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戰機的刺刀:中外格鬥導彈哪家強 (ZT)

(2015-11-11 13:59:33) 下一個

  最近公開的照片顯示殲10B戰鬥機已攜帶國產霹靂-10導彈試飛,霹靂-10出現頻率漸高意味著該彈可能已接近服役。霹靂-1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第四代近距離空對空導彈,現代空戰中,機炮正在漸漸“退居二線”,格鬥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進化,已經成為戰鬥機飛行員們最順手的“刺刀”。

  說到現代格鬥彈的起源就不能不提美國人。紅外技術在二戰期間開始實用化,到戰爭結束時,美國人認識到以導彈為武器的空戰時代將要來臨。在這樣的背景下,1946年,美國海軍軍械測試站開始了綽號“響尾蛇”的近程空空導彈研製計劃,可發射後不管的紅外技術被他們認為是空中纏鬥時導彈的首選製導方式。圖為用於測試的AIM-9A,當時還叫XAAM-N-7,這一型沒有投產。元祖“響尾蛇”與如今我們熟知的形象差別很大,但基本結構已經確立。

  “響尾蛇”之父——威廉·麥克林恩。“響尾蛇”最初隻是海軍軍械測試站的內部項目,靠實驗室自己的“小金庫”出資推動。1953年9月,AIM-9A首次試射。試射最初很不順利,前13次全部失敗,麥克林恩的團隊頂住壓力耐心尋找失敗原因,對導彈進行改進,到第14次時終於成功。

  麥克林恩領導的團隊天才地發明了位於“響尾蛇”尾翼上的陀螺舵,靠一個簡單的機械結構解決了導彈在空中自旋的難題,讓導引頭能在飛行過程中穩定追蹤目標。這個設計成為“響尾蛇”家族在相當長時間裏的“注冊商標”,也被世界其他國家研製的眾多格鬥彈所采用。

  美國各軍種之間的競爭由來已久,海軍研製“響尾蛇”的同時,美國空軍也正在發展自己的第一代近程空空導彈,代號GAR-1“獵鷹”。“獵鷹”采用半主動雷達製導,也就是說,直到導彈命中前,載機需要保持對目標的照射。美軍統一導彈類武器編號後,這個導彈係列被重新命名為AIM-4。

  “響尾蛇”的第一種生產型AIM-9B在1956年投入使用。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爆發,美國向台灣秘密提供了一批AIM-9B。9月24日的台海空戰中,“響尾蛇”首次參戰。這場戰鬥中,“響尾蛇”確認擊落王自重駕駛的米格17。不過大陸方麵也有收獲:傳說一枚未爆彈插在米格17身上被帶回基地,讓社會主義陣營獲得了一枚珍貴的“響尾蛇”。

  當時蘇聯人正苦惱於自家的K-5導彈不好用:K-5和美國空軍的“獵鷹”一樣靠半主動雷達製導,這在實戰中被證明是不非常困難的,但這已經是當時蘇聯最好的格鬥彈,中國空軍曾使用的霹靂-1導彈就是以K-5為基礎仿製。意外獲得的“響尾蛇”讓蘇聯專家如獲至寶,僅僅兩年後,和“響尾蛇”如出一轍的K-13導彈裝備蘇軍。

  對“響尾蛇”的仿製極大地提高了蘇聯當時研製空空導彈的水平,K-13很快成為蘇軍戰鬥機的標配。在越南戰爭中,蘇聯援助越南的米格21戰鬥機搭載K-13導彈大戰美軍原版的“響尾蛇”,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中國也曾參照K-13仿製了自己的第一代近程空空彈霹靂-2。

  受美蘇先後成功研製的鼓舞和刺激,其他航空強國紛紛采取行動——這段時期,大家都對近程空空導彈該長什麽樣心裏沒譜,各種主張百花齊放,誕生了不少奇葩貨。圖為法國人的第一代近程空空彈AA.20,其設計與第一代反坦克導彈SS.10同源,使用無線電指令製導,實驗性質很濃。

  以色列的第一代近程空空彈“蜻蜓-1”基本上是仿製的美國AIM-9B,不少零件甚至直接來自美國。剛剛建國不久的以色列一直擔憂武器供應被英法掐斷,也堅持研製包括格鬥彈在內的各種國產武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阿以對峙時期的曆史將證明這個主張是多麽有遠見。

  英國人的第一代近距離空空導彈“火閃”,過分前衛的外形讓人佩服英國人的設計美學。製導方式和蘇聯人的K-5一樣,再加上區區3公裏出頭的射程,也就能打打毫無還手之力的轟炸機,難負“格鬥彈”之名——其實這反映了當時很多近程空空導彈共的現實。

  越南戰爭極大地促進了軍事技術的進化,也令格鬥導彈跑步邁入第二代。在各種腦洞設計在實踐的銅牆鐵壁前碰得灰頭土臉後,格鬥彈的發展方向開始明確,紅外製導確立了主流地位——由於信不過當時的紅外技術,中蘇仍在同步研製半主動雷達製導的格鬥彈。美國海軍在AIM-9B成功後,不斷升級導彈子係統,最終發展出AIM-9D/G/H等二代“響尾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