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關於信仰

(2012-01-15 20:54:26) 下一個


女友是多事,當然也是好心。她應該知道我的立場,但基於她現在的信仰與立場,我很理解她為幫助我所做的努力。她的一個姐妹(他們的稱呼)搬到我所在的小城,女友讓她來聯係我,我自然知道其中之意。對留了言的電話邀請,我實在找不出理由禮貌地推脫。於是約了周六早上見麵。

那位虔誠的美國女士很是清秀,細看能夠覺得出來和一般美國女人的差別,似乎更加注重精神層麵,而非物欲,少了些浮躁,更顯沉靜。幾句寒暄過去,自然是談及信仰。她希望我加入他們的聖經學習。我告訴她,我是受中國文化浸染很深的人,我的思路讓我很難接受西方的文化包括宗教。她問我有沒有想過未來(人類的未來),我說,中國儒家學說有言:未知生,焉知死。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我們更加注重現世生活,對來世,我們持一種“不知,不言”的態度。她又問我是否相信上帝,我說我不能確定,因為這取決於“上帝”的定義,如果定義上帝是某種自然力量,我並不排斥(但不排斥不等同於信仰);如果像聖經裏那樣的定義,那我不相信。當時我沒有說的那麽明白,覺得應該尊重對方的信仰,現在想來可能是多慮了。西方人如果真的尊重中國人的儒家精神的傳承,他們似乎不應該自認為他們的宗教信仰更高於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向我們傳教?

好在他們的教義與一般基督教有所不同,他們更加注重聖經學習,也似乎真的歡迎問題,並願意探討。但是我覺得意義不大,基於南轅北轍的基本點上的討論,是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的結果的。我的觀點是,聖經所教導人的都是好的,但多半古蘭經教導人的也都是好的(我沒有讀過),或者說任何一個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包括南美洲熱帶叢林裏的土人所遵守的部落規則;從這裏可見,“好的”未必見得是“唯一”的。然而唯一性是基督教的一個基石,這是我無法接受的;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這個唯一性,那麽信與不信也就不是那麽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為人行事自有準則,這也便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精神上來了。

傳教的人說,如果你不了解聖經,你怎麽能夠做出Informed(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文詞)決定?那麽我要問:如果你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你怎麽就能夠斷定西方的宗教更高於數千來中國人依於生存的傳統文化與精神呢?況且按此推理,我應該同樣去學習古蘭經,佛教,及其他各類宗教,因為隻有這樣,我來能夠真正做出Informed的、不偏頗的決定。

也聽人說,某個教會的牧師說的很好,就信了;或者說的不怎麽了,就不信;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應該僅以這些偶然性的因素來決定自己的信仰。又有人說,如果信而上帝不存在,也沒有什麽損失;可是功利與投機從來都不會是我的選擇。再有人說,某某某名人都是信的;可我從來不迷信權威,亦不願意給任何“名人”代替我“思考”的權力,在思辨上,我有權要求獨立與平等。

過去我還看過一個好像叫楊小波的經濟學家寫的文章,他來到西方社會後信了基督教,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他的信仰之路。可我看了還是不同意文中觀點。很多忘了,沒有什麽可圈可點的;隻記得他以西方社會的先進與中國社會的落後來強調基督教的優越性。可是,所謂西方社會的先進性從何談起呢?如果是指物質文明,那這不是我衡量一個社會或者群體的唯一標準;況且,從曆史的角度看,中國社會在更長的時間跨度裏保持過先進性;要看曆史,哪能隻著眼於近300年呢?

我身上的每一根纖維都浸染了幾千年來沉澱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精神,這並非信仰,但足以抗拒任何其他文化或宗教的植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