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7年11月20日 - 國民政府遷重慶

(2007-11-19 22:55:58) 下一個

1937年11月20日

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3.jpg (43796 bytes)

當時中國首都南京鳥瞰:炮聲已側耳可聞,
昔日的光彩已黯然失色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移駐重慶宣言:

自盧溝橋事變發生以來,平津淪陷,戰事蔓延,國民政府鑒於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自衛,全國民眾同仇敵愾,全體將士忠勇奮發,被侵各省,均有劇烈之奮鬥,極壯烈之犧牲。選者暴日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皆已無屈服之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此後將以最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本必死之決心,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之目的,特此宣告,惟共勉之。

自11月18日起,國民政府各院部即絡繹遷往重慶。20日,中央電台奉命廣播《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這條消息後,中央黨政人員紛紛乘輪西上,中央電台人員也撤離南京去長沙。

同年12月1日,國民政府開始在重慶辦公。

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定重慶市為中華國民陪都。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隨著大批國家機關、工礦企業、金融機構、科技文化部門和各類學校內遷,重慶崛起為抗戰時期中國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發展成為具有近代工業基礎的大城市。
  
重慶作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當時中國各黨派和社會各階層的政治力量相繼集中在這裏。8年抗戰中,重慶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整個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時,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在遠東的指揮中樞。1942年1月2日,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在重慶成立,蘇、美、英、法等30多個國家在重慶設有大使館,40多個國家設有反法西斯戰爭的各種國際性組織和中外文化協會等。
  
當時重慶市區範圍:東至大興場,南至漁洞、南泉,西至歌樂山、中梁山、北至嘉陵江邊的渡溪溝(今磁器口以北、井口以南),水陸麵積共164平方公裏。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正式遷都南京。至此,國民政府在渝時間為9年零6個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