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受到一個跟我學中文的學生的邀請。
說他太太是料理教室的老師,
這幾天在做“禦節”(日本過年時吃的一種料理),
請我去他家玩。
由於在某次上課的時候有學生問我有什麽興趣愛好,
在回答時曾經提到做料理,
於是一個月前就收到了他的邀請。
當時吃了一驚,
以為要請我去給他太太的學生現場做中國料理,
心想這下話可說大了。
因為當時忙於論文,
於是說因為論文的緣故,恐怕沒有時間。
可是學生甚是熱情,
說那麽就等論文提交以後吧。
於是現在論文剛剛提交,
就收到了邀請的電話。
甚情難卻,隻好說明自己雖然感興趣,但是做得不好。
對方說請我去玩,不需要我做。
既然純粹是玩,那就安心地去吧。
於是午飯也沒有吃,
就跟著學生去了他家。
本以為學生所說的去玩,
是指去他家吃午飯(他跟我約的時間正是吃午飯的時候),然後看他太太做禦節呢。
誰知道學生的意思是讓我去看他太太做禦節,
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動動手,他太太在旁邊教我。
於是喝了一杯茶,就幫忙做禦節了。
去年因為想學習如何做料理,
曾經去一個做高級禦節的地方打過工。
這回卻是挨著餓,
接受學生的太太的款待,
教我如何做禦節。
不禁覺得自己對這次“款待”的理解偏差太大。
享受了兩個小時的免費款待,
(對我來說是免費向專業老師學習禦節的做法,
對學生的太太來說可是請來了一個免費的幫工呢。)
餓著肚子回來了。
看來以後要正確理解對方的“玩”的含義,
免得肚子受累。
不過畢竟學了不少東西,
還是很有意義的。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