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戰到溫戰——當今世界的真相(zt)
(2012-01-16 12:41:34)
下一個
近來,不斷有人高呼“韜光養晦要堅持一百年”。筆者認為,思考國家戰略是一種公民責任,但世界是變的,而且永遠在變,作為應變之策的任何一種戰略,應該順應世界變化的基本規律。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十分正確,但對和平的執著追求,不應以放棄思想警覺和鬥爭精神為代價,刻舟求劍隻能導致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和外交領域一再被動。
美國在三條戰線全麵推進
冷戰結束後,世界向哪個方向發展?很多人希望曆史大幅度轉彎駛向和平。不幸的是,它還是沿著原來的慣性並且加速衝入了戰爭。
曾任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博士1986年寫了一本書《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毫不避諱地提出美國統治全球的戰略目標。他認為美國的全球利益集中在三條戰線上:一是遠西戰線,與蘇聯鬥爭的焦點是東歐;二是遠東戰線,鬥爭焦點分別在日本、中國、朝鮮半島,最關鍵區域是韓國、菲律賓、台灣;三是西南戰線,戰略焦點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
今天,美國正是在這三大戰場騰挪轉移和全麵推進。在俄羅斯方向,在北約東擴的基礎上,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係統進一步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並試圖對俄羅斯新一輪總統選舉發起“摧毀性攻擊”;在中國方向,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不到一年時間把中國周邊“攪得周天寒徹”;在伊斯蘭戰場,從顛覆、肢解伊拉克、利比亞、蘇丹、也門,到現在對敘利亞、伊朗的包圍,順便還糾結著巴基斯坦。
如果按照兩次世界大戰的標準對今天的國際現實進行定性,很容易得出世界總體處於和平與發展狀態的結論。但就在這貌似平靜之中,美國有條不紊地實施著“和平征服”,這是在民主、自由、人權、反恐的旗號下對第三世界進行的殘酷屠殺。這是近代史上歐洲、中東和東方三大政治力量體係一盛二衰、一強殺兩弱的博弈形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失敗後的延續。冷戰結束,北約不僅沒有因為主要對手消失而消失,美國和歐洲反而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板塊,同時卻力圖將伊斯蘭世界和俄羅斯以及已經在近代史上被敲碎的中國進一步碎片化。冷戰結束後的這種狀況,可稱之為“溫戰”,它既比冷戰激烈,又不如熱戰那樣看上去明火執仗陣線分明,但它依然是一種廣義的戰爭狀態。
2012可能爆發伊朗戰爭
在分割歐亞大陸,各個擊破的戰略意圖下,美國“征服”世界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很清晰的。當下,是以立體圍堵方式對中國、以戰略擠壓方式對俄羅斯進行威懾性戰略牽製;在一係列軍事勝利的基礎上,包圍和進攻中東最後的戰略孤島伊朗,並為此掃清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外圍;然後再把戰略重點逐次轉移到中國和俄羅斯。這種態勢可以簡單地歸納為打一個(伊朗)、夾一個(中國)、看一個(俄羅斯)。
所以,如果一定要對2012年及未來世界局勢做一個預測的話,我認為今年有可能爆發伊朗戰爭。美國全球戰略目標的終極需要、美歐轉嫁金融危機的現實需要、以色列對國家安全的強烈擔心,將當今世界和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力量重疊起來;與此同時,歐亞大陸各政治力量卻一盤散沙。“一邊倒”的戰略打擊態勢已經成型。美歐正在醞釀的對伊朗石油禁運,其實就是宣戰令,之前作為序幕的雙方間諜戰、網絡戰、暗殺和國家心理戰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美、以、伊都已經做好戰爭的前期準備。俄羅斯也在一年前做好“世界末日大決戰”的準備。
出於美國全球戰略目標的需要,巴基斯坦也會有麻煩。美國已經設想了巴基斯坦內亂的場景。美國的戰略家一直有一個隱秘的夢想:那就是沒收伊斯蘭世界唯一的核武庫。此舉美國還可以一箭雙雕,同時切斷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陸地接口及與伊斯蘭世界的聯係。出於同樣的原因,對中國戰略地位重要的緬甸、後金正日時代的朝鮮,也在美國的強烈關注之中。
可以預見,在美國戰略目標的驅動下,不僅2012年的世界仍將是戰雲密布的一年,甚至未來多年世界都不能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
追求和平,不能無底線讓步
美國政府智囊蘭德公司2011年10月公開發表一個《對華衝突》報告,提出為防止未來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美國應準備“相互確保經濟摧毀”,該報告還建議美國“威脅運用核武器”。美國2012年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日前在CBS辯論節目中說:“我們應該聯合我們的盟友和中國國內的支持者……扳倒中國。”看來,美國戰略家並不認為美國離不開中國,也沒有要與中國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意思。
20世紀40年代,有感於內憂外患的形勢,中國學術界曾經出現過一個以“自存自強”為最高目的的“戰國策派”,致力於從“現時代”民族國家的生存處境出發喚醒國民。“戰國策派”那時已經意識到:強勢的西方文化正在主導全球。從拿破侖的統治到一戰,是西方文化“戰國時代”的序幕,21世紀則將成為真正的戰國世紀。
隻從經濟的角度看世界,很容易陷入以無底線讓步追求和平共處的認識誤區。宋朝就是這方麵典型的例子。在檀淵之盟帶來長時段的邊疆安寧之後,統治者不僅在經濟繁榮中安於現狀,並迷信以金錢換和平的萬能魅力。北宋神宗年間,西夏屢次寇邊,朝廷不張撻伐卻賜歲幣試圖安撫,當時的邊將上奏:“朝廷素事姑息,所以狡虜生心,敢爾狂悖,今若再賜歲幣,是益令玩視,愈褻國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很少提“三個世界”理論,不劃陣營不搞對抗。但國際關係的本質沒有、也不可能改變,美國稱霸全球的一貫戰略更不可能改變。筆者並不是鼓動國人重樹對抗思維,而是希望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真實、清醒的認識,以知己知彼從容應對。(作者是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