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晉:民運人物素描(13)美國紐約/辛灝年

(2007-11-11 04:07:28) 下一個



             辛灝年先生到澳洲演講時候與澳洲民運人士的聚會


第十站:美國紐約 (3)
    
98年的時候,在王若望先生主編的“探索” 刊物上看到辛灝年先生的連載文章,又聽羊子介紹這位先生演講水平堪稱一絕,持中國語言者演講能力無人能出其右。2001年末去紐約,王若望先生的追悼會上,辛灝年先生有個發言,其中有這麽一句話,我感到很不同一般。辛灝年稱王老不僅是個被共產黨所不要的人,但卻更是一個堅決不要共產黨的人。我們一起度過了除夕夜,我還獲得了辛灝年先生的特別饋贈,他發表在海外的代表作《誰是新中國》。
    
辛灝年先生發表在“探索”刊物上的連載使我獲得直接教益,王老每期都把他的刊物遠寄澳洲,我那時正在悉尼讀亞洲研究的近代中國這一課程,辛灝年先生的文章我正好拿來就用。比較了晚清的洋務運動和7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改革,更加理解中國曆史進程的圈型發展;比較了孫中山、黃興等先賢領導辛亥革命艱苦曆程,就容易理解我們當今的民主運動不過是百年前興中會、華興會等反清運動的今日再版。在中國現代史上,民主曾經短暫地來到過中國,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中國建立起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的政體。中國的民主道路曾經常通過,從君主專製轉變成民主共和,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這是中國的成就和驕傲。可惜這朵民主花卉很快就夭折了,中國回到了專製社會,而且這個政治複辟使中國回到了比君主專製更加嚴密高效的專製製度中去。
    
辛灝年先生更樂意我直接稱他老辛,我按老辛的意願從此改換稱呼。2004年6月初一天一大群來自中國大陸華東地區的民運人士熱情作東舉行聚會,歡迎來自南半球的眾多民運人士。那天老辛用他帶有安徽口音普通話批評民運的常態:開會激動,會後不動,到頭來什麽也沒有用。
    
《誰是新中國》這本書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我知道澳洲就有為數不少的非常欣賞這本書中對誰真正代表新中國的分析和闡述。這些人能經常回中國,告訴我在中國好多城市的地下書市上可以看到這本書的盜版,他們曾一再攛掇我邀請老辛來澳洲巡回演講,老辛都沒有能夠滿足我的要求。不過老辛2005年來訪澳洲,在悉尼進行了三場演講,我場場出席聆聽。誠如羊子所說,老辛的演講果真一絕,我更覺得是一種藝術享受。這哪僅僅是演講,我的感覺像是評彈說書,抑揚頓挫恰到好處,開篇結尾一氣嗬成,史料、數據、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引用精確不誤。而且引用的主要來自於毛選和中共官方文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英文翻譯李剛也是輕車熟路全然同步。老辛告訴我,演講的背後有大量的勞動,三個小時的演講,最起碼配上好幾天的精心準備。
    
老辛推崇孫中山先生以及他的三民主義,希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當代中國民運所認同、接受並且沿用。不少人認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曲子老辛唱得最為逼真,鼓勵老辛承擔起這個曆史的重責。老辛婉言拒絕了,一再表示他不是民運人士,隻是一個文化人士,他更注重的是思想理念的傳播。
    
通過與老辛的交往,我舉一反三地有一些體會。蘇聯稱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爭為“衛國戰爭”,而我輩隻知道中國在那時候進行過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為何不能把這場戰爭也稱作為“衛國戰爭”?實際上中國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太平洋戰爭戰敗,中國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的也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偉大的“衛國戰爭”。隻是以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在與中共進行的內戰中失利,退居了台灣,曆史就由勝利者任意地描寫,任意地閹割和歪曲。經過艱苦卓絕浴火重生的中國和偉大的中國軍人浴血奮戰贏得的聲譽被內戰勝利者無情地拋進了曆史的故紙堆裏封存了起來。中國的民主運動的先賢孫中山、黃興等已經鋪築過一條由君主王朝專製通向民主共和的成功之路,但是這條路現在荒蕪了,能夠記起得不算多,在當今被我們這一輩人淡忘了。當辛灝年先生來訪澳洲時候與之談起這個心得,很得讚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