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歲月

唯真不破,一切已經開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07年夏天休假三周回中國 (多圖)

(2007-08-14 09:34:58) 下一個


公司每年的六周休假,必須要在四月底休完, 假期不用,過期不予保留。每年留出三周去歐洲以外的地方旅行,這次是回中國。

每次回國,都是一個感受家鄉長春和丹麥哥本哈根在吃住行方麵的差異的過程,相隔兩年,再回國,發現有些方麵差異更大,有些方麵差異在縮小。

,當然是國內的優勢明顯,飯店間競爭更激烈,衛生狀況沒有太大的改善,不過飯菜的價錢更便宜了,點菜已經不再是手寫,完全是電腦聯網,服務員可以手持無線的點菜機,在客人點菜後,菜單已經被輸入到點菜機,廚師也同時接到了所點的菜單,上菜的時間自然就縮短了。有些點菜機軟件設計得是觸摸式屏幕式,有的設計得是條碼閱讀式,菜單上帶有條形碼, 便於服務員掃描。在飯店的點菜係統電腦化方麵,我敢說國內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飯店的命名有了驚人的創新,“廚房製造”,“原味車間”,不告訴你是餐館,僅憑名字,你能知道這是吃飯的地方?

食品衛生變成大問題了,常聽說是藍藻汙染,這次回家,我曾經曆 30 度的炎熱夏日,停水兩天,原因是水庫汙染。家裏的親戚有四人因為在家裏吃飯,導致腹瀉外加發燒。當地一家醫院也在那段時間先後有 170 人因同樣的疾病住院。

,時隔兩年,回來後發現,長春的商品房的建造,真如雨後春筍,到處都是新建的或正在建的高層住宅樓,很有趕超紐約曼哈頓的氣勢。 為了吸引百姓購買,開發商也絞盡了腦汁,給自己的小區冠以獨特的名字,諸如“美印雅苑”,“ 德源品格 ”,“榮創上層”,“力旺康景”等等,“天嘉水晶城”, 是賣水晶的集市還是讓人住的地方。不知道起名的人文化程度過於高深,還是我常年在外已經變得沒文化了。

大多數國內與我同齡,同學曆的人,都已經買了大房子。變成了住一套新房,同時保留一套舊房出租收租金的狀況。大家都在對自己擁有兩處或多處房產感到欣慰,目前國內房地產的價格一升再升,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財富在不斷增加。房子已經不是僅僅解決居住問題,已經變成保值和升值的硬通貨。房地產市場啊,正在發高燒。

,越來越方便。火車提速了,從北京到長春,單程約 1000 公裏, Z 字頭的火車單程隻需 8 個小時。 D 字頭的6 小時。這次我們乘 Z61 軟臥回長春。車廂的地板與站台的高度一樣,旅客不需上下台階就可進入車廂,方便了攜帶行李的旅客。車廂內的空調已經不是原來那種一開凍得人要死,一關熱得人要命的那種了,取代的是風量更為柔和,溫度控製得使人感到更舒適。軟臥車廂還配有電源插座,為使用電腦,給手機充電的旅客提供了便利。

Z61 北京-長春直達快車Z61的廁所

由於提速,平均車速 145 公裏 / 小時,車體震動很大,躺在鋪位上,就像人躺在低頻振動試驗台上,如果這個頻率恰好和你的心跳頻率吻合,人會很不舒服。長時間的震動,也使車廂的門縫隙加大,車在行駛過程中,門的縫隙噪聲給人感覺車廂快要散架了。車速是追趕世界水平,車廂的機械製造水平,還遠遠沒有跟上。車的減震問題使有些曾經坐過 D 字頭或 Z 字頭的人出現惡心的感覺。

私家車造得成本越來越低,價格越來越便宜,搞得人們如果不買車,就不算過上幸福生活。駕車人的技術參差不全,絕大多數都是小心緩慢地開車,相比之下,出租車司機更能把車開出車所應有的性能。 交通是越來越混亂,過馬路是越來越讓人提心吊膽,空氣汙染是越來越糟糕,每次由哥本哈根回北京, 乘空中客車 A340, 從座位前方的顯示屏,可以看到飛機前方和下方的景物,當接近北京上空時,明顯可以看到北京上空的大氣汙染,這麽多年來,這種汙染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製。

北京 崇文門十字路口 2007年7月23日晴天

兩年來的家鄉變化,從一個角落反映了中國的變化,總的感覺是各行各業都在跌跌撞撞地追趕著世界先進水平,照貓畫虎,囫圇吞棗地學習著西方。學得最快得是房價,普及得最快的是私家車。遠遠領先於世界水平的是無處不在,無病不治的醫藥廣告。

長春一汽的主要大街東風大街的兩旁的職工住宅樓,沿街的樓才裝有樓形燈天天如此的長春一汽的東風大街夜景

謝謝閱讀。

此帖還張貼在世界風情欄目,文章和評論的鏈接如下: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ravel&MsgID=10073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ytwad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色的麥田的評論:對,東北銀。:)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哈!丹麥老鄉是長春人呀。

我們每次回國也都是坐一趟上海到北京的直達火車,的確很不錯。我們每年都回國,以前還滿世界的跑,現在隻想回國了。
地主婆! 回複 悄悄話 私人車是多了,但停車問題還是很糟糕,一,收費過高,二,停車場太少。

火車洗手間真不錯,我兩年前去桂林玩,一想到那時洗手間就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