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PLA在新的國防戰略下,還缺少什麽?(zt)

(2015-06-15 08:29:06) 下一個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2009年國慶閱兵時的99式坦克方陣。

中國政府於5/26/15發布了第9部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與過去的國防白皮書相比,2015年國防白皮書的一大亮點是闡明了海陸軍三軍和二炮部隊的發展戰略。

海軍首次提出"遠海護衛"戰略

這其中海軍的戰略要求"近海防禦,遠海護衛"最引人注目。國防白皮書提出,海軍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係,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禦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

在2000年前後,PLA海軍首次提出"近海積極防禦"戰略,這一戰略當時的考慮是沿海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沿海地區防禦必須有相當大的縱深。PLA海軍的近海防禦主要還是通過近海積極作戰,來實現對沿海地區、對我國領土主權、海洋專屬經濟區的防禦保障。

在過去的15年裏,經過集中突破高速發展,大量新型驅護艦、潛艇、戰鬥轟炸機的服役,PLA海軍已經能夠勝任"近海防禦"任務。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海軍近年服役了大量新型艦艇,已能勝任近海防禦任務。

但國防軍事的發展不能僅局限於國土疆界,更應該著眼於國家利益邊界的擴展。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不但海上交通線作為國家命脈的重要越來越高,國內企業、個人也越來越多的走向海外投資、經商。

中國的國家利益邊界早已遠遠超出國土疆界,這樣軍事力量也需要走向遠海,要求海軍遂行"遠海護衛"戰略,實屬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

事實上,中國PLA海軍從2008年底開始實施的亞丁灣護航任務,就是"遠海護衛"戰略的一種體現。在7年的護航任務期間,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還參與實施了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這都是對國家海外利益的保護行動。

盡管PLA海軍已多次出色完成護航、撤僑任務,但是還是需要看到海軍軍備對於執行"遠海護衛"戰略存在的不足。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海軍成功實施也門撤僑,在國內外受到一片好評。

PLA海軍的遠海投送能力目前還是非常薄弱。PLA海軍現在能夠用於大規模"由海至陸"投送力量的軍艦僅有1艘遼寧號航空母艦、3艘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071型塢登由於能攜帶的直升機數量太少(僅3架),應急作戰能力仍然不足。

無論亞丁灣護航、還是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中國海軍更多的是在承擔接護任務,並未經曆真正的戰鬥考驗。假如未來在撤僑、保護海外中資企業的過程中,遭遇大規模武裝團夥的攻擊,僅僅依靠現在執行護航任務的驅護艦、隨艦的特戰隊是很難完成任務的。

所以為適應"遠海護衛"戰略,中國海軍至少需要3、4艘大型航空母艦,5、6艘能搭載大量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的兩棲攻擊艦和數量更多的兩棲船塢登陸艦。這樣才能保證隨時出動一支以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特混艦隊,保證在最危險的情況下完成保護海外公民、海外投資的任務。

另外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軍艦海上機動速度慢,中國主要海外投資地非洲距離本土又遠,修建海外軍事基地可以說已迫在眉睫。相應地,可以建造5、6艘結合護衛艦、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功能支援艦,作為海外分遣艦隊的旗艦常駐海外基地,這樣當遭遇小規模戰亂時,可以迅速反應,不需要最後要從本土興師動眾、萬裏迢迢地派出特混艦隊。

可以說,中國現在提出"遠海護衛"戰略,對海軍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未來軍費可能會更多地向海軍建設傾斜。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中國海軍目前的短板是遠海投送能力偏弱,需要更多航空母艦、大型兩棲軍艦。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要更好完成“遠海護衛”任務,建設海外基地已迫在眉睫。

陸軍向"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轉型

除海軍"遠海護衛"戰略外,陸軍的"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也令人眼前一亮。國防白皮書提出,中國陸軍"要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塊化發展步伐,適應不同地區不同任務需要,組織作戰力量分類建設,構建適應聯合作戰要求的作戰力量體係,提高精確作戰、立體作戰、全域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能力。"這裏麵有些詞眼需要注意,首先是"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塊化發展步伐"。

中國自建國後就實行大軍區、省軍區、軍分區的三級軍區體製,其中大軍區根據國家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設置,負責製定軍區內部隊建設規劃,組織指揮軍區內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

熟悉中國軍事的讀者應該有留意到,網上一些資料常常提到,某某大軍區負責某某方向,這就是中國陸軍"區域防衛"戰略的典型表現。某種意義上講,"區域防衛"是時代的產物,中國幅員遼闊,陸地麵積全球第二,過去交通設施不完善、部隊機械化水平也不高,就需要通過劃分軍區,在各個軍區囤積足夠數量的部隊,去應對某一方向的國防任務或軍事威脅。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1955年,新成立的機械化師在遼東半島進行抗登陸演習。

經過長期經濟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迅速發展,中國已建成發達的公路、鐵路網絡,民航周轉量也已位列世界第二。有了這些硬件作為基礎,中國陸軍就不需要在各個軍區保持大量部隊,一旦有事可以通過包括民用交通係統在內的全國快速動員,將部隊從一個地區調往發生戰事的邊境地段。

過去幾年,中國陸軍每年都組織"跨越"係列跨軍區大規模軍事演習,每次均有數個師、旅調往另外軍區,與當地軍區部隊進行對抗性演習。除了實兵對抗外,"跨越"演習的一大重點就是演習部隊通過鐵路、公裏、民航進行快速跨區投送,這就是向"全域機動"的轉變。

陸軍向"全域機動"轉型,除了國家要有強大基礎交通設施支持外,另一個要點就是部隊本身要實現瘦身,實現"小型化"、提高戰略機動能力。過去10年,中國陸軍一直在進行"師改旅"改革,這個改革的實則是在保持火力、後勤支援力量的前提下,削去團一級指揮機關,精實步兵部隊。現在一個旅與過去一個師戰鬥力相當,但人員更少、所需的機動車輛也更少,這樣更能適應向"全域機動"的轉型。

在"師改旅"基礎上,中國陸軍近幾年還開始探索"合成營"編製探索,即改變以往步兵營、坦克營、炮兵營的單一編組,合成營裏就混編有步兵、坦克兵、炮兵,可以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合成營"探索應該就是對應陸軍部隊"多能化、模塊化"的實際行動。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跨越2014演習,空降兵利用民航貨機輸送重裝備。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跨越2014演習,某機械化合成營行軍縱隊。

陸軍部隊實現"全域機動"、"小型化、多能化、模塊化"可謂意義深遠。改革開放後,經過多次裁軍,中國陸軍戰鬥部隊現在隻有85萬人,這個數字實際已低於美國陸軍和印度陸軍,但通過實現"小型化"、"全域機動"轉型,未來可在某一方向快速投入比現在更多的兵力。

中國的大軍區是過去"區域防衛"思想的產物,陸軍部隊全域機動化,對於軍區製度未來的改革也必然帶來變化。

至於"立體攻防",這應該是對陸軍航空兵近年快速發展的一個表述。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中,人們發現PLA能調用的直升機總量甚至不比美軍一個101空降突擊師,這種落後狀況深深刺痛了全國上下。汶川地震後,中國陸軍航空兵進行大發展時期,是近年全軍唯一得到大規模擴編的兵種。目前,中國陸軍之前的陸航團已升格為旅,還組建了新的陸航旅,大量新型武直10、武直19攻擊直升機、米17、直8F、直19運輸直升機入列,直升機數量、戰鬥力比08年之前有了數倍的提升。

應該說,陸軍是中國海陸空三軍和第二炮兵部隊中現代化程度相對最高的軍種。未來除了按計劃更新裝備、加強信息化係統建設外,並沒有什麽需要特別提高的領域。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爭奪一樹之高,陸軍航空兵近年裝備了大量武直10攻擊直升機。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陸航直升機群在演習中已做到上百架集結出動的程度。

空軍"空天一體"戰略著眼進攻

15年國防白皮書對於空軍發展的需求是,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係,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

"空天一體"要求空軍不但要大力發展航空兵、防空導彈部隊,還要將目光拓展到大氣層外空間。具體講,空軍不但要有預警機、電子偵察機,未來還要以偵察衛星為核心,構建戰略預警體係。

預警機更多是戰役層麵對戰場態勢的獲取,電子偵察機雖然平時對敵方電子信號收集具有戰略性質,但總體還缺乏對敵方縱深基地圖像的搜集分析,這需要偵察衛星進行過頂拍攝。

過去幾年,空軍提出向"攻防兼備"轉型,但進攻不是僅僅有戰鬥機、戰鬥轟炸機、轟炸機和巡航導彈等攻擊手段就可以。進攻的前提是偵察,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就已調動大量偵察衛星,探明戰區伊拉克軍隊部署態勢並圈定重點轟炸目標。而在戰機、巡航導彈攻擊目標後,又調用衛星再次拍照,對轟炸效果進行及時評估,然後再對沒摧毀的目標補充攻擊。

可以說,沒有偵察衛星拍照分析,空軍的打擊效率就很難獲得令人滿意的提高,"空天一體"是空軍"攻防兼備"的前提。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高精度衛星照片可以看清敵方部署,以及己方打擊效果。

在15年的中國防白皮書中,突出"海上軍事鬥爭準備"也非常引人注目。說到"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公眾想到的可能更多是海軍,但在軍事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這個軍事鬥爭準備,空軍可能要承擔起更大的使命。

因為沒有製空權,就沒有製海權。如果戰爭爆發,中國要保證海洋領土安全,必須先摧毀敵方空軍、奪得製空權,進而才能保障製海權。

例如,最近外軍派出P-8A反潛巡邏機逼近南海島礁。中方的反應不是在島礁海上防禦上下功夫,而是由空軍派出最新轟6K轟炸機飛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實施戰略威懾。轟6K不但可以打擊鄰近的衝繩、菲律賓基地,其攜帶的長劍20巡航導彈,最大射程2500公裏左右,也可以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樞紐--關島進行直接打擊。

與海軍遠海投送能力一樣,空軍的現代化戰略進攻能力目前也處於起步階段,例如上述的轟6K轟炸機數量還比較少、缺乏大型隱身轟炸機。海空軍對中國領土、利益安全同樣重要,兩個軍種間需要協調好資源分配問題。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PLA空軍派出轟6K轟炸機前往西太平洋訓練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轟6K攜帶長劍20巡航導彈進行試飛。

二炮要提高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15年國防白皮書對第二炮兵的戰略要求是"精幹有效、核常兼備",加快推進信息化轉型,依靠科技進步推動武器裝備自主創新,增強導彈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係,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精幹有效、核常兼備"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就是二炮的建軍指導思想,這一點上,今年的白皮書並沒有新意。但在白皮書的闡述中,提到了要求第二炮兵提高"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這有兩層含義,對遠程核導彈來說,由於核戰鬥部爆炸威力非常強大,一般打擊敵方城市時並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但如果從核大國對抗的來看,遠程、洲際核導彈提高精度,可以用於打擊敵方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核潛艇基地等堅固防護目標,達到削弱敵方核反擊能力的目標。

例如,三叉戟II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達到100米CEP,而其被賦予首要任務就是打擊俄羅斯的洲際導彈發射井。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東風31A洲際導彈

至於"中程精確打擊能力",更可能是指使用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例如東風15B、東風16和東風21C。受航空技術所限,可以預見PLA空軍首波突擊能力在未來很長時期內都會有所不足,這時就要依賴二炮常規彈道導彈去解決問題。

提高中程導彈的打擊精度,用處是顯而易見的,未來中國軍事鬥爭著眼與海上方向,具體講就是包圍著中國的第一島鏈上的基地,尤其是那些空軍機場的跑道、機庫和油庫。導彈精度提高了,就可以用更少的導彈去解決問題,利於長期、持續的軍事鬥爭準備。

這方麵,外界其實已有所覺悟,他們將B-52轟炸機輪換到澳大利亞,最近又說要將B-1B轟炸機調過去。確切講,這些動作與南海局勢並無直接聯係,他們隻是避免將所有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因為衝繩、菲律賓已在我二炮常規中程導彈射程範圍。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東風15B戰術彈道導彈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東風16常規中程導彈發射

反恐作戰要求武警切實提高戰鬥力

15年新的國防戰略要求武警部隊做到"多能一體、有效維穩",發展執勤安保、處突維穩、反恐突擊、搶險救援、應急保障、空中支援力量,完善以執勤處突和反恐維穩為主體的力量體係,提高以信息化條件下執勤處突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任務能力。重大安全領域力量發展。

盡管武警部隊未承擔更多軍事鬥爭任務,但"多能一體"對部隊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例如,搶險救援,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第一支進入震中的部隊就是武警,搶險救援也要求武警部隊掌握更多專業技能。反恐維穩方麵,近年來隨著國際上宗教極端思潮的蔓延影響,部分武警部隊承擔的反恐作戰任務,其專業性、任務強度未必比正規戰小,這也要求武警部隊切實提高戰鬥力。

新國防戰略下我軍還缺少什麽

駐新疆武警在選拔突擊隊員。

結語

在軍隊公開大力反腐打虎之後,15年國防白皮書再次公布對海陸空軍和二炮部隊新的發展戰略要求,這一舉措可謂恰逢其時。廉潔自律是軍隊建設之本,在此基礎上軍隊還要強化裝備建設、軍事訓練,才能達成強軍目標,切實保障國家安全。現在考題已經開了出來,讓人們期待著PLA給出圓滿的答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