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麵臨的真正挑戰 (ZT)
(2014-07-14 07:53:42)
下一個
2014年的世界可謂風雲變幻,波雲詭譎。烏克蘭民主製度失靈,內部博弈雙方以零和方式暴力攤牌,引發大國卷入的烏克蘭危機。美俄大有重返冷戰之勢。阿拉伯之春標誌性的大國埃及曆經 三年多的動蕩和慘烈,重返原點:軍方先是政變推翻首屆民選政府,隨後又在所謂的大選中再度將權力攬入懷中。埃及人民三年前親手推翻了獨裁者穆巴拉克,在倍經艱辛之後,還是再度親 手選擇了另一個穆巴拉克。
\r\n
\r\n阿拉伯之春席卷的另一個國家敘利亞則陷入了三年內戰。在內戰中崛起的極端遜尼派劍指伊拉克,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美國重金訓練的伊拉克政府軍望風而逃,一觸即潰。美國通過武 力向外輸出的民主岌岌可危。
\r\n
\r\n東海,中日博弈又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在西方的支持(如美國)或默許(如法國表示不加評論)下,日本內閣決定重新解釋憲法,解禁二戰以來就放棄的集體自衛權。近現代向來以主動偷 襲、不宣而戰而臭名昭著的日本,自此擁有了先開第一槍的權力。東海的局勢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r\n
\r\n南海則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東南亞之行之後,驟然升級。美國更打破幾十年保持的中立或模糊立場,公開選邊,站在越南和菲律賓一邊。
\r\n
\r\n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雖然依舊保持全球最高的增長速度,但已進入下行軌道。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成功抵抗全球經濟危機的同時,其代價和成本也開始顯現:債務風險開始升高、環境 汙染更加突出。另外和全球極端伊斯蘭勢力崛起同步,中國也成為暴力恐怖主義襲擊的對象。
\r\n
\r\n境外,香港圍繞2017年普選,正進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參與過熱的新階段。“一國兩製”正麵臨著香港回歸以來的首次真正的大考驗。香港也從昔日融合東西方的經濟交流之地變為東西方角力 的最前沿。
\r\n
\r\n兩岸關係在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五年之後,也麵臨著新的瓶頸。一場突如其來的“太陽花運動”,不僅令服貿協議受阻,兩岸一路高歌猛進的交流態勢頓時遇挫。考慮到國民黨五年多來執政 不佳,2016台灣再度政黨輪替的可能性大增。兩岸關係開始存在越來越大的變數。
\r\n
\r\n無論是國內外,還是境內外,在全球化時代,中國都不可避免的置身其中,成為中國不得不麵對的挑戰。
\r\n
\r\n然而,從大的曆史視野來看,重新崛起的中國,未來的真正挑戰絕非上述事件所能涵蓋。有些隻不過是冰山剛出角。
\r\n
\r\n眾所周知,奧巴馬政府雖然誕生於經濟危機之中,但仍然迅速製訂了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其根源就在於,中國的崛起從兩方麵威脅到了西方在世界的主導權。一是西方長期在資本輸出 、工業品製造和原材料定價三個領域的壟斷權力日漸被中國所取代。二是中國開創了第三世界發展的新模式,而政治模式就怕有可替代性。在世貿組織體係下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 融合情況下,西方對中國的反製更多的是在意識形態領域上。中國崛起已到了“最後一公裏”,和西方意識形態的博弈將日益白熱化。香港隻不過是一個打劫點或者劫材罷了。可以說,這將 是現在乃至未來幾年中國麵臨的主要外部挑戰。
\r\n
\r\n為此,中國需要盡快地進行了理論創新和總結,把自己成功的經驗理論化。這種理論創新不僅要跳出西方的話語體係,也要有別於中國傳統的政治話語定義和描述。達到在國內外具有凝聚力 、吸引力和說服力的效果。更重要是,能夠上升到新的意識形態,塑造國人的精神和信念,使得社會主流對中國模式尤其是製度模式、權威和秩序發自內心的自覺認可和服從。隻有這樣才能 一方麵回擊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麵的挑戰,另一方麵增強中國模式的合法性、權威性。
\r\n
\r\n其次,預計到2020年,按匯率法計算,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重新恢複中國在曆史上的國際地位。但時代畢竟不同了,過去中國對外傳統是“王者不治夷狄”,可以完全不關心外部 世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不僅僅要治理好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還要處理同樣非常複雜的外部世界。比如,中國將不可能再以發展中國的身份示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責任要求也完全 不同。
\r\n
\r\n從近代以來的曆史來看,大國如果處理不好外部事務,其後果要麽是崛起失敗,如日本、德國,要麽是國家由盛轉衰甚至喪失或部分喪失其在全球的地位,如英國和美國----冷戰後美國由盛 到衰的轉折點就是伊拉克戰爭。現在中國麵臨的東海、南海複雜局麵,可以說是世界對中國的考驗。
\r\n
\r\n如果說過去僅僅解決好內部問題就能實現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但在當今時代,還必須介入風險很高的外部世界。
\r\n
\r\n第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是中國近代史以來最為穩定、發展最為迅速的曆史時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但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日益龐大,如此高的增長速度顯然無 法持續。另外,隻要是市場經濟,就無法避免經濟的起伏波動甚至經濟危機。未來對中國共產黨的考驗將是:當經濟持續低速增長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經濟危機時,中國共產黨將如何有效的 應對。
\r\n
\r\n2008年的經濟危機,雖然也衝擊了西方社會,西方主要國家如英國、美國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甚至騷亂,但仍然整體上保持了穩定,沒有出現阿拉伯之春這樣的全局性動蕩。西方之 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一是尚有較充足的資源和財富積累能夠保證民眾的基本生活水平,二是通過政黨輪替,轉移民怨。再加上西方這套製度還擁有話語權,社會上的不滿不會轉向製度本身。
\r\n
\r\n應該說,隨著中國的發展和社會保障體係的建立、健全以及貧窮差距的縮小,再加上中華文明上自國家下自百姓注重儲蓄和量入為出的傳統,在經濟增長發生波動期間,中國也會如同西方一 樣擁有足夠的積累來應對。而且哪個時候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製度的正當性誰也無法再質疑。但中國是否就能夠足以應對類似於2008年的大危機,確實值的今天的中國共產黨 未雨綢繆。中國由於無法移植西方的政治製度,哪就需要通過製度創新和發展來應對未來的類似挑戰。
\r\n
\r\n第四,中國今天的發展模式本質上講仍然是過去西方工業化和消費社會路徑的翻版。然而,西方模式之所以能夠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較小的規模。這正如意大利學者喬萬尼。阿裏吉所 總結的:“英國工業革命在經濟上的成功,依賴於英國經濟體在相對值和絕對值上的較小規模”。美國自然資源的生產和消費強調大幅提高,是因為“世界大多數人口被排斥在美國建立的生 產和消費標準之外”(《亞當。斯密在北京》390頁)。其結論則是:“世界無法養活兩個行為方式同美國一樣且人口眾多的國家。這既缺乏環境,可能也缺乏資源”。“即使中國和印度僅四 分之一人口采用美國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全世界的人也都會窒息而死”。
\r\n
\r\n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碳排放量第一的國家。據英國石油(BP)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0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如果依據國際能源署,2009年中國能源總消耗就已經 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而中國的人均GDP仍然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r\n
\r\n顯然以中國的環境和世界的資源儲備來看,中國必須要走出一條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之下的生態可持續性新型發展模式。如果中國成功,將不僅僅是經濟上,而是文明上、價值上、道義 上引領世界。
\r\n
\r\n最後,還要提及西方的視角。西方從自己的曆史經驗和理論觀念出發,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最終將形成一個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一方麵追求穩定,另一方麵也追求政治參與。西方路徑 演變的結果是普選民主。而且整個演變過程充滿了血腥與混亂,充滿極高的風險,代價也極為高昂。它們認為中國也將再度演繹這一進程。隻是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種族繁多和國情複雜,其 風險要遠遠大於正常國家,因此中國將在這一過程以政治動蕩的方式硬著陸。比如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漢學家黎安友、以及躋身“全球100位頂尖思想家行列”、時代雜誌自由撰稿人紮卡利亞就 持這種立場。由此,它們把這種轉變視為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
\r\n
\r\n當然,西方世界的規律未必就能放之四海,就是西方內部自身,在許多方麵也有不同的發展結果。比如,同屬基督教文明,歐洲經濟越發展,社會就越世俗化。但這個規律在美國就變成了例 外。更不用說沒有宗教傳統的中華文明了。然而,中國從“預則立,不預則廢”的角度,仍需要重視西方的規律和建言。至少要考慮假如這種現象出現,中國如何在體製中容納民眾的政治參 與訴求。
\r\n
\r\n在今天的時代,中國要真正成功崛起,就不得不直視這些挑戰。如果說西方的智慧是理性思辨,東方的智慧則是體現在超強的生存能力和務實主義。我們也相信,一個以五千年文化為底蘊的 中國,一定會給出一個不同於西方的、更加優越的解決答案。
\r\n
\r\n------------------作者: 宋魯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