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心蓮......

梅花筱鹿,年少情懷,幻化為詩。 客裏思町,青春夢幻,飄灑如歌。 伊嶶德仁,而今尋得,潛入魂魄。
個人資料
正文

鄉戀

(2008-07-25 14:44:06) 下一個

鄉  戀   
作詞:馬靖華 
作曲:張丕基
演唱:李穀一
 



你的身影
你的歌聲
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雖已消逝
分別難相逢
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愛
我的美夢
永遠留在你的懷中
明天就要來臨
卻難得和你相逢
隻有風兒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隻有風兒送去我的深情



http://mms.3bu.com/search.do?serviceId=100001&webownerId=10455&keyWords=%CF%E7%C1%B5&typename=songname#





此歌背景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點多,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之後的黃金時段播放了電視片風光片《三峽傳說》(導演馬靖華),《鄉戀》這首歌隨片一起播出。

1980年2月,《鄉戀》入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每天中午12點到12點半,傍晚6點到6點半,邊播邊教,整整一周。《鄉戀》因此一下子流行開來。

歌詞的內容,是寫王昭君離開家鄉秭歸,踏上漫漫的和親路。歌詞把秭歸的山水幻化成為昭君心目中的親人:“你的身影,你的歌聲,永遠映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重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



 
關於明妃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明妃。昭君故裏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裏,與夔州相近。 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從歸州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落雁之容,那美得令南飛的雁陣都為之駐足的容顏,走出畫圖,引領著我們回到千年前,親臨一回那令人柔腸百轉的故人故事。

去國離鄉,遠赴胡地,何日得還,再見君顏?臨行前,昭君麵向未央宮拜別了天子,帶著一種異樣的感情,看了最後一眼長安,懷抱著琵琶上馬而去。出了長安北門,一路曉行夜宿,漸行漸遠,黯然神傷,隨行的樂師們,一路上彈奏著琵琶,以慰昭君的離愁別恨,聲聲令人肝腸寸斷。回望長安已經了無蹤影,昭君手彈琵琶,吟出一首《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 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蓬中,張燈結彩,歡騰達旦,呼韓邪單於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後),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奔馳,飲腥食膻,異邦風月,使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
  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裡時。

昭君的
曆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青塚碑刻亦雲:"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昭君出塞
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三年的異地生活,逐漸習慣了喝羊奶,住氈帳,騎馬射豬,也學會了一些胡語。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複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係,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麵,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係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絕代風華佳人昭君,被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
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塚”。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塚”。

關於“青塚”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雲青塚。” 《塞北紀遊》:“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裏外,故曰青塚。”

史上詩家對青塚亦有各自的寄懷:
白居易:“不見青塚上,行人為澆酒。”
杜牧:“青塚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西漢對匈奴和西域各國和親,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卻是以民女的身份擔任和親的任務,事情便顯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眾的同情與關切,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對她進行描述、吟詠、贊嘆,使王昭君的事跡廣為流傳。除了《漢書》、《琴操》、《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對王昭君的事跡有詳細的記載外,歷代詩人詞客為王昭君寫的詩詞,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小說、戲劇等等。
 
詩聖杜甫嚐賦詩詠昭君(《詠懷古跡 · 其三》), 詩雲: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紫台:猶紫禁,帝王所居。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隻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 
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於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後人名為《昭君怨》。
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韻譯】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隻留下青塚一座麵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


昭君身後,感懷其身世境遇的詩賦多不勝數,僅在此列其一二。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李白)

明妃去時,仰天太息。
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江淹《恨賦》)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隻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於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見尚如此,萬裏安能製夷狄?
漢計誠以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漂泊落雖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歐陽修《明妃曲和王介甫(王安石)作》)

明妃初嫁與胡兒, 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 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 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 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
自淺胡自深,  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塚已蕪沒, 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其二)

何乃明妃命,獨懸畫工手?(白居易:《青塚》)

明妃風貌最娉婷。(白居易:《昭君怨》)

紫台月落關山曉,腸斷君恩信畫工。(唐 王渙《明妃》)

畫工雖巧豈堪憑,妍醜何如一見真?
自是君王先錯計,愛將耳目寄他人。( 宋 徐均 《王昭君》)

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紅樓夢》林黛玉)

安危大計在和親,巾幗應推社謖臣;
但得妾行烽火息,漢朝雖敢說無人。( 清 陸次雲:《明妃曲》)

曆史無法記載昭君的一顰一笑,甚至對她的描述隻有寥寥幾筆。昭君的心思,有誰明白?縱使明白,又如何驗證?於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實的昭君了,她變成了夢,變成了文人筆下的幻想。文學源於精神,精神隸屬於各自的時代。所以,文學是時代的鏡鑒,是精神的先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