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故事:影響中國戰爭進程的名牌機槍(組圖) 新華網
機槍是指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現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這種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也在古老的中國發揮出難以想象的作用。美國《槍手》等雜誌近期專門組織了一組圖文,介紹了幾款影響過中國戰爭進程的名牌機槍,並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防衛”式轉輪機槍
“防衛”式轉輪機槍:專用於打異教徒 在19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土耳其並居亞洲軍火進口國之首。1868年,英國維克斯公司推銷員沃爾夫·列曼靠自己一口流利的漢語和對清朝官員的恭敬,成功說服中國軍隊買進一批“防衛”式轉輪機槍。
這種機槍形同手搖紡車。暗含12顆大口徑彈丸的大轉盤在人力搖動下,依次把彈丸對準槍管擊發。該槍的開火速度並不比普通步槍快多少,結構也笨重得多,特別是搖動大轉盤的士兵必須有像亞爾古水手(希臘神話人物)那樣的臂力才行。即便在英國,這種機槍根本提不起皇家軍官們的興趣,維克斯公司隻好拿它到國外“坑蒙拐騙”了。有趣的是,維克斯公司製造的“防衛”式機槍有兩種規格,分別使用圓形子彈和方形子彈。按照該公司的講解,圓形子彈用來對付基督徒,方形子彈對付異教徒,而出售給中國的恰恰是後一種型號。
在此之後,西方史書就沒有留下過多關於中國軍隊使用“防衛”式轉輪機槍作戰的記載,隻是在維克斯公司年鑒上留下這樣一句話:“1874年,本公司駐上海經銷處緊急向中華帝國提供了‘防衛’式機槍配件和方形彈藥,價值9690英鎊,供帝國軍隊抵抗入侵台灣的日本冒險者之用。”
加特林手搖機槍
加特林手搖機槍:被中國視為“大炮” 比英國“騙子”稍好一點的是,美國柯爾特公司從1872年開始向中國出口先進得多的加特林手搖機槍。它是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傑丹·加特林的傑作。他把 6-10根槍管焊接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一個熟練的射手可在一分鍾裏打出400發子彈,這在當時簡直是個奇跡。加特林機槍廣泛用於美國南北戰爭和西部拓荒運動,成為僅次於大口徑榴彈炮之後的“殺人機器”。
加特林手搖機槍
加特林機槍的降臨使中國如獲至寶。清政府相繼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產線,進行大規模仿製。由於這種瞬間吐出大量彈藥的機槍發出類似火炮的聲響,於是清軍索性把它稱為“大炮”。一本由英國簡氏集團出版的圖書曾刊載了一幅清軍士兵操作加特林機槍的鉛版畫。畫麵顯示清軍進行了“特色創新”,把機槍裝在獨輪車上,為了怕機槍被日曬雨淋,清軍還特意在車上加裝了一把油布傘。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多次遭到清軍攜帶的加特林機槍的重創。這些情景被日本隨軍記者一一記錄在案。另外在1900年義和團戰爭期間,清軍和義和團民兵也曾用這種速射兵器保衛過北京和天津。據參加過八國聯軍的美國士兵回憶:“一挺加特林機槍可以封住寬闊的大街。它的殺傷效果相當厲害……我們必須頂著中國人射來的彈雨前進。”
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機槍:李鴻章曾說“太快太貴” 1883年,英籍美國人馬克沁發明出世界上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機槍。它利用火藥氣體壓力取代過去的人力,使槍支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係列動作自動完成,真正達到了“一扣扳機,子彈噴湧”的戰術效果。1884年,馬克沁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各國都有代表出席,中國也派出大臣李鴻章出席。當時馬克沁表演的是速射。他的機槍在半分鍾內一口氣打出300發子彈。目瞪口呆的李鴻章大呼:“太快!太快了!”再一問價格,這位老官員又驚呼:“太貴!太貴了!”雖然李鴻章明白馬克沁機槍的厲害,但由於清政府沒給他多少可調用的資金,他隻能買一挺回去研究研究。鑒於該槍射速之高,李鴻章還專門給它起名為“賽電槍”。
馬克沁機槍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首次大發虎威。俄國軍隊用它狠狠教訓了沉溺於“肉彈”戰術的日本軍隊。在一次日軍圍攻俄軍要塞的戰鬥中,俄軍用馬克沁重機槍迎接一波又一波呐喊的日軍。戰鬥變成了屠殺。一天戰鬥下來,日軍付出的傷亡代價已超過4000人,以致上報傷亡數字時,上級主管竟認為多寫了一個0。
日軍的慘重死傷終於使中國官員明白了馬克沁機槍的價值。中國軍隊隻用10年時間就普及了這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抗日戰爭期間,裝備馬克沁機槍的中國軍隊陣地成為日軍最頭疼的目標。直到今天,馬克沁機槍依然是中國軍事博物館裏的“鎮館之寶”,人們還能在開放的射擊場上體驗它的威力。
ZB26機槍
ZB26機槍:打進去是個眼 飛出來是個洞 ZB26機槍
1938年,中國山西的一個無名高地下,日軍正向中國軍隊的陣地方向推進。一名日軍軍官和尖兵在一條泥路上正指指點點時,突遭一陣輕機槍點射。軍官身中數彈,躺在血泊中。1938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國《生活》雜誌刊出了這段故事和照片,而創造這一戰績的正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得力助手——— ZB26機槍。
該槍出自中歐工業強國捷克之手,是20世紀30年代最先進的輕武器,曾出口數十個國家。中國不但采購大量ZB26輕機槍,還千方百計予以仿造,稱之為“捷克”式機槍。抗戰期間,該槍是中國軍隊基層最重要的火力來源。因為中國軍隊極度缺乏火炮,實際上它在火力配置中扮演了炮的角色。該槍自重僅9公斤,可與中國軍隊製式步槍共用彈藥。這種機槍可點射也可掃射,麵對多且站得分散的敵人非常有效。當時中國部隊的ZB26機槍組對日軍殺傷很大。據日本戰後文獻記載: “ZB26機槍發射的7.92毫米子彈打在人身上,造成的創傷是‘進口小,出口大’。”
54式重機槍
54式重機槍:打直升機沒商量 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建立起門類齊全、技術過硬的軍工部門,並逐步掌握了高性能機槍的製造工藝,54式重機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該槍外觀雖然粗糙,但非常結實耐用,能夠發射12.7毫米穿甲彈、燃燒彈甚至閃光彈,不光對士兵具有嚴重殺傷力,就連履帶車輛、低空偵察機乃至內河渡船都能有效摧毀。
越戰期間,54式重機槍成為越南遊擊隊對付美軍直升機的絕密武器。遊擊隊故意在伏擊地域四周搭設假的營地,引誘美軍直升機來襲,而在直升機必經之路上架設數挺54式機槍,組成交叉火力。當美軍直升機群來襲時,遊擊隊以機槍的密集火力,專門掃射防護脆弱的直升機懸翼、座艙側麵等部位,取得顯著戰果。美軍士兵驚恐地把54式重機槍稱為“龍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