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氚水”,“處理水”與“汙染水”:首先要清楚“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即分離鍶和銫後的氚以外的62種放射能分離設備。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後核廢水最早將於2023年8月24日起排海。
日本政府稱為“處理水”的核汙染水是經過ALPS(多核素(種)除去設備,實際上是分離鍶與銫後除去氚以外62種放射能的“處理(汙染)水”,因為氙元素和l碳14同位素很難分離,“處理水”實際上就是含“氚”的水。
2018年84%的“處理水”不符合放射能除去的標準。銫90與硼,碘129嚴重超標,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也稱之為“處理水”。但為了區別“處理前”的汙染水,被稱之為ALPS處理汙染水。流放海洋無論如何稀釋放射核核輻射總量不會變。氚水可以進入動植物體內損壞遺傳基因。氚的半減期為12.3年,降至低微風險至少花100年以上。東京電力公司2020年正式承認碳-14是碳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為5370年。放出海洋對今後的世界環境影響千萬年。它能在環境中存在數千年,並進入一切生物體內。它在魚體內濃度比氚高出數千倍。碳-14是人類所受輻射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可能會損害人類DNA。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海洋實驗室主任羅伯特·瑞奇姆德曾參觀過福島核電站。在仔細審閱日本排放核汙染水計劃相關方案後,他認為這一計劃“不成熟”且“缺乏理性”。羅伯特擔心,汙染水即便經過稀釋,也將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氚可以附著於植物、動物和細菌,並進行‘生物累積’,這意味著這一元素將在海洋生態係統中累積。”羅伯特補充稱,在經曆氣候變化、過度捕撈等風險之後,海洋不應被當成垃圾場。羅伯特還稱,目前我們對放射性元素生態影響的評估還不夠充分。關於ALPS是否能夠真正清除掉除氚和碳-14以外的放射性同位素,也依舊存疑。據悉,5月有美媒指出,實際上在2018年,東京電力就承認在其處理過的汙染水中,有84%的汙水仍含有除氚外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且汙染水中所含這些元素濃度遠超能排入海洋的安全水平。2020年,東京電力報告稱,其儲水罐中72%的水需要重新淨化。而現在,專家們正在探究儲水罐中的水是否真的被完全淨化了。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研究放射性元素測量的專家弗雷斯·威利斯表示,東京電力僅檢測了四分之一儲水罐中的汙染水,並進行了放射性元素濃度測量。德國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肖恩·伯尼則一直質疑ALPS的有效性,並在東京電力表示其處理的72%的水需要進行二次處理後,稱此為“失敗”。東京電力曾稱其已經使用ALPS過濾受汙染的水,據說這種係統可以有效過濾掉汙染水中大部分放射性元素,但氚除外。實際上,碳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也同樣無法去除。因為二者(氚和碳-14)很難從水中被分離出來。氚是元素氫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大量吸入後對人體有害。由於其生物學活性,會被人體細胞用於細胞代謝,造成直接的內照射,從而嚴重危害吸入者的健康,甚至會有患癌風險。
難怪有媒體稱在發展核能產業過程中,日本始終標榜自身是“構建核安全文化”的優等生。然而,日本政府麵對福島核事故產生的核汙染水問題,決定采取“排汙入海”的行為既是其逃避責任的“精心選擇”,亦是在非科學驗證下的“政治決斷”,更是向世界轉嫁汙染的“理性惡行”。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決定將福島核汙水處理後通過海底管道排入大海,引發國際社會普遍質疑。然而,日本政府不顧反對,一意孤行。2022年4月25日,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開始進行核汙水排海管道的施工準備工作。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確認排汙入海的具體時間在“春夏之間”。日本曾借5月的G7廣島峰會之機,試圖為排汙入海的決定進一步“洗白”。在日本的努力下,峰會後發表的首腦宣言中指出,G7將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獨立調查工作,以確認核汙水排放不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危害。6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調查團結束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放的現場調查工作,並宣布將在6月內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後核廢水最早將於8月24日起排海,目前工作進入最後階段。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汙染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放入海。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將在2023年夏天正式開啟福島核汙水排放。但這一決定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質疑和反對,在日本國內也引發強烈擔憂。日本排放的核廢水經過ALPS技術處理,能夠確保除了氚(tritium)之外的放射性物質濃度遠遠低於相關的安全規範值。 氚是一種氫的放射性同位素。盡管日本經濟產業省稱,這些射線的能量相對較低,外部暴露的風險有限,且目前認為氚不會在體內累積,會被排泄體外。然而,氚對長期健康影響的了解需要進行科學研究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