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像門前的落葉,一片片從樹上落下,再也翻不回去了。
仿佛一眨眼,又要過年了。
年年過年,可每年的年,總不會重複,這是我和我家的年,從未排練,也不曾設計,隻是不同。
朋友問我,今年準備怎麽過年?真的沒想好。也許,我會選擇聽戲(如果這邊有業餘演員開演),這是小時候才有過的節目,本來差不多凋零在我的歲月裏,可今年這,卻被木子姐姐喚醒。
第一次聽木子姐唱昆曲《牡丹亭》,感覺沉睡已久的記憶被喚醒,雖然在我聽來京劇和昆曲差不多,但一遍遍聽下去,忍不住眯上眼睛,隨著節奏搖頭晃腦,再聽她的京劇《鎖靈囊》的幾個片段,突然有點愕然,姐姐的嗓音因為做過扁桃體手術,偶爾幾個音會有些嘶啞,但那氣息是完美的,那架勢,讓我想起點什麽,於是,信手敲下:念白好聽,很過癮;咦,怎麽像小時候看戲,姐姐做戲,我在台下聽得如癡如醉……
我心裏突然有了一番感激,因為很久不曾這樣認真聽戲了。
是呀,小時候,每到冬季休耕或過年或結婚喜慶時,都會有人唱大戲,追著戲跑(戲班子),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當然,劇種不同,湖南人唱花鼓戲,那時候,人們的娛樂生活遠沒有現在豐富,所以,當戲班子來了,連平時嚴肅無比的人,都會麵露喜色。
舞台紮在戶外,幕布用兩根麻繩牽在兩棵大樹之間,閑著的孩子們早早就帶春凳去搶座,更多的是守在台下看演出前,演員們畫好的臉和誇張的眉眼,最興奮的時候,往往是第一聲鑼鼓敲響的時候。
“要開演啦”。大家並沒有好好落座,而是奔走相告,翹首盼望家人快點來看戲,有次,戲台就紮我家對麵曬穀場上,燈光亮起,鑼鼓響起,我好怕大姐落下,急得團團轉,扯著喉嚨大喊,姐姐在家裏答應著:傻呀,不要急,人那是試鼓調琴。我好不容易按捺住自己,果真,醬紅色的幕布背後,有胡琴吱吱呀呀的調音聲。
我喜歡坐在最前麵的,因為可以看清楚演員呀,通常大人們喜歡在傍邊賣弄幾句劇情,但我可不管台上唱什麽,最喜歡看七仙女下凡,每人一條翠綠色的長裙,從幕後小碎步飄出來,一邊走一邊唱還做動作,每個人超台下亮相時,我以為他們都在留意自己,好高興呀。
但不是每次都有好運氣,可以坐到最前麵,如果前麵有個高的人,我們就站在春凳上看,後麵的人看不到了,也隻好站在凳子上,最後散場時,燈光一亮,大夥黑壓壓一片都伸長脖子站在凳子上,實在是好笑,不過,習以為常,沒人覺得尷尬。
湖南農村的春凳是這樣的,可以坐兩個成人,夏季可以躺下睡覺,過年時,可以臨時拚成一張屠宰桌,用途很廣。
因為喜歡看戲,後來認識了劇團的一些演員,特別是爸爸手下一個員工的妹妹,我叫她豔姐,她到家裏附近演出(巡演),我就跟上她,幸運的時候還可以坐在舞台側麵看,那叫一個清晰,豔姐那是才十六七歲,已經是劇團的台柱子,她聲音又高又亮,扮相俊美。
團裏帥氣的小生和還有其他行業的男孩子都追求她,跟她演對手戲的都是團裏當紅的男演員,我還見過省裏劇團下來輔導他們排演新戲的男演員,對豔姐的嗓子和演技都讚不絕口,看豔姐時,兩眼像蒙上了一層薄霧,聲音柔柔的,好聽極了。
豔姐跟我說,她暫時不喜歡男孩,喜歡演戲。豔姐是眾星烘月的明星,對我這個小跟屁蟲的熱情,有時會不耐煩,但偶爾也會很親熱,當我呆在一邊,看到她穿著普通衣服上妝,或者卸完妝還穿著戲服的樣子,覺得幸福極了。化妝間的台上的瓶瓶罐罐,還有紅顏六色的戲服和珠珠片片,帽子大槍棍棒,也讓我著迷。
後來我長大了,跟豔姐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大家都不怎麽愛看戲了,劇團為了創收,把偌大一個可以可以容納三,四千人的劇場改成了舞廳,原來場場爆滿,現在,一百人的小劇場也沒有什麽人看,豔姐依然是主角,我依然是她最忠實的粉絲,下了班,就騎著自行車去劇場,不管是排練還是正式演出,反正都看得津津有味。
不記得為什麽,從來沒人要我買票,我總是大刺刺走進去,坐在第一排,跟小時候一樣,聽到琴師開始調音,便興奮無比,眼睛緊巴巴盯著台上,期盼豔姐姐快點上台,偶爾,我也會幻想自己變成台上的豔姐,多想跟她一樣,也能在台上甩水袖,舞刀槍,跟男角眉來眼去,用戲談情……
後來,後來,不幸一年到頭不斷巡演,匯演的豔姐姐,嗓子終於倒了,我看著她退出鍾愛的舞台,又看著她走進另一個人生舞台:她辦了一家藝術幼兒園,自己專教孩子們跳舞。雖然她找到了另一個人生舞台,賺的錢也遠比原來演戲的時候多,可我心裏總會有一絲遺憾。
或許,豔姐是我小時候的生活裏不可缺少的角色,或許,曾經是她,點燃我對舞台的某些幻想,它們伴隨著我的人生歲月,在記憶裏躲藏,現在因為木子姐,它們又像黑夜的星星,重新在我心得天幕上閃爍。
很好的想象。讓我想起我的小小師妹的一篇散文,《人生如雨》,外邊看很短,裏邊呆著很長。
有點可惜,這麽好的文字沒多少人看。文學城裏,隻有美食和八卦最吃香。
雞年吉祥,新春快樂!
記得小時候住奶奶家,每次附近鄉下有放電影,我們小孩拿著小板凳走很遠去看。
過年好!!!
流雲新春快樂!
如果你把文章中的多餘空檔去掉,讀者看起來會更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