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百度白科
今天是冬至,你吃餃子了沒有?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清代,有的旗人為了消災祈福。於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殺豬祭天。順便祭“祖宗杆子”(係兩、三丈高的旗杆,頂端為葫蘆形,稍下為“刁鬥”,鬥下懸旗,代表祖先)。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餘”。
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冬至過後,太陽開始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我國北方地區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記得小時媽媽常說,“過一冬至,長一麥(粒)子;過一年,長一椽” 來形像形容過了冬至後白日漸長。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麽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在山西陝西,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又有“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一說。寧夏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隻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鬱、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在福建,有“冬至暝”搓丸的習俗。冬至前一夜,家家廳堂上紅燭通明,燈光如晝,寓意事業輝煌。桌上以紅柑為“果嶽”(即是把紅柑堆疊成小山嶽狀,故名)。紅柑的最頂層插上“三春”(即民間剪紙者用紅紙剪成福祿壽的紙花)一支,用紅紙條封腰的箸子一副(十雙)和生薑、板糖各一塊,一家人洗手麵,家長點燭上香,放了鞭炮,開始“搓丸”。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當年有新婚的,則是搓紅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會更紅火。
今日又到了2008年的冬至,你都吃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