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6年3月8日 - 天人感應隕石雨

(2008-03-08 16:46:33) 下一個




1976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間一顆隕星順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以每秒十幾公裏的速度墜入地球大氣層中。由於這顆隕星與稠密的大氣發生劇烈的磨擦,飛至吉林地區上空時,燃燒、發光,成為一個大火球,於8日15時0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區金珠公社上空發生爆炸。隕星爆炸後,以輻射狀向四麵散落。

大量碎小的隕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區大屯公社李家大隊和永吉縣江密峰公社一帶;稍大塊的直落在金珠公社九座、南蘭大隊一帶;最大的3塊隕石沿著原來的飛行方向繼續向西偏南方向飛去,先後落在吉林市郊區九站公社三台子大隊、孤店子公社大荒地大隊和永吉縣樺皮廠公社靠山大隊。最後一塊在15時02分36秒墜地時,穿破1.7米厚的凍土層,陷入地下6.5米深處,在地麵上造成一個深3米、直徑2米多的大坑,當時震起的土浪高達數十米,土塊飛濺到百米以外。根據目前已經收集到的隕石分析,這次隕石雨散落的範圍約有500多平方公裏,其間包括吉林市郊區、永吉縣、蛟河縣的7個公社,人口10餘萬,沒有造成任何傷亡或損失。

隕石雨降落後,當地群眾立即向有關部門做了報告。中國科學院迅速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現場,在省、市科技部門的協助下,進行了一係列科學考察工作。到目前為止,已收集到的隕石有100多塊。其中最小的重量在0.5公斤以下,有3塊每塊重量超過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塊重量為1770公斤,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石隕石的重量(1078公斤)。這次隕石雨無論是數量、重量和散落的範圍,都是世界罕見的。它對於天文學、天體物理、高能物理、宇宙化學、天體史、地球史等方麵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據中國科學院聯合調查組初步分析鑒定,這次降落的隕石,形態多樣,有長方體、六麵體、錐體等。隕石表麵都有黑色、黑棕色的熔殼和大小不等的氣印。隕石所含的礦物主要是輝石、橄欖石,少量為鐵紋石、鎳紋石、磁鐵礦等金屬礦物,具有典型的球粒結構,故定名為“橄欖石——古銅輝石球粒隕石”。這些隕石所含的化學元素,經分析測定主要有:矽、鎂、鐵、硫、鈣、鎳、鋁等。

隕石,是宇宙空間客觀存在的一種天體。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關於流星和隕石的記載,而且很早就對隕石有著正確的科學見解。如《史記·天官書》中說:“星墜至地,則石也。”
  
太陽係有九大行星,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成千上萬個小行星。此外,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還有許多星際物質,小的像微塵,大的像座山。這些天體都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軌道運行。當星際物質或軌道特殊一點的個別小行星接近地球時,有時會進入大氣層,與大氣發生劇烈的撞擊、磨擦,生熱、燃燒、發光,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流星。
  
大多數流星在距離地麵120公裏以下的高空開始燃燒,小的“塵埃”在離地麵幾十公裏處已燒成灰燼。少數體積大的由於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速度越來越慢地隕落,這種落到地麵上來的流星的殘餘部分,就是隕星,或叫隕石。每年隕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很多,但大多數體積很小,而且大都落到海洋和人跡罕到的地方,很難發現。有時,隕星先在高空中爆炸,再像一陣“石雨”那樣散落下來,這就是更為少見的隕石雨現象。

在郭金榮著《毛澤東的晚年生活》一書中記述了毛澤東護士孟錦雲的回憶。

據孟錦雲回憶,那天她給毛澤東念了那段隕石雨的消息。毛聽得非常認真。聽完後,他讓小孟停下來,扶他到窗口。他望著夕陽漸落的天際很久,望得出了神。主席,天上怎麽會一下子落下那麽多的石頭呢?也太巧了,還沒傷人。”“這種事情,曆史上可屢見不鮮噢,史有明載的就不少,野史上的更多了。主席又講: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說的是人間有什麽大變化,大自然就會有所表示,給人們預報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趙雲死時,都掉過石頭,折過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與眾不同,死都要死得有聲有色,不同凡響噢小孟說: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編的。您真信嗎?毛沒有馬上回答,沉思了一會兒,才說:古人為什麽要編造這些?像是回答,又像是提問。

古人認為,天上飛沙,地上走石,天象來臨,必有石情。奇石異象古今皆有,難道天人真的有感應嗎?

關於這個問題,西漢大儒董仲舒有精辟的論述。

漢武帝非常重視儒學,他即位以後,便開始詔舉賢良方正之士,董仲舒也在應召對策之列。漢武帝連問三策,董仲舒亦連答三章,其中心議題是天人關係問題,史稱《天人三策》(或《賢良對策》)。

在第一策,針對漢武帝問的 災異之變,何緣而起 董仲舒對之曰,有天命存在,災異就是天與人的對話:“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驚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天人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國家政治有失,天就出現災害來譴責他;如不知道自我反省,又出怪異現象來警告他;如果還不知悔改,天才改變成命,使其喪邦失國。這就是天人感應,天和人可以互相感應,互相影響。

在第三策,董仲舒進一步申明天人感應說,認為天是群物之祖 通過陰陽寒暑來使萬物生長故聖人法天而立道:“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德者君之所以養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罰也。” 天有春生夏長秋殺,人也有仁慈德愛刑罰,仁是人君用來愛護人民的,德是人君用來養育人民的,刑罰是人君用來懲罰人民的,天有是理,人有此行,這就是天人之徵道的根本來自天,天不變,道也就不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