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心思悟錄

(2004-12-26 10:10:47) 下一個

寫在太陽星城杯愛心征文集《牽手愛心》出版之際

 

宋體金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事件。

尋找愛心的源頭為時過早,從學理上進行辨析也為時過早,在進行大百科全書式的梳理之前,一次由報社組織的、自發的愛心征文活動,像一場風暴一樣席卷了各界人士的目光。征文通過各種渠道、各種途徑洋洋灑灑撲麵而來,最後,我們決定將優秀的篇目匯集成書,算是一次興奮的交待,因為愛心而盲從和衝動,同樣也是因為愛心而追隨和舞動。

愛心可以讓複雜的事情變得從容。從各個環節上,華夏出版社都給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從編輯、出版到發行,短短一周內,這本書就擺在您麵前,隻能認為,是愛在創造奇跡。

有一點,許多人跟我一樣搞不懂:繁體漢字裏的“愛”,本來是有“心”的,改成簡體後,“心”卻被抽掉了,現在,我們用“心”來到你的身邊。

這裏一篇篇輯錄的都是美文,它們來自民間,衝擊著我們的視覺。使人感動、感到溫馨。

愛心是什麽?愛心為什麽?這份來自民間的愛心思悟錄,提供了一個價值判斷的參考讀本,從名人名家,到沉默的大多數,文字感覺不一樣,但有關愛心的感覺卻一樣:它是充盈的,靈動的,投入的,快樂的!

 

 

每個人都在尋找同類。在這個過程當中,愛心使我們回到集體。集體是“酒神精神”的誕生地,狂歡和慶典的製造所,“超人”絕不僅僅是尼采式的臆想和斷言,他的顛覆性和解放力是可以實證的,在這裏無意於詆毀尼采超人哲學中排他性的一麵,在人類集體記憶中,最重要的生命法則有兩條:一條是融通之路,另一條是追求自由之路,無論對於前者的集體意識還是後者的獨立意識而言,愛心均具有說服力:一個人格健全、富有愛心能力的人既能夠與人為善,同時又能夠在這種方式中走向卓而不群。在克爾凱郭爾所指稱的人類“動物性”和“神性”之間,有一個向度的力量在發生作用:通過愛,通過良性溝通,走向人性的光輝。

早在1935年,曆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就預測說:有一些具有“創意”的人,轉入心靈的內在世界,去喚起一種新生活方式的遠景,來對治我們的混亂的文明。

湯因比同時預言:這時代最有意義的發展將是東方心靈境界對西方的影響。所謂東方心靈境界,即東方中國的國學思想,躲藏在諸子百家麵孔後的種種道德標杆和處世哲學。剔除其中的封建思想和糟粕內容之後來看,我們的研究顯得無比龐雜,而繼承卻遊離於係統邊緣,我們的愛心世界離傳統不是太近而是太遠,不是逆反而是背叛。

言重了。

不過愛心當真得根植於傳統,這跟禮教無關,跟修身養性的法則無關,跟繼承能力或者說一個民族文化延續的生殖能力有關。愛心不是修辭格,不是道德術,是赤子之心,人類童貞的最後領地。

 

 

無法渴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讓沒有愛心的人變得有愛心,讓有愛心的人克服妄自菲薄。愛心領域裏的事,與一念之差無關,與宅心仁厚無關,愛心在最初是需要學習的,因為愛心掩蓋在人類的種種心機下,需要導引、發掘。正如美一樣,缺少的是發現。正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樣,愛心也人人有一顆,隻不過有些人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在這本書裏,如何生發愛心、使用愛心、傳遞愛心、打理愛心都會有一些或理性或感性的交待,也許是通過隻言片語,也許是通過幾個小故事,也許甚至隻是人生的一點小感慨,個中深淺,靠的也許隻是讀者的悟性。

愛心的龐大能量場永遠來自於民間,民間的智慧、民間的力量、民間的勇敢,愛心永遠需要這些品質來保證。民間的覺悟,讓人無法不相信,愛心的草根力量正在潛滋暗長。

在這個名和利表現得無比鋒利的時代,有一些與生俱來的東西需要格外珍惜,愛心當然是首當其衝的一個。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想做芻狗的,以良愛之心,足可以抵擋天地一輩子。

2003,並未像人們預料地那樣簡簡單單。

非典,一個無法回避的縮寫詞匯為人們耳熟能詳。這場變故惟一的利好是讓正在抽身而去的愛心返回到每個人的身邊。以愛心之力抵抗無心之疫,這場鬥爭既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勝利,同樣也是愛心傳遞的勝利。

關於非典,隻說這些。

 

下麵感謝:

韓國龍先生。您和您率領的香港冠城集團為內地的公益事業,奉獻出一次又一次的愛心,可在網頁上差點連你一張圖片都搜索不到,你低調的行事和愛心之舉正在開花結果,本書也不例外。

太陽星城項目方。謝謝支持我們開展這次愛心征文活動,來集納來自民間的愛心思悟。眾多名家熱捧,也自在情理之中。太陽星城正在修訂的愛心社區公約不日將寫到合同附件裏,讓業主在買房時就簽署上自己的名字。太陽星城是一個試點,它倡導的人文空間和愛心理念正在形成一種示範效應。這個模本也許會吸引更多的學者和社會學家前往研究。

肩負著為6000萬弱勢群體鼓呼呐喊使命的《華夏時報》。一直在努力地做自己能做的,也努力在做自己該做的,在媒體責任和市場空間的尺度之間,《華夏時報》正在學會心平氣和。她每天都在壯大,因為我們愛她。

華夏出版社。我把對你們的感謝提到第一章了。

80歲高齡的任繼愈先生。您親自出任本次征文活動的評委並欣然題寫書名,無形中增加了本書的份量。作為國學大師,您的教誨使人受益匪淺。

韓作榮、李敬澤先生和《人民文學》。在這次征文活動中,兩位先生勞苦功高。還有和《人民文學》、搜狐網一起,提供了互動的平台。

為本書忙到半夜三更的《華夏時報》同事們,你們的愛心是熱的。

                                                              

                                                    727日淩晨兩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