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博士”稱號背後的涵義的充分理解是在工作之後。工作的壓力、社會的偏見、行業的競爭等,使女博士需要付出的比同齡女性多,站在學曆金字塔塔頂的女博士們,每走一步,每行一事都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困惑。簡單說:幹好了,應該的,本來嘛,是女博士呢;幹壞了,就會有人感歎,到底是女的,怎麽可能比得上男博士呢。如此刺激一陣之後,很多女博士的心態就變得與同齡女性不同,至少要獨立一些。
另外,由於就業時年齡偏大,很多女博士從一開始工作,就進入了“黃臉婆”狀態,沒有解決終身問題的女博士就麵臨了嫁人難問題。對於擇偶問題普遍現象是: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擇偶的麵越寬;女性,恰恰相反,路越走越窄。而多數女博士們對配偶的要求與同齡的女性有所不同,很多女性的在擇偶時能提出很多看得見的條件,如有房、有車、有錢等,但是女博士們往往還會希望對方的思維模式與自己匹配。這個時代,有形的東西遠遠比無形的要容易擁有,所以對思想境界要求過高的女博士們隻好“眾裏尋覓千百度,不見郎蹤影”。如果不知道調整心態,就隻能尋尋覓覓,小姑獨處。
不過,隨著中國學曆政策的改革,博士隊伍越來越壯大,博士研究生名額也大多變為直博。而且,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大,不少人把希望寄托於高學曆,以為學曆高,能有一個好的工作選擇。高校剛開始招收直博生時,要求直接攻博的學生是當屆考生中的佼佼者。但發展到後來,直博變成了那些成績不夠保送碩士或者拿到公費碩士生指標的學生獲取公費指標的一個捷徑,很多學生在保研麵試或者研究生入學考試麵試前壓根都沒有考慮過攻讀博士學位問題,但看到公費指標形勢比較嚴峻,在填意向時選擇了直博。曾經覺得納悶:如果先攻讀碩士學位,至少可以有2年的時間考慮自己是否合適做研究型人才,等碩士畢業時可以選擇出國、就業或繼續攻讀博士,不好嗎?5年半(碩士2年半+博士3年)和5年(直博)區別真的有這麽大嗎?到目前為止,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倡多年,中國的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為主。很多大學生到畢業都可能沒有想清楚自己為什麽要選擇自己所學的專業,大學畢業後的路該如何走。所以,很多學生選擇繼續讀研究生,純粹是對現實的逃避,想著至少還有2年多繼續“鴕鳥”。
當04年自己所帶的班級35個學生中,有29個學生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時,真的為中國的教育感到悲哀,也對自己作為一個教育從業者的能力表示懷疑。
在這種形勢下,更多的女生納入了女博士的隊伍中。
說起女博士,我也認識一位,中國古琴女博士,去年開始又成了博士後,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