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的山區內,有一個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鎮。它背靠終年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麓,為山穀、河川、農田、茶園所點綴,四麵則被高山和原始森林覆蓋。不熟悉這裏的人都以為它是一個度假天堂,其實,這個名為達蘭薩拉的小鎮,正是“西藏流亡政府”的駐地。
官員用援助的錢鬼混
達蘭薩拉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達蘭薩拉地區海拔1250米,名為科特瓦爾巴紮,主要居民是印度人;海拔約1800米的上達蘭薩拉地區主要居住著流亡藏人,同時也是達賴喇嘛的居住地和“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
“西藏流亡政府”有一個比較完備的權力機構。“流亡政府”的最高行政機關是噶廈(內閣),負責就流亡藏人內部的各種問題製定各項政策。“流亡政府”的內部分工也很細致。目前,第十三屆“流亡政府”設有“內政部”、“外交與新聞部”、“宗教與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安全部”7個部。
“流亡政府”的最高立法機構名叫“西藏人民代表大會”。本屆代表大會是自成立以來的第七屆代表大會。代表大會由42人組成,其中一部分人代表西藏三個地區和五大教派。三個地區分別是:多麥(安多)、多堆(康區)、衛藏(前後藏)。每區一次選舉4 名代表。寧瑪(紅)、噶舉(白)、薩迦(花)、格魯(黃)、本教(黑)等五大教派各選一人。
達蘭薩拉髒亂的街道
“流亡政府”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全國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西藏人民代表大會”42名代表、噶廈全體噶倫(部長),以及“流亡政府”7個部委各派出的一名代表組成。委員會的工作由“西藏人民代表大會”的主席主持。如情況緊急,需要開會研究,該委員會一般立即舉行會議,會上要討論噶廈所不能決定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呈報達賴喇嘛批準。
“西藏流亡政府”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實際上,這些“政府官員”的生活極其腐敗。據外國媒體報道,來自國外的資助有一多半都被這些官員貪汙掉了。他們白天穿著紅色的袈裟辦公或接待客人,天黑以後,就到酒吧和俱樂部鬼混,甚至吸毒。
流亡藏人過著難民生活
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發動武裝叛亂失敗後,印度當局答應達賴及其支持者在達蘭薩拉建立“流亡政府”。數以千計的流亡藏人因此遷入達蘭薩拉。雖然這些藏人暫時找到了棲息地,但他們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
近幾年來,有外國記者在達蘭薩拉采訪時,曾這樣描述這個小鎮:“通往達蘭薩拉的山路險峻陡峭狹窄,而且僅一車之寬,急轉彎頗多,由碎石和山泥鋪成,很不結實。街道比較髒亂,使得許多香客感到失望。學校的校舍均取材於鐵皮,房屋低矮,光線昏暗。”
流亡印度的藏人有10多萬人,他們以經商、務農,或開小商店為生。據報道,在印藏人雖然有不少出生在印度,但不管是第幾代生活在印度,都不能加入印度國籍,永遠隻能是難民身份。因為是被人收容的“客人”,所以他們不能擁有土地和不動產,也不能永久性地購買和擁有土地及房產,一切都隻能靠“借和租”。
印度《亞洲世紀報》執行總編考什克不久前參加了中國有關部門組織的外國記者團西藏之行活動。他感慨道:“中國的西藏人生活確實比流亡印度的西藏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