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為陰麗華說幾句話

(2011-11-27 17:33:42) 下一個


感恩節的長周末轉眼就過去了。非常享受清閑的時光,明天又要去上班,為五鬥米折腰,真是無奈啊。想我輩既乏三徑之資,又無稼穡之力,進不能有益於社會,退不能自食其力,深陷在徒勞無益的案牘之間,更兼談笑無鴻儒,往來多白丁。生之困累,一至於斯。

平時常以讀史自娛。前些日子在幾曾回首裏讀到一篇文章,寫漢光武帝的二位皇後的,大意是說陰麗華在宮廷策略上更高一籌,所以最終得到帝後之位。我非常不以為然,難以相信居然有人這樣論史:但凡能得上位者必以術勝人,包括在曆史上備受稱頌的陰後。當然持此論調的始作俑者大概要追溯到明代的李贄:“此後手段不減武才人”。

我也知道這段曆史雖則史書上有郭後“寵衰, 數懷怨懟”,但對於漢光武帝廢後的真正原因,有各種猜測。一是劉秀娶陰麗華在先,何況劉早年就有“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之說,史書上記載陰後雅性寬仁,曾在劉秀立後時力辭: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劉秀對陰麗華情深難忘,故而有廢立之舉。這種說法曆來最盛。二是劉秀受陰麗華身後的南陽勢力所迫。三是為後來廢郭後之子,更立陰後之子做鋪墊。然而無論哪種說法,我沒有讀到任何一則實例對陰後的品行有任何隱射。

讀史論史,當以史實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偏好為轉移。當然,素來有“任何曆史都是當代史”之說,也就是說,研究曆史的人無從逃避自身的社會性與由此而來的局限性,所以我認為論史更應該時刻以此為念,必須以史實為依據,而不是以一己之偏私做可能失之於偏頗的猜測或論斷。何況中庸有雲:“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也就是說,無論基於怎樣的出發點,隻要能夠力行仁德,便是好的,成功的。如果說以成敗論英雄,已然功利之至;那麽以成敗反論善惡(成功必依據高明的險惡),那我實在無語了。

如果那篇文章另有史實做依據,而對陰後加以黑厚之猜疑,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隻是因為漢光武帝後來的廢立之舉,便認定陰後作為最後的贏家,必是以陰柔韜略勝人,我實在不敢苟同,更因此感慨持此論者心地之無以複加的懷疑與陰暗。如果說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年常常失之於天真,那麽飽經世故的人同樣失之於對世事的偏頗認識,似乎更令人噓籲不已。因為前者假以時日,天真之失尚得矯正;而後者呢,在那些一絲陽光都透不進來的陰翳的心靈裏,在對人性的徹底懷疑和否定中,又能容得下多少對史實的尊重?此輩是不足以與之論史的。

我隻希望還原一個曆史上真實的陰後,一個出亂世而身不染的女子,她美麗端莊,嫻雅寬仁,恭儉慈讓,此等品行足以成為後世女子的楷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