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47)
2009 (1)
2013 (11)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
讀小學時,我就開始自己生火煮飯了,屈指算來,也已煮了大半輩子的菜。菜煮多了,自然會去看看廚師們是怎樣煮的,以增加點理論知識。
以前曾看過一篇專業廚師寫的文章,開頭一句就是:做菜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麽?有人說是火候,有人說是配料,其實是放鹽。
他講的應是大酒席,大排場的作菜法,大意是剛開始時的菜要正常放鹽,鹹淡適中一點,後來要逐步少放鹽,慢慢變淡,到最後基本不放鹽,清湯上桌,其清味飄香,回味無窮。
然我等尋常百姓人家做的家常小菜,是否好吃,我覺得放鹽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配料與火候。
然衡量一個民間高廚,另一個更重要素質是隨機應變,就地取材。隨便什麽材料,東搭西配一下就能整出一碟,或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那才是接地氣的真正高廚。就象武林高手,從不帶兵器,要用到了,隨手摸一下,摸到什麽就是什麽,如摸到一稻草,或一枝條,就是一件超級厲害的兵器。
打開冰箱門,往往發現裏麵的食材不多了,覺得無從下手,挑這個不行,選那個又不對,這時才是真正考驗手藝的時候。記得曾看到過一個故事,有一位詩人去拜訪朋友,這朋友家裏實在沒什麽食物了,隻有二個雞蛋及幾條青蔥,這朋友的老婆就用蛋白,蛋黃與青蔥,配出了一碟下酒小菜,碟中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弄得詩人欣喜不已。
就象“功夫在詩外”一樣,要成為一名高廚,也是“功夫在菜外”啊!
我也是想讓自己的菜,除了色香味俱全外,還多少想弄點文化內涵上去的,變得高雅一點的,但我等飲食男女,凡夫俗子,實在是力有所不逮,不要說文化內涵,就是色香味我也弄不全啊!
菜難看也就罷了,可我的餐具都粗糙得不行,完全是下裏巴人的吃法,這輩子看來同菜文化無緣了,傷心之餘,突然發現,我已把兒子養得壯壯實實的,最近還象苗一樣呼呼地長,看看齊肩高的兒子,也慰我老懷了。
==================
絲瓜湯。自種的絲瓜,實在是美味
肉末,豆幹,青豆
這個搭配其實也不錯的
這是兒子的手藝。剛搬到加州的第二天,我還在大包小包地整理東西,沒時間煮飯,兒子悄悄把午飯煮了。沒什麽賣相,但好吃。
江浙小菜
我一般隻做一個菜,偶爾兩個,這樣的三個菜是極少數
江浙小炒
江浙小炒
江南餛飩
板栗,南瓜燉土雞
江浙小炒
兒子吃得好開心
醬肉與鮮肉混炒,兒子最喜歡醬肉
兒子就是喜歡這樣的搭配。他姐姐也超級喜歡,女兒在猶他一直說,她好想念爹地做的菜
看兔崽子狼吞虎咽的
除了肉,兒子現在也喜歡吃蔬菜了
吃飯專心得很
常給兒子量身高。
看最後一次測量,二十三天裏,兔崽子竟然長高了20毫米,這是什麽人種啊,都趕上小豬的生長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