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12年3月3日 - 同盟會南京改組

(2008-03-03 17:27:05) 下一個





    1912年3月3日,同盟會在南京召開本部全體大會,通過新總章,選孫中山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宣布正式改組為公開政黨。隨後又選汪精衛為總務部主任幹事,張繼為交際部主任幹事。

    新的《中國同盟會總章》規定,“以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為宗旨”。政綱是:一、完成行政統一,促進地方自治;二、實行種族同化;三、采用國家社會政策;四、普及義務教育;五、主張男女平權;六、勵行征兵製度;七、整理財政,厘定稅則;八、力謀國際平等;九、注重移民墾殖事業。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後,辛亥革命迅起高潮,領導這場革命的同盟會卻處於渙散狀態。一些主要領導骨幹甚至主張同盟會變名更署或取消同盟會。孫中山從海外回到上海目睹這種情況,於12月30日在滬召集同盟會負責人會議,強調同盟會應完全實現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並原則上同意將同盟會改組為將來的議會政黨。

    1912年1月22日同盟會本部在南京召開大會,討論同盟會是否改組為公開政黨等問題,孫派代表黃興、胡漢民與會,會議經過爭論通過了改組為政黨的決定。隨後孫責成居正等積極籌備改組大會,以便將同盟會擴張成民國的一大政黨。

    3月3日同盟會本部再次在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新的《中國同盟會總章》和新政綱9條;宣布同盟會公開活動,正式改組為政黨,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又舉汪精衛、張繼分任總務部主任、交際部主任。隨即會務大肆擴張,會員猛增,支部遍設於十八省。這期間,孫介紹清廷舊官僚唐紹儀加入同盟會,並與袁世凱折衷協議成立以唐為總理的“南北內閣”。

    4月唐內閣由寧遷設北京,同盟會本部也於25日由寧遷京辦事。不久,唐內閣在袁威逼下垮台。宋教仁等感到要實現政黨政治和責任內閣,以與袁的獨裁行徑相抗衡,就必須聯合其他小黨團成一真正強大的政黨,因此極力主張再次改組同盟會。孫對改組同盟會表示支持和讚同。

    1912年7月同盟會本部兩次召集改組會議,多數職員讚同改組。會後宋積極支持改組工作,謀求同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聯合。8月7日三黨代表舉行會議,就黨名、黨綱等達成協議;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也表示同意加入合並。11日五黨代表開會通過宋教仁、楊南生等起草的《國民黨組黨宣言》,13日以五黨名義公開發表。當天孫中山、黃興聯名致電同盟會各支部,要求各支部對改組一事“務求同意”,說明變更會名是適時的。

    25日國民黨在北京湖廣會館召開正式成立大會,孫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說。大會宣告國民黨成立,推舉孫中山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吳景濂等8人為理事。黨務實由宋代理主持。國民黨以“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為宗旨,以保持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勵行種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維持國際平和為政綱。從宗旨、黨綱來看,革命精神比同盟會有所減退,妥協色彩更濃厚些,但宋等組黨著眼於現實鬥爭,國民黨在大力擴充組織力量的同時,主張責任內閣以分袁世凱權力,積極維護共和製度和反對專製,在很多問題與袁處於對立地位,團結了相當部分反袁政治勢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