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紀行(6)死寂的佛羅倫薩,喧囂的比薩
遊輪的第三站,本旅行團的第二站是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一大早,大隊人馬下了船,在碼頭上唱名集合,然後眼巴巴地企盼旅遊大巴的到來,足足等了近半個小時後,預訂的大巴方才姍姍來遲,意大利人散漫的時間觀念,果然名不虛傳。
黑頭發的司機兼導遊是個帥哥兒,一邊開車一邊胡侃,英語水平相當的不錯。丫的甚至忙裏偷閑,半真半假地與一位女團友開玩笑,問人家是否結婚?拉丁男人的似火熱情,真的不是蓋的。
在意大利西部的原野上奔駛了大約1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大巴抵達佛羅倫薩。車子停在半山腰上的一個廣場,回家後查資料方知喚作什麽“米開朗基羅廣場”,是觀賞佛羅倫薩全景的最佳位置。在歐洲曆史上,這米開朗基羅的名氣十分之大,著名的“大衛雕像”就是出自其手筆。從歐陸遊曆回家之後,方才知道俺家旁邊的一條大街就是以米開朗基羅命名的,隻是當初見到Michelangelo那幾個英文單詞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將之與米開朗基羅聯係在一起。英文爛僅僅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俺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世界曆史的根底都是當年在國內打下的,出國後如果不是刻意追求,很難有機會再從英文的角度重塑一遍。
廣場的一角,擺著一個大衛雕像,後來在城裏的市政廳廣場又看見一個,這些當然都是拷貝的贗品,真品據說放在佛羅倫薩學院中一個什麽地方保護起來了。
站在廣場上望下去,眼前是一個寬闊平坦的山穀,阿爾諾河橫貫穀底,河的兩岸是一片高高低低的中古建築,這就是佛羅倫薩--中世紀歐洲文藝複興的發祥地。
老實說,非常壯觀,完完全全地一座中世紀古城,視野中甚至找不到哪怕一座現代建築。難道說,幾百年來這幫黑頭發的意大利人就不曾蓋過一座新樓?
俯瞰過佛羅倫薩全城之後,大巴拉載吾等一幹人眾下山,停在了河邊的N個橋頭中的一個。一大幫人下車,開始了佛羅倫薩古城的步行之旅。記憶之中的路徑是,聖三一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市政廳廣場,韋基奧橋和皮蒂宮。
與尼斯相比,佛羅倫薩的街道還是要寬上一些,當然,同樣也是彎來拐去的雞腸路,沒有一條街道能夠一眼望到頭。歐洲的古城街道基本上都是這種格調,鮮有筆直寬廣的大道,此次歐洲之旅,隻有巴黎的若幹街道是橫平豎直的棋盤大道。這一現象據說是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差異的標誌之一,在大陸上稱王稱霸的國度,一般而言,其國都與大城的街道都是直的多一些。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中國,哪怕是一個縣級小城,也是兩條大街,縱橫南北,中間的交叉點是一個鍾鼓樓,四個端點則是城門。
佛羅倫薩的街景其實很適合遠觀,真的走進這座古城,感覺上就會變得很怪異。城內規模宏大的建築,都是與宗教有關的教堂和鍾樓,其尺寸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走近之後,一定要仰著頭地左顧右盼,如此方能勉強地一覽全貌。而佛羅倫薩的街道也實在是夠窄夠彎,兩側的中古民宅也經常是幾層樓高,走在街上,時常有一種坐井觀天的閉塞感覺,不知身在何處,也不知下一個地標還有多遠,轉過街角,突然之間,那教堂那鍾樓一下子矗立在自己的眼前,突兀得嚇人一跳。
尼斯的小巷,有花店有食館有禮品店,充滿著人情味道的溫馨;佛羅倫薩的小街,則是渺無人跡的一片死寂,除開遊客,不僅沒有行人,甚至也沒有多少店鋪,走在其中,鬼城似的古怪。相反,如果走到一個遊客眾多的景點,譬如說聖母百花大教堂和阿爾諾河上的著名“房橋”--韋基奧橋,唔央唔央地滿街都是人,這其中有遊客,也有在街邊擺攤的意大利人。似乎整個佛羅倫薩市民的日常生活就是圍繞著旅遊打轉轉。
佛羅倫薩的景點中,最為著名的是聖母百花大教堂,兩個特點不得不提,一個是大,一個是顏色的搭配很有新意,是用綠白紅三種顏色的大理石鑲嵌而成。僅此而已,談不上多少美感。相反,後來遊曆羅馬時,對於梵蒂岡大教堂則印象深刻,其前廣場足夠寬廣,遊人在進入教堂之前,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觀賞建築的全貌,壯闊的美感得以充分展現。
成群結隊的遊客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前排成長隊,在細雨紛飛中等待入內參觀,隊伍排出了有一條街遠。教堂內有幾幅極為著名的壁畫作品,卻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機會入內一觀。
佛羅倫薩全景遠眺(團友zj攝影)
佛羅倫薩遠眺(團友老包攝影)
聖三一教堂(團友dw攝影)
裸體的大衛(團友老包攝影)
阿爾諾河(團友老包攝影)
韋基奧橋(團友ew攝影)
韋基奧橋近景(團友老包攝影)
向日葵麵具(團友ew攝影)
佛羅倫薩小街(團友dw攝影)
聖母百花大教堂(團友dw攝影)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團友老包攝影)
聖母百花大教堂局部(團友千年老二攝影)
在佛羅倫薩前後逗留了近3個小時,典型的蜻蜓點水形式的走馬觀花遊曆。記得黑人肥皂劇“考斯比一家”中,考斯比的小兒子有一次參加了遊歐洲的旅行團,回家後抱怨說,行程安排的太過緊湊,上車就睡覺,下車就照相,然後對著比薩斜塔驚呼兩聲:哦,它真的是斜的!然後轉身上車接著睡覺。
俺們在從佛羅倫薩回程的途中,順路拜訪了一下比薩斜塔,行程也是很緊湊,隻有短短的一個鍾頭的參觀時間。
據說是出於保護這座千年古塔的目的,遊客停車場設在半英裏之外,所有的遊客都要在此下車,花費一個歐元乘坐旅遊巴士前往參觀。
下車伊始,一大群黑人兄弟把俺們一行人前後左右地圍住,手裏舉著,嘴裏喊著:便宜!便宜!一個兩塊!兩個三塊!這不是俺的翻譯,是黑人兄弟的原裝漢語叫賣,而且字正腔圓,陽平陰仄地一點兒都不含糊!賣的東西,無非是太陽眼鏡,貝殼手鏈和一些廉價的紀念物品。
好不容易衝出了黑人小販的包圍圈,走進了前往斜塔的長長甬道,卻又一次陷入了小攤販的天羅地網,走道的兩側全是密密麻麻的露天攤商,販賣的物品與外麵的黑人小販相差無幾,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上前糾纏。穿行在攤販之間,聽著他們用英語和其它不知什麽語言在長聲叫賣,實在是有一種回到中國的時空倒錯感,而且比中國景點的小攤還要淩亂!那一刻,俺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洋洋自得,嗬嗬。
甬道的盡頭,就是進入斜塔景區的大門,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實在想不明白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怎麽會夠?!
站在比薩斜塔前的草坪上,匆匆忙忙地給家人留影紀念。盤桓片刻,便到了打道回府的時間了。忙裏偷閑,忍不住發一聲感慨:800多年前的一個選址錯誤,卻造就了它千年不朽的名望,正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麽奇妙。
等候回程巴士的遊客人山人海,而且也沒有什麽隊伍,意大利似乎就是歐洲的第三世界,嘈雜喧鬧中透著些許散淡悠閑。俺們最後決意步行回停車場,前後也就花費了十來分鍾的時間,顯然要比坐巴士來的快一些。
走回停車場,俺又一次被黑人小販攔下,沒奈何,花費5個歐元買下了他手中叫價10歐元的太陽眼鏡,因為俺的眼鏡剛剛壞掉。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是沒有什麽用了,幾天以後,西班牙人就把這個來自意大利比薩的太陽眼鏡偷走了,嗬嗬。
比薩斜塔(團友老包攝影)
比薩斜塔全景(團友dw攝影)
比薩斜塔上的遊客(團友千年老二攝影)
比薩斜塔下的黑人小販(團友千年老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