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嬰兒手語交流從0歲 (zt) 小吱媽

(2005-10-08 16:54:26) 下一個
別以為小寶寶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盡管他還聽不懂你的話,但他已經能明白你的手勢了。 現在是晚上六點,老公還沒有下班回來,晚餐差不多已經準備好,隻等下鍋翻炒;而這時候孩子不知從哪裏冒出來,正站在你的膝下,用每位母親都熟知的“嗚嘎,嗚嘎,嗚嘎”的聲音拉扯你的衣角。 他餓了嗎?有可能;累了嗎?大概吧;他是不是想讓你抱他站到沙發上?有可能…… 在上百種可能的選擇中,在你的寶寶放聲大哭前,給媽媽留下的時間實在不多。這類情況大都會以小寶寶令人心碎的哭泣結尾。一次又一次的,你在心底默念:“告訴我你想要什麽呀?!”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看穿小家夥的心思,剛好給他需要的東西該有多好?隻需拿給他一個瓶子,換次尿布,遞給他那件玩具或是僅僅給他一個擁抱,你就可以遠離那種令人傷心(有時是憤懣)的眼淚了。盡管沒有人能夠讀出嬰兒腦袋裏想些什麽,但的確有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的需要。 嬰兒可以從最早6個月時就開始學習使用嬰兒手語。這套手語包含了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會話,等他學好之後,下次你不用猜就清楚小家夥需要的是一杯牛奶而不是果汁了。 什麽是嬰兒手語 嬰兒手語混合了聾啞人使用的標準手語和嬰兒天生就會使用的某些手勢。其發明人為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Acredolo和加州大學嬰幼兒成長方麵專家 Goodwyn。該套嬰兒手語發明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孩子提前接觸與人交流。手語本身的設計考慮了嬰兒的學習能力,所以全部采用簡單的手勢,並且很多符合成人的日常習慣,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不需要專門的培訓就能掌握。 目前,這套嬰兒手語已經在美國廣泛使用,並成為美國兒科醫生的標準“工作語言”。它還適用於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比如孩子間的交流,幼兒園阿姨的指導等等,甚至在學會說話以後,這套手語也能起到有益的輔助作用。 為什麽使用手語 根據一份關於嬰兒手語的研究報告顯示:通常嬰兒學會單字發音是在大約13個月,而說出包含2~3個詞的簡單句子平均要到20個月左右。相比起來,通常8個月的嬰兒就能準確掌握一種簡單手勢,比如“牛奶”,“還要一些”等等。 學習手語可以對嬰兒的智力發育起促進作用嗎?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肯定地說嬰兒手語會對嬰兒的智力發育起促進作用。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一手資料。盡管現在說使用嬰兒手語能提高智商為時過早,但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學會的研究表明:對比傳統教育的嬰兒,學習手語能夠顯著加快嬰兒學習語言的速度。 這種學習速度的提高,部分原因在於一旦孩子開始與成人交流反饋,周圍的人會更加樂於與之交流而產生良性互動。比如“嗨,看呀,孩子在輕拍頭部!應該給他找頂帽子了。”諸如此類的情景會直接刺激嬰兒的大腦皮層,這是語言發展的本質因素。 當然,父母不應過多關注於嬰兒手語對智力開發的影響。從本質上講,手語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父母與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通過使用手語,父母和孩子相處會增加許多樂趣,隻需一個簡單動作,就能讓你確實感受到孩子和你之間那種沒有任何間隔的真摯感情。 而幾個月之後,他就能飛快地掌握十幾種不同手勢,並且能夠很好地組合使用它們! “或許是因為嬰兒嘴部肌肉群的發育通常不會早於20個月,但此時,嬰兒早已明白交流的本質,並且已經具備了通過手勢進行交流的能力”,嬰兒手語的發明人如是說。當時,他發現聾啞兒童通過手語進行交流要比同樣年紀的聽覺正常的兒童使用語言交流流暢得多。 事實上,你的孩子天生就會使用一套他們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揮動雙手,表示和大人說拜拜;用食指尖指向他們想要的東西;擁抱他們喜歡的人等等。這些簡單手勢無需解釋,每個人都可以憑借直覺了解其含義。所以,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整套手語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人接受,他能讓你的寶寶提前一年在與人交流方麵邁出關鍵一步。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你可以不必絞盡腦汁去猜測小家夥腦袋裏到底在想些什麽了。 學習手語的第一步 交給寶寶嬰兒手語就像教他們說話一樣簡單,最佳的方法就是把每個手勢當成語言文字一樣對待。 具體說來,就是把整套手勢拆分開,先從幾個最簡單的基本手勢開始。你應當通過觀察,選擇寶寶最感興趣的幾個部分,這一點因人而異。但無論你從什麽手勢入手,都要持之以恒,不斷地訓練,並且要求家人隨時使用手語交流,就像平時說話一樣。 為手語的日常使用創造些機會。比如,假設你選擇“貓”作為寶寶學習手語的開始,不要僅僅在你們撞見鄰居家的貓時做出這個手勢,而應當主動地去找。你可以帶他專門去看,也可以從書本、雜誌中去找,總之,任何可能的地方,像電視,玩具店等等。這樣就能讓你的寶寶理解“貓”這個手勢並不局限於鄰居家那隻貓。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貓(可能僅僅是一張他喜歡的貓卡片),但卻興趣十足地用手語告訴你關於他的貓的一切。 家在北京的許並告訴我們,在她的孩子八個月大時,她開始教給他嬰兒手語。“我並沒有係統的教給他使用嬰兒手語,隻是在我對他說話的時候,在關鍵字處稍作停頓,然後做出相應的手勢,而寶寶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開始學習自己使用。他學會正確使用的第一個手勢是‘月亮’,這遠遠早於他能正確說出這個詞。事實上,之前的每一次當我指著天上的月亮告訴他時,根本無法知道他能否正確理解我在說什麽,直到他第一次用手語告訴我他知道了‘月亮’——這種激動絲毫不亞於很久以後他終於開始學說話時的心情。” 準備好了嗎,馬上開始 這裏介紹了一些簡單常用的手勢,你可以嚐試從這些手勢開始。對於下麵列出的手勢,你可以根據你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重點是與孩子交流,所以不用拘泥於細節。堅持下去,直到雙方都能掌握並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這項工程就算勝利結束了。另外,要提醒你注意的是:通常在你明白每一個手勢之前,小家夥就已經開始創造屬於他自己的原創手語了!所以,不要忽略理解寶寶自己手勢的意思。 TIPS 需要注意: 學習手語並不是寶寶學習交流的必經途徑。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學手語也許會對寶寶學習口語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如果寶寶習慣了用手語表達,口語有時候就會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還 要 手指反複聚攏碰撞到一起。使用場合:還想喝水,還要吃東西,還要多搖一會兒等。 沒 了 屈臂放於胸前,手掌朝下,從上到下揮動。使用場合:冰激淋吃完了,盒子空了等。 吃 / 餓 了 用食指輕觸嘴巴。 喝 / 渴 了 拇指抬起,其餘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狀,然後做出“喝”的動作。 熱 不停地吹氣,就像你把水吹涼時所做的動作一樣。 冷 加緊雙臂,緊貼身體兩側。 牛 奶 反複握緊、張開拳頭,就像牧民擠奶的動作一樣。 飲 料 攥起雙拳,一上一下放好,然後反複旋動。 疼 痛 用食指畫出疼痛的區域,做疼痛表情。 停 五指並攏,手掌朝前推出。 安 靜 用食指指向嘴巴(但不接觸),然後發出“噓”的聲音。 吵 死 了 雙拳微微攥起,貼於耳側。 換 尿 布 輕拍自己的臀部。 洗 澡 雙手摩擦自己的身體。 刷 牙 露出門牙,食指平伸做出刷牙動作。 電 話 做出“六”的手勢,然後放在耳邊不動。 星 星 手指放鬆,然後反複晃動手腕,做出星星閃爍的樣子。 月亮/燈光 平伸手臂指向天空,然後反複晃動手腕。 書 用兩隻手掌做出翻開、合上書本的動作。 睡 覺 雙手合十放在頭部左側,然後將頭靠向手掌,做出睡覺的樣子。 狗 把舌頭伸出然後做出小狗喘氣的動作。 貓 用食指在胸前畫圈 馬 雙手攥拳置於胸前並上下擺動,做出騎馬的樣子。 鳥 雙臂展開上下揮動,做出揮動翅膀的樣子。 魚 反複張開、閉合嘴巴,並發出“bo bo”的聲音,像魚在水中吐氣泡。 兔 子 伸出兩指放在頭頂,然後反複彎曲、伸直手指。 花 作勢深吸一口氣,好像聞到花香一樣。 帽 子 食指微曲輕敲頭部。 文/JOE 本文由《母子健康》雜誌社提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