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這個人比較保守。我跟他競選的時候,我幫忙他競選,我常常覺得他對他太太比較冷淡,不表示親熱。我說你把手圍著她。他說我們不實行這一套。他從來沒有對他太太表示親熱,在公眾場合裏邊。後來他太太死了,他就非常傷心。他這個太太,我覺得尼克鬆夫人還是很好的。
盡管竭盡全力,尼克鬆還是敗給了年輕的肯尼迪。而陳香梅的工作能力卻贏得了對手的賞識。1963年陳香梅接受肯尼迪的邀請進入白宮工作,直到肯尼迪被刺。
1968年,新一屆總統選舉開始,想東山再起的尼克鬆再次找來了陳香梅。
陳香梅:剛好越戰是非常轟轟烈烈的時候,當我跟他私下在紐約,在他家裏,我跟他談,單獨談,沒有記錄的,我就跟他講,我說你要是答應我,你把越戰解除,我就全力幫你忙。他就說,我一定要我要解除越戰。我說越戰使得美國你泥足深潭的,我說這個事情我看得比較遠,我雖然我也是對於越戰我不能夠說公開反對,可是我覺得你要是競選總統,一定要宣布你能夠解除越戰。他說這個事情我跟你觀點一樣,我說好。你既然如此,我就幫你忙。他曉得當年我跟越南的總統尤其是阮文紹感情非常好,所以那邊他們也對我特別看得重。所以那時候,因為傑克遜總統在白宮當總統,他對這個越戰很多事情當然他也不讓尼克鬆曉得,尼克鬆要去競選,那個時候大家以越戰這個事情宣揚,所以尼克鬆就需要很多消息,很多消息他就用我來爭取一些消息。我是全力以赴幫他忙。
這一次,勝利的是共和黨的尼克鬆。而在美國的各大報紙的頭條上寫著“陳香梅打敗了民主黨”。尼克鬆當選後,越戰並沒有結束,而隻是叫基辛格來向陳香梅解釋。
陳香梅:King這個人也是很自大的,叫他來找我,他自己覺得自己很自負,要去找一個中國的女人問她。所以他到我家裏邊,心裏麵是很不痛快的。去了,到我家裏幾次跟我談。我說我們要想辦法解除這個越戰。他說我們要光榮的勝利。這一點我們就有點意見不合。所以King對於結束越戰這個事情他不太提的,不大講這個事。所以到了後來呢,我覺得尼克鬆假使他要是聽我的勸告,把這個越戰結束了,可能水門事件就不會發生了。這個事情也很有趣味,怎麽講呢,因為到了水門事件還沒有發生以前,我們組織第二次競選,競選連任了。忽然這個水門事件發生了,水門事件發生以後,第一個禮拜我們就到白宮去,白宮去小組,我也是小組裏邊的一個人選之一了。那一天,尼克鬆跟我們講話以後,他就說你們大家有什麽問題。我這個人很坦率,舉手,我說總統握有一個問題,我說我們大家都住在水門,我多很多閣員也住在水門大廈,上個禮拜水門大廈出事了,我說總統是不是給我們講一講。尼克鬆臉上都發青了。
主持過尼克鬆總統就職儀式的陳香梅最終看著尼克鬆被彈劾下台。她始終以鮮明的觀點和磊落的作風來參與政治。曾為八位總統候選人助選。先後擔任共和黨少數民族委員會主席、財務委員會主席、中央黨部常委。1972年還被選為美國7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陳香梅:40年以來呢,我覺得尤其是在美國這個社會,怎麽講呢,就是說一個華人,一個女性,在這個社會,40年前是艱巨的,現在慢慢走過來呢,年輕一代,不曉得我們當時怎麽樣,很辛苦地走這個路,並且可以說是有點開路先鋒。
就在陳香梅在美國政壇上取得成功之後,,她也把目光投向了她出生的地方-中國,她說為中國做點事,是自己的本分。
1950年3月,陳香梅離開中國大陸以後,此後的30多年裏,就再也沒有回過北京,故鄉就這樣留在了自己的記憶中。
陳香梅:北京的那個冬天下雪,走回去那個孔德學校,然後老師在教師裏邊等著我。
孔德學校是陳香梅在北京就讀過的一所小學。1980年,陳香梅應鄧小平的邀請,時隔30年後,回到了她魂飛夢繞的故鄉。
陳香梅:學校裏麵老師對我也很好,尤其是我喜歡文學吧,當時我念的是文學,尤其是一個老師,一個教授,對我是特別好。那麽因此我覺得影響到我後期怎麽樣,對於文學、對於寫作,各方麵都有很用心。晚上上課完了以後,點的桐油燈,在燈下看書,那個時候書也不多了,那個書是很簡陋的書,有時候一本書大家拿手抄,大家分開來讀。
帶著兒時的記憶,走在故鄉的土地上,陳香梅感慨萬千。從此以後,她幾乎每年都要回來幾次,她想多走走、多看看,為中國多做些事情。
陳香梅:看到祖國的一切還是有很大的進步,可是很多事情還是要大家努力。在這個情況之下呢,我注意到當然科技、經濟成長都要做,可是中國的教育問題最嚴重。尤其是落後地方吧,所以我在中國跑了很多的地方,跑了很多落後的地方。甚至所有的在大陸的山、水都去了,並且比如南昌、東北、西北、西南那些地方,前一些時候還到了新疆。
從各地歸來,陳香梅開始了一個龐大的教育計劃。100所希望小學在她的資助下紛紛建立,她還出巨資設立了陳香梅教育基金。她說為中國做點事,是自己的本分。
陳香梅:在這個生活裏邊,能夠關愛人家,能夠去愛人,能夠讓人家去愛你,我覺得這種也是生活裏邊不能夠缺少的。人家說陳香梅你好像看起來也很年輕,好像也很愉快。因為我一直情感方麵的生活,還是很充滿的,很充滿的,有時候快樂悲哀都有人跟我分享,這一點在我的生活道路裏邊,幾十年來,我還是覺得自己非常感恩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