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 , 自從開始建立那時起 , 就注定了是座不平凡的城市 . 這根本就不是一座按人民自由意誌聚集而發展起來的城市 , 這是一座建立在涅瓦河三角洲的一大片沼澤地上的城市 , 誰會自願地選擇在沼澤地上安家落戶呢 ?
晨曦中的涅瓦河三角洲
這座城市的締造者 , 是俄國的沙皇彼得大帝 . 在彼得繼任沙皇之前 , 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一直都是莫斯科 . 從地理上看 , 俄國的河流大都是南北走向 . 這就決定了貿易和人口聚集的分布 . 俄羅斯的文化和宗教也深受南方的拜占廷帝國的影響 .
彼得繼位後 , 他對國家的 ” 亞洲化 ” 大為不滿 , 這同他個人的經曆密切相關 . 彼得很年輕時便在歐洲遊學 , 他對德國 , 荷蘭和英國的文化 , 建築 , 美學 , 工藝都大為讚賞 . 更讓他羨慕的 , 是歐洲國家的海軍實力 . 年輕的彼得有著稱霸的雄心 , 歐洲的遊學經曆, 讓他看見了航海給北歐國家帶來的好處. 他清楚地認識到 , 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 他的夢想很難實現 , 而當時的俄國並沒有海軍 . 於是 , 當他從瑞典人手裏奪取了位於 BALTIC 海邊的涅瓦三角洲 , 便開始在河口修建要塞 , 並著手創建海軍 ,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波羅的海艦隊的前身 .
接著 , 彼得大帝就在此開始建城 , 就是今天的聖彼得堡 . 在建城完成後, 彼得大帝遷都至此, 從此以後的二百年, 聖彼得堡取代莫斯科成為俄羅斯的首都.
這是今日看見的PETER AND PAUL FORTRESS (彼得保羅要塞)
1703 年是聖彼得堡的奠基年 . 要在沼澤地上建城 , 那談何容易 ? 300 年前的俄國 , 在沙皇的統治下 , 有著大量的農奴 . 彼得大帝驅使了近十萬的農奴 , 工匠 , 罪犯 , 戰俘等 , 硬是在泥濘的沼澤地上建起了城市的地基 . 而許多的勞力 , 也把自己的骨頭留在了地基裏 .
為了保證建城順利 , 彼得大帝曾下令 , 當時俄國其他地方禁止用石頭造房子 , 把石頭都集中到涅瓦河畔充當地基 . 凡是從外地來這裏的船隻 , 都要交稅 . 這個稅不是錢幣 , 而是石頭 !! 大船要隨船運交 30 塊石頭 , 小船要交 10 塊石頭 , 每塊的重量不得少於 10 磅 !
這個彼得 , 智力超群 , 精力充沛 , 身材就異於常人 , 他身高接近 7 英尺 , 據說他大步前行時 , 跟班必須跑步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 而他要改變俄國的雄心壯誌 , 更是不可阻擋 . 他從意大利 , 法國和德國請來建築師設計城堡 , 宮殿 , 花園, 采用了當時最時髦的巴洛克式的風格 , 所以 , 聖彼得堡也在後來被稱為最不像俄國的俄國城市 . 這完全符合了彼得大帝給這座城市的定位 – WINDOW TO THE WEST. 俄國, 在彼得大帝的帶領之下, 開始了擺脫中世紀形象的改革進程.
這座青銅騎士雕像 , 於 1782 年完成 . 這是女沙皇 CATHERINE THE GREAT 獻給彼得大帝的禮物 . 後來, 因為普希金的抒情詩"青銅騎士" 而得名. 雕塑的底座是塊四百噸重的花崗岩石, 銅馬的蹄下踩著一條蛇 , 象征著彼得大帝粉碎陰謀和背叛 . 三百年來 , 彼得大帝躍馬駐立在涅瓦河畔 , 日夜注視著他一手締造的美麗城市 .
"以銅的頭顱伸向蒼穹
就是這個人按照他的意誌
在海岸上建立了一個城
看在幽暗裏他是多麽可怕
他的額際飄浮著怎樣的思想
他掌握著怎樣的力量
那匹馬燃燒著怎樣的烈焰
嗬高傲的馬你將奔向何方
你的蹄子將往哪裏飛揚
嗬你命運的有力的主宰
不正是這樣一手握著鐵韁
你勒住俄羅斯在懸崖上麵
使她揚起前蹄站在高崗"
---普希金
關於這座雕塑 , 還有個傳說.
當年建造時 , 為了突出彼得的高 , 大 , 全形象 , CATHERINE 要求把雕塑立地高高的 , 工匠們費盡心機弄來了塊花崗岩 , 結果太大 . 用炸藥炸成兩半後 , 用了漂亮的那半 , 剩下的那半塊沒處著落 . 眼看揭幕典禮三天後舉行 , 怎麽辦 ? 懸賞 ! 賞金是 金幣一大袋 .
重賞之下果然有勇夫 ! 有位趕驢車的老兄揭了皇榜 . 他趕著驢車日夜不停的在石頭邊上挖坑 , 挖呀挖 , 挖了個比石頭還大的坑 . 眾人恍然大悟 , 一聲號子 , 合力將剩下的石頭推下了坑 . 接著添土 , 拍灰 , 一點兒也不耽誤揭幕典禮的大事兒 .
那趕驢車的老兄拿到了金幣 , 從此 , 世人再也沒有見過他和他的驢車 ………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俄國和德國成為敵對國. 俄國擯棄了德語"堡"(BURG), 轉而用斯拉夫語中代表城市的"格勒"(GRAD)來稱呼這座城市, 改名彼得格勒. 1924年, 列寧去世後, 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家, 城市又改名為列寧格勒. 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991年, 蘇維埃解體, 經過全體市民的投票, 城市又改回了最初的名稱 - 聖彼得堡.
這個輪回, 用了三百年. 這三百年裏, 這座城市真正經曆了血與火的洗禮, 接受了生和死的考驗, 檢驗了不同的社會製度, 今天, 以新的姿態再次向世界開放, 又一次成為WINDOW TO THE WEST.
今天的SAINT PETERSBURG, 還沒有深水港供遊輪停泊, 郵輪都是泊在工業港區.
一下船, 我們就看見了成堆的集裝箱.
這是過海關. 如果不加入TOUR, 持美國護照需要事先簽證, 而跟團走, 則在這個臨時海關敲個章, 拿個紙牌就可以了. 船上大部人都選擇了隨團遊.
碼頭樂隊一曲"喀秋莎", 已經把我們的情緒帶進了俄羅斯.
從這裏出發, 我們的第一站, 將是PETERHOF PA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