨店。大概就是南貨店這個店麵,以後還開過一家豆漿店。豆漿店的櫥窗裏放了一隻大號的量筒,裏麵灌了豆漿,還插了一支比重計,可能是為了顯示他們的豆漿濃。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個細節,可見老板的市場營銷術很成功。
福顯坊往南的街麵房子裏,有一家老虎灶。冬天去那兒叫一擔熱水來洗澡,夥計會送上門。還有一家張廷康小兒科診所。一條街上許多小朋友都做過張醫生的病人。
可惜從知衣百貨店到福顯坊這一大片房子現在都拆掉了。
福顯坊再往南是429弄,然後是431號海光小學,即後來的襄陽南路第三小學。隔壁的433弄可以一直通到建國西路。弄堂裏有一個三教堂,所以周圍的人有時就稱之為“三教堂弄堂”。說來這三教堂還真有點特別,大殿裏麵供奉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個教的偶像。我小時候去看過,不過印象已經不深了,隻記得裏麵冷冷清清,香火不盛。好像大殿以後曾經用來辦過裏弄生產組。
431號,原為海光小學,現在新建了教育檔案管理中心
435號,嘉訓幼兒園
435號是原來的嘉訓小學暨幼兒園。那建築很有氣派,現在正在裝修,相信裝修好以後一定會恢複過去的風貌。再往南有一溜灰磚的二層樓房;接著是一道圍牆,圍牆內是一個大花園,一幢法式洋房。房子很大,花園裏有草坪、小橋、假山、涼亭。這一片花園正位於建國西路襄陽南路口,門牌號碼是建國西路296號。這原來是榮毅仁的公館,也有一說是申新紗廠總管理處。據介紹,1954年榮毅仁提出他的企業實行公私合營,協議就是在這裏簽的。後來做過毛麻紡織研究所,現在是襄陽會館。
襄陽會館麵對建國西路一麵
3. 永嘉路以北,路西側
再談談襄陽南路在永嘉路以北那一段。在這個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曾經是人和煙紙店,後來改成了一個水果店。店裏有公用電話可用。往北一點點有一家鞋店,專賣膠鞋,如跑鞋、套鞋等等。我們家要買膠鞋就經常去這一家。有一位年紀稍大的營業員,有點蘇北口音,頭發往後梳,一直梳得整整齊齊。我們去買鞋,他總是很耐心地幫我們挑選、試穿。再往北是一家醬園。我們家如果要做炒醬,我媽媽會差我拿著碗去買一角錢的“三醬”,就是豆瓣醬、甜麵醬各半,再加上一點紅辣椒醬。往北是敦和裏,沿街則是一家合作食堂,叫南丁食堂。
敦和裏一角
永康路襄陽南路口的西北角是一家碗店,再北有一家美化照相館。我們家拍報名照、全家福都去那兒。一開間的門麵,樓下開票、取件,樓上是攝影室。攝影師調好燈光,站在照相機旁邊,教你怎樣調整姿勢,然後抓緊機會捏手裏的橡皮球,照就拍好了。
4. 永嘉路以北,路東側
永嘉路襄陽南路口的東北角是東福南貨店(往東一點,在嘉善路口有一家南貨店叫“東西”,我一直覺得這個店名有點怪)。襄陽南路由此往北有文雅書局,一家當鋪,一家布店(恒大祥?)等。布店的營業員有一手技術,顧客說要剪多少尺的布料,營業員會雙手並用從挑出的布匹裏扯出需要的長度,不用尺量,用手一撕就成。我們家買的最多的是龍頭細布,一種價廉物美的白布。
襄陽南路289號是揚子江食品公司。手頭有一隻印著“嘉訓幼兒園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紙袋,是1952年揚子江替嘉訓幼兒園辦的,所以兒童節那天每個小朋友可以拿到一小袋糖果、點心。
揚子江糖果店1952年兒童節為嘉訓幼兒園小朋友準備的糖果袋
布店往北有一家服務站,可能是各種小手工業者合作化以後建起來的,占了兩個門麵,專門提供各種修理業務,像修鞋、修雨傘、配鑰匙之類的。燒水的壺、做飯的鋁鍋的底燒穿了,或者搪瓷臉盆漏了,可以去換一個底。汗衫、汗背心穿得久了,上半部有點破,下半部還算結實。他們可以把上半部分剪掉,換上新的,就又可以對付一陣了。
服務站過去是一家熟食店。為了防止食物中毒,好像六十年代以後店堂裏用玻璃隔開,營業員戴口罩、帽子,穿白褂子,顯得特別幹淨。可見那時食品衛生的監管已經比較嚴了。跟現在常見的廣式燒臘店比,多了醬汁肉、紅燒小排骨、素雞、蘭花豆腐幹等品種,好像更合上海人的口味。
永康路口。自行車商店原來是一家五金店,80年代我一位朋友在大金空調這個店麵開過電腦店
永康路口
快到永康路時有一家五金店,雖然隻有兩開間,貨品卻十分齊全。櫥窗裏擺過一隻比籃球大的磨砂燈泡,畫著卡通臉,還伸出兩隻手,晚上燈會亮。有時爸爸需要洋釘、木螺絲、鉤子,家裏那個樣樣都有的“五金抽屜”裏配不到了,就會到那兒去買。1977、78年間還賣過當時流行的新型內牆塗料。我在那兒買了一鉛桶的塗料,要騎著自行車回家,剛跨上車那鉛桶就傾翻了,灑了一地。我手上也沾滿了塗料,隻能擦在對過馬路邊的磚牆上,留下了一隻淺藍色的手印。以後經過那兒總要留心看看,那手印居然還在。1997年時經過,那一段已經破牆開了一家醃臘店,一家照相衝印店,我的手印也跟那磚牆一起消失了。
非常感謝老朋友維堯、祐偉、維萍提供了照片。其餘照片來自網絡,也一並在此致謝。
這塊地兒太熟了!小時候嘉善路菜場,夏天,陽光燦爛,外婆買菜時帶我吃資飯油條,豆漿,買知了,小麻雀,進過那茶場附近的一托兒所,後進的是太原路上的教工幼兒園,又去了烏南幼兒園...采芝村,外婆家 桃園村...複興中路夏天梧桐樹參天象城門似的
海關學校,智取威虎山劇組 東平路,對麵的冰庫 ,五官科醫院,越劇院,上音,跳水池,綠燈網球場,衡山路遊泳池,永隆食品店,華亭路舊貨市場,上方,新康花園...
滿滿的童年回憶...
去國懷鄉...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
還有淮中中學,共青中學是陳衝的母校。建國西路近高安路的機關幼兒園,衡山賓館,風雨操場,衡山路吳興路口的三棟高幹高知大樓,衡山路上的大生食品店對麵新華社,衡山路旁的常熟遊泳池,上海跳水旁邊的房屋交易市場,太原路的烏中菜場是徐匯區最大菜場。。。
海關學校,智取威虎山劇組 東平路,對麵的冰庫 ,五官科醫院,越劇院,上音,跳水池,綠燈網球場,衡山路遊泳池,永隆食品店,華亭路舊貨市場,上方,新康花園...
滿滿的童年回憶...
去國懷鄉...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