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施攝—賣國的佛教修行情結,附『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善根回向』

(2008-06-23 01:48:49) 下一個
布施攝——賣國的佛教修行情結,附『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善根回向』


佛教作為印度文化的一支,雖然在現實當中被印度淘汰了,留給印度的是恥辱和痛苦的回憶。但是隨著佛教在中華大地的興起,已被國人當做了中國文化而頂禮膜拜,《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載的刀槍不入,水火不焚,災害原理的故事在中國有大量的感應的故事流傳,忽悠的義和團的兒女們去用實踐佛法的高深。愛國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薪火相傳的原因和美德。但是我們如果用錯了思想工具,結局卻是不好的。而且,因為吃了虧,自尊心受了打擊,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隻是怨恨別人,抱殘守缺,是始終阻塞中華民族進步的一種實力。對比西方的態度,敵不過他就加入他,不知是那個更優秀?

佛教的戒律除了三皈五戒十善,沙彌戒,比丘戒,優婆塞戒(在家居士戒)等戒律外,還有更重要的戒律就是就是大乘菩薩戒。

大乘菩薩戒的核心總結一下就是四攝和六度。

四攝是指:
1, 布施攝;
2, 愛語攝;
3, 利行攝;
4, 同事攝

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折服、攝受二個方法。對剛強難化眾生,好言不聽,善法難調,必須用威嚴折服,使他們知所畏懼,才能離惡向善,所以有內本慈悲,外現威武,金剛怒目的大威德相,這是對頑強眾生的一個方便方法。好比父母對不聽話孩子的嚴厲責罰,目的是希望他好好向上,直到他們肯聽話,還是用攝受方法的。
  四攝的“攝”字有導引、攝受之義,“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菩薩攝受眾生時所應堅持的四種方法便
  第一,布施,有三種施:①財施,以金銀、財寶、飲食、衣服、醫藥等物惠施眾生,這叫外財施;以體力腦力,施舍他人,這叫內財施。②法施,順應人們的請求,將佛法道理講給他們聽;將佛經印送給人看;或將自己禮誦修持功德回向眾生,這都是法施。③無畏施,對疾病者,施與醫藥;對迷路者,指明方向;對冤仇者,調解道歉;對受災者,解救危難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的,都叫無畏施。
......

以下再談六度。度字,含有濟渡、轉化之義。
  印度梵文是“波羅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過生死苦海,到快樂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過生死苦海的六種方法。
  這六種方法就是:一、布施度慳貪,二、持戒度毀犯,三、忍辱度?恚,四、精進度懈怠,五、禪定度散亂,六、般若度愚癡。
  一、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給別人,《無量壽經》上說:“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為三種:
  ①財施:就是把金錢財物施舍給別人,譬如我們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濟助窮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財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財施。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啟發,學問上的指導。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說給別人聽,如講經,贈送經書等等,使人能夠得到做人處世的正確方法,都叫法施。
  ③無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難,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別人遭遇不幸,我們好言相慰,並幫助解決困難,濟危救急,在苦悶、沮喪時,鼓舞他的勇氣和信心等。這都叫做無畏施。
  布施應該從慈悲心出發,歡歡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產生優越感)你是被施的(輕賤感),以及計較所施的財物數量多少,值價貴賤等等。甚至還想得到報應,或要人家用種種方法感謝你。這樣都是不對的。
......
《附錄 到寺廟探索長壽秘訣》


附錄:
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善根回向』

標題: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善根回向』 眾所周知:『施』者,梵語檀那Da%na,離慳惜而施與他之義,謂修行之人,若遇貧窮之人來乞之時,須食與食,須衣與衣,乃至臥具醫藥,隨其所欲,皆悉施與;因施獲福。又『善根回向』者,謂菩薩以種種修行善根,皆悉回向無上佛果菩提,普及法界眾生,故雲善根回向。至於雲何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善根回向』?依《大方廣佛華嚴經》開示: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為法難得故,能捨大地四海國土,大小諸城村邑丘聚,國土豐樂人民熾盛,園林浴池華果繁茂,如是種種無量莊嚴,天下太平無有怨敵,金銀寶藏妻子眷屬皆悉能捨,於不堅固中求堅固法。饒益一切諸眾生故,令一切眾生得佛無礙清淨解脫薩婆若道,如大勢妙德菩薩、勝趣王菩薩如是等無量菩薩摩訶薩,為求正法故,乃至一句一味,五體投地敬禮頂受,正念三世諸佛勤求正法。於正法中心常欣樂,修習諸願求離貪法,捨離世間帝王自在之法,樂求無上法王自在勝法,不念不著一切世間,以離世法自長養心,遠離一切世間惡語,寂靜安立諸佛所住。菩薩摩訶薩為求正法,以施四天下大地國土,所攝善根回向眾生(一)令一切眾生,悉能捨離內外所有。(二)令一切眾生,能捨一切心無中悔。(三)令一切眾生,不惜身命資生之具,常求正法。(四)令一切眾生,悉得法利,斷除無量眾生疑惑。(五)令一切眾生,常樂正法,於諸佛法得深法愛。(六)令一切眾生,能捨身命世間自在,樂求佛法大心,修習無上菩提。(七)令一切眾生,恭敬尊重諸佛正法,能捨身命究竟正法。(八)令一切眾生,護持佛法,修習如來難得聞法。(九)令一切眾生,悉得諸佛菩提明照,畢菩薩行不由他悟。(十)令一切眾生,於諸佛法而得自在,拔出疑刺心常清淨。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即為菩薩摩訶薩為求難得法故,布施國土善根回向,令一切眾生知見滿足。何以故?蓋諸菩薩先於有情,隨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須,或濟厄難,或除恐怖,或會所愛,或離非愛,或療病苦,令得安樂。彼諸有情,深知恩惠,欲報德者,菩薩爾時,勸令修善,以受報恩。告言:「汝等非餘世財來相酬遺,為大報恩。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受持淨戒;如是乃名大報恩德。」菩薩如是於諸有情,先施恩惠,勸讚修善,名大報恩。由此方便,令他於善,精勤修學,是故名為『菩薩摩訶薩施時善根回向』。
總而言之,布施為佛弟子應有之德行,六度、四攝都以布施為首。小乘雖以自度為主,然亦深重布施之修行。由布施程度之深淺,可為佛弟子對於佛法有無深切認識之測驗。舉凡對佛法有深切認識者,對財物布施無不量力而行。布施是一種犧牲,能把自己所有之財物施於人,或獻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是順於無常、無我之真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對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學佛有自利行與利他行二種,布施是利他行中最顯著之表現。換言之,人人隨時隨處都有布施之機會,隻要有犧牲自我、同情他人之心,盡其在我,固不限於家財無盡方可行布施,布施到沒有任何東西不可捨,施捨之後,不但不計酬報,亦無一點悔意,至此地步,可算是『三輪體空』之具足布施。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9月23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