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流域麵積365平方公裏,係丘陵溝壑區,土壤為黃綿土,水稻土。林草覆蓋率83%汾川河起源於南泥灣,水源豐富,是發展農、林、牧漁的理想地區,境內有毛澤東舊居、炮校、九龍泉、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等景點供中外人士參觀。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發源地。
南泥灣,已成為今天紅色旅遊的一個誘人的景點。絡繹不絕的遊客中,有重返舊地的老者,有尋訪父輩蹤跡的子孫,有海外遊人,也有年輕的自駕車白領族和崇尚野外獨旅的背包客。
墾荒南泥灣,是一個悲壯又令人產生革命浪漫情懷從而振奮的故事。1940年5月,朱德從前線回延安後,麵臨敵人要“困死、餓死八路軍”的邊區封鎖和嚴重的經濟困難,去了一趟城東南近百裏外的荒山野嶺。因為土地太肥沃,野蒿居然長到一人多高。朱德帶人經過土壤、水質、森林資源的勘察,向毛澤東匯報了開墾南泥灣以增產糧食並建議調三五九旅屯墾的打算。毛澤東連聲稱讚,並補充說,延安的中央機關、軍委機關、學校和留守部隊都要抽人進去,還可以動員逃難到邊區的外地農民也進去,在那裏開荒種地,安家落戶。
1943年3月,延安文藝界勞軍團和魯藝秧歌隊80多人赴南泥灣勞軍,蕭三、艾青、田方等致慰問詞。賀敬之作詞,馬可譜曲的歌舞《挑花藍》唱道:“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滿(呀)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江南,又戰鬥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從此膾炙人口的名歌南泥灣誕生,後經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戶曉,都知道陝北還有個好江南南泥灣。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現在南泥灣已建成以革命紀念地為主,集參觀、旅遊、經濟綜合開發為一體的多功能的經濟、文化重鎮。其旖旎的田園風光,迷離多彩的森林景觀,純樸深厚的文化習俗,激勵人心的革命遺址,互相映襯,觀之令人心曠神怡,激情滿懷。
南泥灣位於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遊環線上。是延安旅遊名勝景點之一,也是現代都市人度假休閑,陶治情操的好去處。南泥灣的主要景點有:毛澤東視察南泥灣舊居、三五九旅旅部舊址、七一八團烈士紀念碑、七一九團烈士紀念碑、中央管理局幹部休養所舊址、南泥灣墾區政府舊址、八路軍炮兵學校舊址、九龍泉和南泥灣大生產展覽室等。
Detail see:
http://baike.baidu.com/view/18278.htm
優酷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zMjI3NzY4.html
謝謝華山來聽歌,故事略過也好:)
經你這麽解釋,感覺一切都明白了:)
我做事應該算認真的了,自己也不斷學到新知識。
我不是東北人,祖籍浙江,江南女子是也:)
園園唱得很認真,我猜園園大概是東北人。
園園不懂曆史是好事,懂得太多憑添痛苦。
當年日偽軍占據著"好江南"的大片富庶之地。
國軍占據天俯之國的四川,而共軍隻占據的是
貧脊的陝北和一些窮山溝。
其實國軍也大肆種植"特貨",傾往敵占區。
所以後來國,共誰也不提此事,相互揭短也不提此事。
在此事上好象很默契。
牧羊曲我倒是想唱的,以前找的那個伴奏不在我的音區,所以一直沒唱,以後再去找找看,上次你點的“真的好想你”我感覺自己唱的還算滿意,謝謝你點歌,不然我大概不會去唱那首歌,因為沒把握。
我倒沒覺得文字多餘。其實像我們唱這些紅歌已經沒有像老一輩唱這類歌的情感了,我們唱隻不過是唱一首經典民歌而已,我現在唱歌總想增加點知識,所以到網上去找找有關內容對歌曲的背景有個更深的了解。我加在貼裏,這樣從留言裏也可以得到些補充,這樣對這首歌的了解就更全麵些。這是我自己的博客,所以比較自由,我可以修改博文的。
原來如此。
沒有,從你這兒第一次聽說。新年快樂!
但南泥灣的文字介紹有些多餘了。當年八路擴充太快,大西北有很貧脊,養不起那麽多的軍隊。於是在南泥灣開荒種地。
當年的情況是日統區最富有,國統區次之,根據地最窮。於是種些"特貨"到日偽區販賣,一來搞壞日偽區的經濟,二來為八路籌集經費。
鮮花開滿山,可能是罌粟花開滿山。
邊區政府除食鹽、牲畜貿易之外另一大收入來源是被稱為“土產”、“特貨”的經濟作物貿易。所謂特貨,或是當地的土特產,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關於此類土產究竟是什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出版的各類書籍一直避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