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崛起的要素說
(2006-11-05 00:10:08)
下一個
文明崛起的要素說中國衰落了,似乎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說要發誓迎頭趕上,學習西方的文化。我不反對要迎頭趕上,但是對於用西方的文明來替換我們自己的文明,讓我感覺這簡直是拿黃金換稻草。 曆史上,中國的文明橫亙了2000多年。千百年來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大多沒有延續,不斷有新的文明毀掉舊的,隻有中國的文明延續著,一直到××黨上台前都保持得很好。在時間的長河中,人類許多文化都曾經各有特點地繁盛過,比如愛琴海文明,蒙古國,伊斯蘭國家,大航海國家,直到近代的西歐文明等等,有些曾創造出一時比中國的文明還貌似更加輝煌的成績,隻是,這些與中華文明相比,都是短瞬的,(現代西歐文明從工業革命開始還沒有結束)為什麽? 我想闡明的是一個文明崛起的要素說。先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關於蒙古人,蒙古有精良的戰馬,軍隊素質非常高,每次出征,不需要帶穀物糧草,隻是驅趕羊群,到了落腳的地方,宰羊為餐,掠奪為餉。這個帝國是迄今曆史最大的帝國,幾乎征服了歐亞,染指北非。可以說戰馬和軍隊是這個民族能占領世界的第一原因也是唯一原因。但這個要素對進攻有效,但對治國沒有任何貢獻,隨著領地的擴大,軍隊分散了,一支留在了中國,成為元朝,89年就崩潰了。占領俄羅斯的時間比較長,今天被俄羅斯統治也是個輪回吧;土耳其稱霸地中海,借助的是它占據歐亞中間,貿易促使它國力大增,戰敗了老牌希臘半島上的天主教國家和意大利半島上的威尼斯公國和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掠奪了北非的土地。地理位置貢獻了它的文明發展的能量,但是,地理位置是不能轉移的,當它占領了新土地以後,這些優勢就消失了,後來,歐洲航海國家崛起後,土耳其帝國就衰敗了;歐洲航海國家崛起於西班牙,葡萄牙,在那個時候,人們定義財富就是黃金。掠奪黃金,就是創造財富。但黃金的激增,並沒有真正帶來財富,而是造成了當地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個文明也很快就被後來的西歐-北美文明所掩蓋。 可以看出來一個規律,那就是一些要素在一段時間能發揮巨大的作用,讓一個民族崛起;同時,這個要素本身具有著不可持續性和轉移性,當這個民族崛起後,反而成了這個民族最終瓦解的掘墓人。之前的文明崛起很快,消失也很快,都是因為要素的貢獻是在是強烈而有限。現代的文明的背後是否也有一個類似的要素在起著作用嗎?如果有,西歐的工業革命為代表的近代文明的要素是什麽呢?有人說技術,但我說化石能源的利用。現代的文明的崛起是被化石能源所驅動的,所謂技術,不過是一主一附,主就是如何更多的使用能源;一附就是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沒有化石能源就沒有火車,飛機,汽車和輪船。就沒有冶金、鋼鐵、軍事、材料等重工業。當然也就沒有今天的大氣、土壤、水係汙染。這個要素貢獻是非常強大的,因此人們今天創造了曆史上不能企及的文明―物質文明。 但是這個要素,和從前貢獻了大蒙古帝國,大土耳其帝國的要素一樣,有著致命的缺陷。人民當今使用的能量都是以前億萬年貯存的,這些能源被使用速度或者說被揮霍的速度億萬倍地超過了它的積累速度,嚴重的失恒。設想一下,如果用光了石油和煤,眼前的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還能留給我們什麽?通訊,交通,工業和現代農業都會一夜間統統消失。我想說:解毒現代的歐美文明,你看到的是一個站在一灘石油上的暴發戶,石油沒有了,他們也消失了。你信不信? 有人相信我們一定會在石油和煤炭使用光之前找到替代能源,比如太陽能。但是,這個想法可能性很小。其他能源比較化石燃料而言都太分散。比如最簡單的,可以用太陽能給北方的房屋在冬天取暖嗎?這都不能,更別說用太陽能開卡車送貨了。關鍵問題就在於現代文明中我們使用的能量大於可收集起來的太陽能,所以必須動用儲備,也就是化石燃料才行。就像我們每個月的花銷大於薪水,就隻好動用儲蓄的部分。但是儲蓄是有定量的,總有用光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要重新安排我們的生活了。我們回過頭來再說,中華民族橫亙了2千年,是無爭議的超級文明,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文明崛起了,強大了,並超過了我們了,當我們繼續沿著時間的線索向前走,發現那些超過我們的文明已經在前麵的道路上摔倒了,而且再也沒有爬起來。我們不禁要問的文明要素是什麽?我的答案是中華文明的驅動要素就是我們著重建設一個的成熟社會體和農業結合,是最發達的社會類型,可以長期維係的發達社會體,而不是靠發達的技術,或者精良的戰馬,或者是航海掠奪造就的。中國文明的長久,造就了周邊各國對所謂天朝的心甘情願的臣服(此處可以解釋西藏問題,這個問題是西方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中國的傳統哲學很厲害。這個哲學的終極目的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所謂“大同世界,天下大同”。這個哲學的最高是無為,所謂大智在所不思;大巧在所不為。中堅是儒家的思想。我們的古代不看重技術,而看重的是社會的倫理,道德以及如何維係一個穩定的結構。因此產生了綿恒的文明,不戰而屈敵之例不勝枚舉。核心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人不順應天,天就不會成就人。我們仰仗天,但看重人,不是看重個人,而是看重人群,看重人與人和和諧關係,我們係統地把它稱為“三綱五常”。一個發達的社會體,和與之對應的完整的哲學體係,使得中華民族在沒有宗教的前提下,創造了農業社會的巔峰。 這些哲學思想長期地貢獻了中華文明,並在現在仍有強大的現實意義。研究表明,儒家文化圈的國家,是當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以韓國為例,1967年,韓國和幾內亞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似,但是韓國毫無自然資源,高比例的山地甚至不適合農業生產。但韓國如今是OECD的成員國,人均GDP和西班牙相近,而談及國家競爭力,西班牙,葡萄牙早不是能比及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在儒家的哲學引導下,經濟起飛並沒有伴隨環境的破壞,沒有先破壞後治理這一說。與之類似的還有台灣。 說到底,我們中華文化的驅動要素建立一個成熟,和諧社會自身,在與自然取得和諧的條件下,建立自己的文明。 跟以前那些曾經瞬間超過我們,但又在曆史的一瞬間倒下的文明相比,歐美文明也許將在前方不遠處倒下,這個經驗的預測方法是馬克思教導我們的,叫曆史唯物主義。那麽,我們今天如果去放棄我們的文化而接受他們的文化,是不是有些不明智?還有,技術的重要性似乎成為人的思維定式,唯技術論是歐美文明的產物,要知道,成吉思汗馳騁歐亞的本錢可不是技術,充其量是戰術。技術隻是近代才成為新發展的驅動因素,曆史上長期以來,技術扮演這和其他很多形成曆史的偶然因素一樣的角色。這在曆史的長河中並不特殊。很多國人都很崇拜西方的文化,但忽略了我們自身的文化。與我們燦若銀河的文化相比,歐洲的文明史,隻有300年左右,之前是有過星星點點的文明的嚐試,如果要素說是成立的,可怕的還在後麵,就是說,歐洲的文明史也許還能堅持1-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