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意氣和平,遊走於碧藍翠綠之間.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日本- 鐮倉

(2007-03-10 17:22:48) 下一個
2005年6月

去日本是個比較倉促的決定, 因為要回國, 就順路玩一下. 一共才待了三天半, 走馬觀花地遊覽了關東部分.跟著旅行團, 也玩得比較被動, 事先事後都沒有做功課, 現在再回憶那次旅行, 需要翻看舊照片, 追蹤著記憶裏的點點滴滴, 畫麵才漸漸清晰起來.

從成田機場出發, 我們去的第一站, 是鐮倉.

鐮倉是離東京最近的一個古都, 和京都,奈良並列日本三大古都. 12世紀末, 日本的武士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最早的幕府. 鐮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曆史舞台. 之後的一百五十年裏, 鐮倉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 因而這裏有不少曆史悠久的寺廟和古跡. 我們參觀了其中的八藩宮和鐮倉大佛.

在濛濛細雨中, 我們走近了八藩宮. 寺廟維修地很好, 除了來自他國的旅遊者, 還有日本人來這裏參拜. 八藩宮據說是日本神道的代表. 我對日本的文化幾乎沒有了解, 就隨著旅行團隨便看看.在鬱鬱蔥蔥的大樹掩映下, 顯得清幽, 也隻是清幽.






在附近的庭園裏, 我看見很多這樣的白色小旗, 想來是日本人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 雖然遊客挺多, 庭園裏卻聽不到喧嘩. 經過雨水衝刷的樹葉越發翠綠, 白色的鴿子安然地在廊柱下覓食, 整個環境都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


這個畫麵很"日本", 印象中的日本庭園就是這種寂靜清幽的景象.


和我們中國的寺廟不同, 日本的廟宇很少看見香火, 但總有許多"奉獻"牌或是"許願"牌.
大小不一的木牌有序地排列著, 寄托著參拜的人們心中的願望.


這裏"奉獻"二字, 大約是指貢奉給寺廟的捐助. 橫幅下麵, 是一排排的圓桶. 在我看來, 這些都像是酒桶. 難道日本和尚念經之餘都愛喝兩杯? 阿彌陀佛! :)
在這裏我們看見了許多來郊遊的日本小學生. 地上潮濕, 孩子們都蹲著聽老師講話, 安安靜靜, 沒有任何喧鬧之聲.



離開八藩宮後, 我們前往市區參觀. 據導遊介紹, 鐮倉的居民大多是退休的教師或是作家, 他們多半是愛上了這裏寧靜的居住環境和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 放眼望去, 市內的大部分房舍都是兩層以下的建築, 風格非常古樸內斂, 絲毫不見鮮豔的色彩. 我留心看了看路上和店鋪裏的日本老人, 毫無例外的都衣著整潔體麵, 女士幾乎都是淡裝, 打扮得體, 從中可以看出出這個城市居民的殷實生活.

小町通是一條著名的商店街, 這裏聚集了各色餐廳、土產、手工藝品和流行飾品等等,是鎌倉最主要的逛街和購物中心. "小町通" 三字, 是英文SHOPPING TOWN的日式譯音.


最能代表鐮倉的手工藝品, 是著名的鐮倉雕(一種漆器),據說它與好酒一樣,越陳越美,漆的色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 越來越細膩和深沉.




鐮倉露天大佛,在日本文化曆史上的份量很重, 是日本三大佛像之一, 算是國寶級的古跡. 但它也劫難重重, 曾經多次遭到摧毀. 最初的鐮倉大佛,建於1238年,主體是木結構, 但在3年後,便被台風刮倒而毀. 於是,在1253年開始重鑄銅製坐佛像,供奉於大佛殿之內. 曆經多次台風,火災的破壞,又一次一次地進行重修. 在1498年,由於海水倒灌,將整個大殿衝毀. 從那以後,佛像就一直露天供奉,直到如今. 大佛高11.5米,內部為空心構造,可以從佛像背後底部進入參觀. 我對日本大佛沒有任何偏見, 隻是真的沒有要進去看一看的願望, 就在附近轉了轉.


任何文化都有讓人過目不忘的特征, 日本自然不例外. 建築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環顧四周的建築, 在霏霏細雨之中, 隻見粉白色牆, 黛色的磚所圍成的庭園, 像一幅水墨畫. 映襯著參天大樹, 用淡雅清幽來形容,是非常貼切的.



讚歎完了日本的素雅庭園,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首先惦記的自然是吃啦.
日式料理是否好吃, 見仁見智, 可是說它中看應該沒有異議吧.
對我這種好吃者來說, 景觀上的略微不足, 能在飲食上得到補充, 也就沒有抱怨啦!
(小圖為旅行社的照片, 自己光顧著下筷, 沒怎麽拍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