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秦晉:民運人物素描(16)美國紐約/王若望遺孀羊子

(2007-11-11 11:27:09) 下一個



王若望夫婦1992年12月初到訪澳洲時悉尼機場的歡迎場麵



第十站:美國紐約 (7)
    
王若望先生是海外民運中第一個客死異鄉的民運人士、異見人士,留下遺孀羊子在海外民運中繼續夫君未竟遺誌。
    
92年的時候,我曾代表民陣澳洲紐省支部邀請王若望夫婦訪問澳洲,為旅居澳洲的四萬中國公民爭取永久居留澳洲向當時的澳洲工黨政府陳情。王老攜夫人羊子應邀來訪,在悉尼機場獲得空前絕後地熱烈迎迓,機場出迎的悉尼民運人士高達數百人。旅居澳洲的中國著名曆史畫家沈嘉蔚先生認為一向敢言的王若望先生應該在中國的政治反對運動擁有一席之地,特意要求為王若望作人物畫,此畫後來就成了王老離世時候的遺像。
    
以後每次去美國紐約,都要看望王老夫婦。2001年王老去世,我也許是民運圈中參加追悼會路途最為遙遠的一個。一是表示對逝者的敬重,二是期待民運悲情下的痛定思痛力量重新聚合。
    
屋漏又值連天雨,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王老去世後不久,羊子出過一次車禍,傷了腿,這麽些年過去了,現在走路還要拄著拐杖。同樣,一個為人無私奉獻的人也會得到人尊重和幫助,王老去世後,羊子從原來的住處搬了出來,入住在一個原來與民運毫無關聯但非常敬仰王老的一位大陸移民家裏,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羊子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得與一般女子不同,具有女獨主義的自立精神。文革期間,王若望遭難,羊子在王若望危難時刻與之相遇相識。感佩王若望的才華和品格,效仿宋慶齡,不畏人言,不顧雙方年齡二十年的差異,不顧家人的疑慮和反對與王若望結合了,足見巾幗之氣。王若望以大膽敢言著稱,晚年在中國一直坎坎坷坷,羊子也隨夫一起經受磨難。92年中隨夫王若望離開中國去美國,以後經曆多年的繁瑣手續在美國定居了下來。王若望到美國的時候已經是75歲高齡的耄耋老人,早就喪失了謀生能力,全憑羊子艱苦工作無怨無悔地照料王若望,過著比較艱難的生活。
    
王若望離開了我們,但是羊子還是一直與民運在一起。每次去紐約,看望羊子是必不可少的。2004年,羊子還拄著拐杖和我們這些遠道來自澳洲悉尼的民運朋友一起參加了“六•四”十五周年的一係列紀念活動。
    
民運文化中有一個非常自我傷害的東西,就是民運人士之間的互信建立、民運領袖的誠信建立的極度困難。紐約人事複雜,可能情況比澳洲更加糟糕,一個虛假的信息和故事,都可以不脛而走,嚴重傷害民運和其中的人士。羊子應該是在這個氛圍中吃塹長智了。去年7月,澳洲發生了網絡捉鬼事件,羊子寫信詢問事件的真實性,我回信對羊子一絲不苟的態度表示極大的推崇。這麽仔細地對事件窮根刨底,是判斷是非的的基本要素,不人雲也雲,不三人成虎。我發現很多人這方麵思路是有問題的,往往見了風就是雨,不問青紅皂白,不問消息是否可靠,以訛傳訛。甚至自命德可超凡入聖比堯舜、心有吞天吐地之機、謀能布局迎戰中共、勇可放言有兵就擺在山河上與中共一決高下的領軍人物,這樣的低級錯誤照犯不誤。
    
羊子被邀請參加在澳洲墨爾本舉行的一個文化運動的會議,問我知道否。我說聽聞了,但不清楚。再問我是否會參加。我回答不會,因為我不是文化人,資格不夠。我向羊子表示對這個會議樂觀其成,歡迎羊子重遊澳洲。我還希望羊子幫助我了解還有何人到澳洲參加會議,為的是對究竟有多少遠道而來的朋友,心裏有個譜,不至於到時候怠慢了。
    
2007年11月,羊子又來到闊別了13年的澳洲。當然這次故地重遊,沒有當年的風光了。隻有我們夫婦倆去機場把她接到了家裏。晚上澳洲民運人士約20多人陪羊子共進晚餐,暢敘離別多年以後重逢友情。羊子很感觸舊地重遊,澳洲民運人士的人在,情在,唯獨王老不在。又是一番觸景生情,一番傷感悲歎。
    
今年5月去紐約,離開紐約前見了羊子,由蔡桂華做東一起喝了一個午茶,末了還是羊子駕車把我送到機場。看著羊子的車慢慢遠去,我默默祝福羊子一切順利安好。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