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透視日本“軍事正常化”路線圖 (ZT)

(2013-08-27 09:39:03) 下一個
 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機構擬在2013,8月末啟動關於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討論,如何修改憲法對於自衛權的解釋將成為討論的主要議題。據悉,安倍計劃在此次討論的基礎上展開修改和平憲法中有關自衛權解釋的工作,並將其反映在年末製定的新防衛大綱中。

此前,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出雲”號準航母下水、甚至討論將“自衛隊”變成“國防軍”等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挑動著熱愛和平人士的神經。

在經過多年的漸進式演變之後,日本的“軍事正常化”進入了加速階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惕和擔憂。

1. 時間表---------

以下數據:日本軍事轉型“關鍵節點”。

《日本國憲法》規定日本放棄發動戰爭等權利

1967年

佐藤內閣製定“武器出口三原則”

1973年

日本突破限製向韓國出口武器及零部件

1980年

“80報告”拉開了日本自主設計國家安全戰略的序幕

1991年

自衛隊向海灣派遣掃雷艇等執行任務

1992年

“95大綱”開始重視自衛隊的海外運用

1995年

2003年

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

2004年

“04大綱”拓展自衛隊海外部署戰略

2007年

日本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凸顯自衛隊地位

2008年

自衛隊向蘇丹派遣工兵執行維和任務

“10大綱”將“海外參與”列為自衛隊主要職能

2010年

自衛隊以“打擊海盜”名義在東非吉布提設立海外軍事基地

2011年

2013年

日本“出雲”號準航母下水引發世界輿論關注

2.安全與防衛政策轉型——

由“安全依賴”到“自主安全”

對日本而言,日美關係在冷戰時期被掩蓋在兩極對峙格局之下,日本的對外政策隻能唯美國馬首是瞻。20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在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下,奉行以優先發展經濟,控製軍備過快增長,在國際事務中采取低姿態為主要特征的“吉田路線”,一直未能形成自主的安全戰略。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逐漸無力為日本提供大包大攬的“安全紅利”,日本自身也急欲在政治、經濟、外交乃至防衛上尋求自主作為空間。1980年6月,日本首相谘詢機構提交了一份題為“綜合安全保障戰略”的研究報告,強調“綜合運用經濟力量、外交力量和文化創造力量”等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從而拉開了日本戰後國家安全戰略設計的序幕。按出台年份,這份報告被稱為“80報告”。

此後出台的“94報告”,提出“能動的建設性安全保障戰略”,體現出了濃厚的“合作安全”思想,自主防衛開始得到重視。“04報告”提出“統合安全保障戰略”,強調通過“自主努力”“同盟關係”和“國際合作”三種手段相互結合,實現“保衛日本安全”和“改善國際安全環境”的兩大目標,自主防衛上升到重要地位。“09報告”和“10報告”提出“多層次合作安全保障戰略”,強調日本應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手段維護自身安全,確立了自主防衛的核心地位。

3.  防衛力量職能轉型——

由“本土防禦”到“海外參與”

8月1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3艘軍艦“鹿島”號、“白雪”號、“磯雪”號練習艦和護衛艦,和波蘭“科希丘什科將軍”號導彈護衛艦一起,舉行波蘭-日本首次海上軍事演習。這次遠航中,日本艦艇編隊將訪問18個國家的港口,航程達3萬海裏。

從上世紀90年代走出國門後,日本自衛隊先後參與了國際維和、國際緊急救援、反恐支援、反海盜護航等多項海外任務,事實上完成了由內衛型“本土防禦”向外向型“海外參與”的轉型,成為了一支職能上內外結合、能力上攻防兼備的武裝力量。2011年,日本還打著“打擊海盜”的名義,在吉布提建起了二戰結束後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

從日本先後出台的4部《防衛計劃大綱》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自衛隊職能轉型的軌跡。冷戰時期出台的“76大綱”對自衛隊職能的定位是“防止侵略”和“抗擊有限侵略”。這一定位的內向型特征十分明顯,與冷戰時期日本所處的戰略環境與自衛隊的能力密切關聯,也符合“專守防衛”的戰略原則。

到了冷戰後初期的“95大綱”,自衛隊的職能變成了“保衛日本安全”“應付大規模自然災害”和“建立更穩定的安全環境”。可以看出,日本已經將自衛隊的海外運用納入視野。

“9·11”事件後的“04大綱”為日本自衛隊確定的職能有三項:一是有效應對“新型威脅和多種事態”;二是防備正規侵略事態;三是“主動積極地改善國際安全環境”。通過對國際安全事務的“自主性”參與,自衛隊以往寬泛而模糊的“國際貢獻”變得日益清晰起來。

在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和日美同盟再強化的背景下,“10大綱”提出了日本自衛隊新時期的三大職能:一是“有效威懾與應對各種事態”;二是“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環境”;三是“改善全球安全環境”。這一定位十分清晰地表明,日本自衛隊已經成為對內確保國家安全、對外塑造安全環境的核心力量,“海外參與”成為其主要職能,“拓展”戰略已然形成。


4.防衛產業轉型——

由“自我消化”到“國際競爭”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電機、日本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三井造船,這些國際知名的日本大型企業,事實上都與日本防務部門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1967年,日本佐藤內閣製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則”。1976年,日本政府又進一步決定限製向不受三原則約束的國家出口武器零部件,事實上禁止了日本與外國聯合開發武器裝備。這種背景下,日本自衛隊不惜花大價錢維持一定量的國內裝備采購額,通過“自我消化”的方式確保其防衛產業的技術基礎與產能儲備。例如,日本國產90式坦克當年的采購價為11.24億日元,比國外先進坦克高出2到3倍,1架F-2戰機的價格為123億日元,比蘇-27高約3倍,比美國的F-16高近2倍。

進入21世紀,日本政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日本在武器出口以及與美國以外國家聯合研發武器裝備的行動也步入快車道。今年7月26日,在防衛省“防衛力量發展方向研討委員會”提交給政府的關於修改《防衛計劃大綱》的中期報告中,明確提出日本“必須盡早強化作為潛在防衛力量的防衛生產與技術基礎”,為此,需要“構築政府與民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積極促進防衛裝備的軍轉民,提高防衛產業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可以預見,日本生產的武器裝備由“自我消化”到“海外競爭”的目標將很快實現,日本防衛產業的轉型也不會遙遠。

5. 防衛力量性質轉型——

由“自衛隊”到“國防軍”

“我認為自衛隊實際上就是軍隊。不那樣說是不自然的。憲法早晚會承認自衛隊是軍隊。”這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多個場合的“宣言”。

如今,他的思想也被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繼承了下來。在贏得參議院選舉之後,安倍和自民黨極有可能利用其在日本全國的組織性優勢,向國民灌輸修憲理念,同時打出“國防軍”“防衛軍”等多個概念來分散民眾對自衛隊軍隊化本身的關注。

在考察日本防衛力量的性質轉型時,一個必須承認的基本事實是:日本自衛隊已經完成了實質意義上的性質轉型。很顯然,無論我們從何種角度來觀察日本自衛隊,它都是一支軍兵種齊全、編製體製完備、作戰能力強大、武器裝備精良的現代化軍隊。目前,除核武器和戰略進攻性武器外,日本的防衛實力在世界上已居於先進行列。未來,日本將通過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大型作戰艦艇和中遠程導彈等大型化、遠程化、信息化海空裝備,強化戰略投送能力等,彌補進攻性武器方麵的缺陷,保持其海空武器優勢。

毫無疑問,憲法是擋在自衛隊完成形式上的性質轉型的最後一道障礙。而這道障礙已經顯露出被最終清除的苗頭。安倍就任首相前後的表態以及所作所為,已經讓國際輿論擔憂日本會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對憲法的修訂。從趨勢來看,自衛隊成為“國防軍”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6.日本國家防衛中堅------自衛隊

自衛隊是二戰後形成的日本國家防衛力量,成立於1954年7月1日,由日本首相領導,由防衛廳(後改為防衛省)負責管理。防衛省下設性質類似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統合幕僚監部,以及自衛隊醫院、防衛大學、防衛研究所等一些直屬單位。統合幕僚長在防衛大臣授權下,對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行使統一指揮。

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兵力約15萬人,下轄北部方麵隊、東北方麵隊、東部方麵隊、中部方麵隊和西部方麵隊5個軍區司令部以及一個獨立裝甲師,裝備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海上自衛隊現役人數4.3萬,擁有各型艦船近170艘,總噸位約40萬噸;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編製約4.5萬人,分為4個防區、編成1個航空總隊、1個航空混成團、1個航空支援集團等,擁有各式飛機10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約400架。
光看表麵數據,自衛隊隻是一支很普通的軍事力量,不足25萬人的總兵力在世界上排不上前列,但仔細分析,日本自衛隊卻雪藏了堪稱實力一流的軍事力量。

首先是雪藏軍力於質量。規模往往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數量上的不足可以用質量去彌補。以日本引以為豪的海上自衛隊為例,艦艇總數不多,但從裝備質量上來說,海上自衛隊的大中型艦艇數量卻位居世界第三。日本海上自衛隊水下力量同樣不可小覷,雖然數量少,但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進行新舊潛艇的換代工作,因此型號新、信息化程度高、作戰能力強。再者,從官兵素質來說,日本自衛隊官兵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位居世界前列。

其次是雪藏軍力於工業。朝鮮戰爭給戰後的日本帶來了發展機遇,日本也把握住了這個機遇,國力迅速複蘇。強大的工業能力給日本自衛隊帶來了巨大的軍事潛力。三菱、日立等是日本知名民營企業,三菱重工、日立造船等同樣是日本軍工的骨幹。日本還是世界上少數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之一。日本國土上林立的核電站,更讓人們懷疑日本是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核武器生產潛力。

第三是雪藏軍力於動員。戰後的日本憲法嚴格限製了自衛隊的服役人數,然而日本卻想出辦法將軍力雪藏於動員能力。一方麵,日本自衛隊十分重視軍官、士官等骨幹的培養,比如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艦長,海上自衛隊頻繁更換艦長。另一方麵,就是采取部分部隊平時不滿編的辦法,由骨幹力量組成“架子”,戰時則可以迅速由預備役人員或緊急動員兵力迅速補充。

當然,日本自衛隊頗具潛力的背後也有它的阿喀琉斯之踵。比如戰略進攻性武器的缺乏使得它和大國對抗中底氣不足,而且自衛隊的軍力發展並不平衡。像海上自衛隊,雖然擁有一流的反潛和防空能力,但反艦實力卻是二流。而且這種反潛和防空能力,也更多地源自於美國賦予它在日美安保體係中的責任分工。
不過,隨著自身戰略重心的東移,美國似乎願意讓日本分擔更大的責任,表現出給日本自衛隊“鬆綁”的跡象。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右翼勢力趁機興風作浪,讓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不更加警惕這支隱藏實力的軍事力量。

7.自衛隊組織結構圖

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陸上自衛隊)

統合幕僚監部:

北部方麵隊

(北海道地區)

東北部方麵隊

(本州地區東北部)

東部方麵隊

(本州地區中部)

中部方麵隊

(本州地區西南部)

西部方麵隊

(九州和衝繩地區)

海上自衛隊:

自衛艦隊

護衛艦隊

潛艇艦隊

航空集團

地方隊

航空自衛隊:

北部防區

(北海道和本州

部分地區)

中部防區

(本州大部和四國部分地區)

西部防區

(本州西部和四國大部分地區)

西南部防區

(衝繩及其附近島嶼地區)





8.結語: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這是愛國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創作的著名詩篇《七子之歌》中的一段話。詩中的琉球,是琉球王國的簡稱,也就是現今地圖上標注的衝繩群島。

衝繩群島,地處東亞海上交通要衝,北臨日本列島,南接中國台灣,隔海相望於中國大陸,自古以來就是中、日、朝三國與南洋之間進行貿易的重要樞紐,號稱“萬國津梁”。

衝繩的曆史開始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據琉球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記載:“蓋我朝開辟,天神阿摩美久築之。”然而,衝繩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命運將伴隨著周邊大國的興衰而不斷浮沉。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衝繩群島,詔書中稱其為琉球,此為其名之正始。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曆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確定君臣關係,但中國不幹涉琉球國內部事務。1609年,日本薩摩藩“以勁兵三千”武裝吞並琉球,但同時琉球仍臣屬於中國。琉球的這種雙重藩屬身份,一直持續到1879年日本徹底吞並琉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衝繩成了美日激戰的主戰場。在這場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中,55萬聯軍同10萬日軍在衝繩本島上激戰82天之久,造成包括約10萬名衝繩平民在內的20萬人喪生。

二戰結束後,冷戰的陰影籠罩衝繩。美國根據聯合國協定托管了衝繩,之後迅速將其建設成一個美軍大兵營,並將之打造成所謂“第一島鏈”上的關鍵一環。1972年,美國以“私相授受”的方式將衝繩的“施政權”轉交給日本。一並進行所謂“歸還”的,還有本是台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島諸島。

如今,這個麵積僅占日本國土0.6%的小群島上重兵雲集。嘉手納基地是美軍在遠東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而普天間機場則是美海軍陸戰隊在日本最大規模的武裝直升機機場。同時,在日本加強“西南防衛”的大背景下,日本自衛隊近年來也不斷加強在衝繩群島的兵力部署。冷戰結束二十多年後,一抹讓人不安的陰雲再次在衝繩群島上浮現。

“為了那些魂銷戰場的戰友,日本假如仍在迷路,那就要聲明大東亞戰爭,就是日本人的自衛戰爭。”

這是日本靖國神社遊就館內播放錄像片中的一段解說詞。片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成了“支那事變”,而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則被稱為“自衛戰爭”。日本右翼對曆史認識的扭曲,於此可見一斑。

有了這樣的曆史觀,也無怪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8周年當天的演講中,隻是泛泛講要“吸取應該吸取的教訓”,而隻字不提日本給他國造成傷害與苦痛的責任,更拋棄了20年來曆任首相堅持的“誓不再戰”的傳統用詞。

言為心聲。用詞的變化,反映的是認識的變化,更是立場的變化。

二戰後,日本軍國主義並未得到徹底清算,日本右翼勢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之後,近年來日益強大,不斷推動日本社會整體右轉。一些政治人物的表現,甚至可以用“沒有最右,隻有更右”來形容,甚至有政客連向納粹學習的真心話都說了出來。

說到納粹,固然是德國人的羞恥。然而,德國對曆史的反省之徹底,也確實應該令日本感到汗顏。就在8月2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問達豪納粹集中營紀念館時表示,“想起那些在集中營裏失去生命的人,我深深感到悲痛和羞愧。達豪納粹集中營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段曆史。”

相比之下,日本也在記住“曆史”,不但記下了“出雲”號的“榮耀”,將新下水的準航母命名為“出雲”,還記住了“旭日旗”的淫威,提議將旭日旗定為國旗。

盡管有人認為重複使用艦名是一些國家軍隊的慣用做法,而日本也不可能在不修改法律的情況下,把旭日旗定為國旗。但需要指出的是,對理智國家而言,可以寄於理性的期許,但對於日本,這樣認為就是十足的“政治幼稚病”。不久前,大家都在關注安倍是否參拜靖國神社。確實,安倍本人8月15日沒有參拜,但通過代理人向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費),而且還忙不迭地表達歉意。這次未成行的參拜,甚至還給安倍抹上了一絲“悲情”。同樣,難道非要等日本走上對外侵略道路,才可以說日本軍國主義已經複蘇了麽?

忘記曆史等於背叛。事實終將證明,日本隻有將自己從對曆史的錯誤認識中解放出來時,才能找到真正的和平之路,也才可能走上所謂“正常化”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陳傼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