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HarryS.Truman)..."> 時任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HarryS.Truman)..." />
1948年4月3日
美國總統簽署馬歇爾計劃
時任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Harry S. Truman)
1948年4月3日,美國總統哈瑞·S·杜魯門簽署馬歇爾計劃的文件,撥款124億美元以協助16個國家。
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長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複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提出憑借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力幫助其歐洲盟國恢複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係,並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但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該計劃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特別是威廉·克萊頓和喬治·凱南。
重建計劃最初於1947年7月在一個由歐洲各個國家普遍參加的會議上被提出。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東歐的衛星國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複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故意提出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款,最終使其和東歐各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CE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那麽這筆援助相當於今天(2006年)的1300億美元。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1]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複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裏,整個西歐經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不無關係。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曆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關稅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係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係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近年來史學家又開始注意對於馬歇爾計劃的深層動機及影響的研究。現在一些曆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實應歸功於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這一政策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而當下也有某種意見認為,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複,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製和占領歐洲市場。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台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在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馬歇爾計劃開了使用本國納稅人金錢援助他國的先例。
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