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2年8月25日 - 馬林孫中山會麵

(2007-08-23 20:15:27) 下一個


1922年8月25日

馬林與孫中山會麵商談國共合作問題





1922年8月25日,馬林作為蘇俄使者越飛的代表,在上海與孫中山會談,商談國民黨聯合蘇俄和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等問題。

馬林告訴孫中山,共產國際已經決定中國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同時,馬林勸孫中山不要單純用軍事行動去收複廣州,要以上海為基地,開展一個群眾性的宣傳運動。

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了改組國民黨的建議,孫中山接受了這個建議。

孫中山告訴馬林,他現在感到與蘇俄建立一個更緊密的聯係是絕對必要的;對於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孫中山也欣然表示讚同。






附錄:馬林和孫中山

  馬林,荷蘭人,1883年生於鹿特丹,原名亨德裏克斯·斯內夫利特,又用馬丁馬靈馬倫斯列夫利特等12個化名,還用孫鐸為筆名,在中國的《向導》《前鋒》等雜誌上發表了十多篇文章。青年時代,他在荷蘭鐵路部門工作,從事鐵路工人運動,在荷蘭鐵路工會任職員。1913年,它赴荷屬東爪哇(印度尼西亞),在該地主要報紙《泗水商報》編輯部工作,後任三寶壟商會的秘書等職。1914年,他在該地成立社會民主同盟,是該盟負責人之一。1920年,他參加荷蘭民主工黨。7月,他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和民族殖民地委員會書記。1921年6月3日,受列寧的委派,馬林到上海,同孫中山的代表張繼交談,同中國國民黨總部建立了聯係。

  12月23日,孫中山在桂林會見了馬林,在座的還有胡漢民、許崇智。馬林在桂林幾天。孫中山與他進行了三次長時間會談。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三項建議:(一)改組國民黨,與社會各階層,尤其與農民勞工大眾聯合。(二)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三)謀求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

  孫中山對這三項建議,十分重視。馬林又舉出俄羅斯實行“新經濟政策”,力述俄羅斯的靈活性。孫中山對“新經濟政策”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他與馬林暢談了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情況。雙方討論了中俄聯盟建立的可能性。

  隨後,馬林回憶說:“我與孫中山討論了群眾運動和在工人階級中進行宣傳的必要性等等。我告訴他爪哇民族主義性質的群眾組織—— 伊斯蘭教聯盟的發展;孫中山則向我講述了國民黨的策略、它的曆史、袁世凱時期在國外的革命活動與太平洋各國華僑的聯係和他們對國民黨的幫助。

  孫中山在給廖仲愷和汪精衛的電報中也談到孫馬會談情況,說“今聞馬林言,使悉蘇俄行共產主義後,以深感困難,乃改行新經濟政策。此中新經濟政策,其精神與餘所主張之民生主義,不謀而合。餘深信蘇俄能先實行與餘之主義相符之政策,益信餘之主義切合實際,終必能成功。”由於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孫中山主張聯俄。

        對馬林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建議,孫中山認為很好。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經過多次改組,名稱也換了幾個,曾先後用過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最後定名為中國國民黨。但是這個政黨的力量比較薄弱。1917年,他曾經聯絡西南軍閥岑春煊、陸榮廷的軍隊,在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但後來被軍閥排擠,不得不離開廣東。因此,他對馬林三項建議,記在腦海。這次會見,使他非常高興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指使部下在廣州炮轟孫中山總統府。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轉移到上海,對馬林的三項建議更加欣賞,準備實行。

  7月11日,馬林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也談到他與孫中山的聯係,說:(共產國際)伊爾庫茨克局指示從中國朝鮮和日本選派代表去出席東方各民族人民代表會議,中共中央開始組織代表團,同時派同誌到廣州及另外幾個城市區邀請當地的團體參加。為了這件事,共產國際的成員(馬林)尋求和孫中山的國民黨聯係。國民黨也派了一個代表到伊爾庫茨克去。這些工作正在進行時,決定讓我於(1921年)12月到桂林孫中山總部。12月10日,張太雷作為翻譯和我兩人經湖南去訪問孫中山,他那時已把部隊集中在桂林。我作為孫中山客人,在那兒住了九天,然後繼續旅行到廣州。……現在,我願意談談國民黨組織的性質,在和好幾位領導人談話後,我發現國民黨中有四類成員。(一)起領導作用的知識分子。他們中大多數參加過辛亥革命,其中的一部分人在日本或法國接觸了社會主義。他們自稱為社會主義者。孫中山就是其中之一。他親自對我說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布爾什維克。前些時,孫中山的三位助手,在廣州出版了一種馬克思主義雜誌(月刊)……(二)僑民……(三)士兵。孫中山到桂林之後,在好幾次會議上談到國民黨組織的目標時,明確地列舉蘇俄紅軍作例子。(四)工人。孫中山長期和工人有接觸,特別是在廣東省和華僑之中。他的黨的領導者們在廣州支持工會,在罷工中常站在工人一邊。

  馬林在報告中又說:國民黨的黨綱使得這些各種不同的團體都能加入進去。它主要的性質是民族主義的。他的三項原則:反對外國統治;爭取民主;爭取公民的人的生活。最後一條由孫中山和意見與他相同的人解釋為社會主義。1920年,孫中山出版了一本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書,其中包括他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計劃。他在序言中聲言這種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可以通向社會主義生產形式。孫中山希望依靠外國貸款來發展中國,但要求排除所有外國對中國事務的幹涉。……我曾經三次與孫中山長談關於蘇俄承認它以及與之結成聯盟的可能性問題。他認為雖然華盛頓會議已使中國處於空前不幸之地位,但到他勝利結束北伐之前,要與蘇俄結成聯盟在事實上不可能。他聲稱,待北伐勝利結束,立即提議與蘇俄公開建立聯盟。他的看法是中俄攜手將完成亞洲的解放。

  8月,馬林到浙江,在中共中央杭州西湖會議上發言說:……第二,孫中山的國民黨是中國現在一個有力量的民主的和民族革命的政黨,不能說它是資產階級的政黨,而是以各個階層革命分子的聯盟;第三,孫中山隻能容許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絕不會與中共建立一個平行的聯合戰線。

  8月14日,孫中山離廣州後到達上海,翌日發表宣言,揭露陳炯明叛亂經過。8月下旬,陳獨秀馬林分別拜訪孫中山,談國共合作問題。孫中山表示同意國共合作,並且答應取消如國民黨時打手模和宣誓服從他的辦法,統一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接著,李大釗、陳獨秀、張太雷等加入國民黨。9月6日,孫中山開始改組國民黨,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改進案起草委員會,由9個委員組成,其中一人是陳獨秀。

  1923年春,孫中山指揮革命軍隊打回廣州。陳炯明發動軍隊退至惠州。孫中山在廣州任中國大元帥府大元帥,繼續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隨後創辦黃埔軍校,將馬林提出的三項建議逐步落實到行動上去。

  6月,馬林在廣州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及在大會期間,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意見。他認為中國國民黨是合乎理想而具有實力的國民革命的政黨,比起印尼的回教聯盟來,也要高明得多;孫中山及其左右的得力助手,民族意識很強,其中有些還是深通馬克思主義的人;……國民黨並不是一個資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優秀的革命分子,多在國民黨內;工人階級中的優秀者,也加入了國民黨;因此,中共黨員可以加入國民黨。

  馬林的意見,得到三大代表的支持而被通過了。因此,中共三大通過決議:“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我們加入國民黨,但仍舊保存我們的組織並須努力從各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具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謹嚴我們的紀律,以立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

  馬林在中國期間,出席了中共一大,與孫中山在桂林上海多次談話,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對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對國共合作的建立,都起過積極作用。10月,他離開中國,到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了國共合作進展概況,繼續在共產國際工作。隨後,他返荷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參加荷蘭抵抗運動,堅決反對希特勒的德軍侵略,被德國法西斯逮捕入獄,在集中營犧牲。隨後,荷蘭建立了馬林紀念館,陳列馬林在國內外的革命活動資料。1986年7月18日,荷蘭萊頓大學副教授塞奇到廣州收集孫中山馬林會談和馬林在華南的革命活動資料,作陳列和撰寫《馬林傳》之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