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集結號》,一部催人淚下的國產戰爭大片

(2008-06-02 16:39:49) 下一個

《集結號》,一部催人淚下的國產戰爭大片

 

   

從《地道戰》到《奇襲》到《打擊侵略者》,已經有很長很長時間沒有一部國產的戰爭片引起俺如此大的興趣了。原因當然很多,如年齡的因素、題材的匱乏與風格的雷同等等,最主要的還是充斥在國產戰爭片中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假大空手法,實在讓人提不起半點興趣。偶爾看幾部戰爭片,也基本上是寫實手法的歐美影片。這麽許多年來,唯一的國產戰爭片的亮點,大概就是描寫抗戰時期國軍正麵戰場的《血戰台兒莊》,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真實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士兵的勇敢頑強與正義與否完全無關,甭管日軍還是國軍,是人都可能戰死,而且死人賊多,記得影片的最後,滿鏡頭都是中日兩軍的死屍,層層疊疊,無邊無際。

 

但是,前兩天看了馮小剛的《集結號》,這部2007年賀歲片,的確是深深觸動了俺。不怕您笑話,期間,俺真的是幾度落下了鱷魚淚。這裏,俺鄭重地向諸位推薦,實在有必要去看上一看。

 

《集結號》的劇情是這樣的。

 

1948年初,中原戰場正是國共兩軍來回拉鋸的時候,共軍還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經常是被國軍追著跑。老兵穀子地”是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13929連連長,奉命阻擊國軍。這個38年的老兵,當年是被一個拾荒老漢在一個穀子地裏撿到的,因此得名。他的團長,是當年從中野老八區教導隊出來的唯一幸存的戰友,命令穀子地連堅守陣地至次日中午12點,以集結號為令,方能撤出陣地。如果屆時集結號未響,則需要繼續堅守下去。於是全連47人,在渦河東岸的一座廢窯廠,一個上午打退了國軍85師的兩次進攻,傷亡慘重,中午時分,全連隻剩下十幾個人了。此時,身負重傷的排長焦大鵬,請求連長帶領剩餘的戰士撤退,為9連留下些種子,其他的士兵也大部附和,說已經聽到了集結號。而穀子地因為在擊退國軍坦克進攻中,被炮彈震的暫時失聰,不能確定是否聽到號聲。結果士兵分成兩派,大部要撤,小部要守,最後指導員一錘定音:沒有聽到!於是穀連長決定繼續堅守。是夜,9連打退國軍第三次進攻後,全連傷亡殆盡,穀子地將全連戰士遺體搬進廢窯洞中,囑托身負重傷的指導員王金存在最後關頭炸窯掩埋9連烈士的遺體。次日晨,穀子地獨自麵對國軍的第4次進攻,在擊毀敵軍坦克後,被震昏了,隨後又被反攻的共軍誤認為是國軍而俘虜(因為前次戰鬥中,穀連長違反政策扒了國軍俘虜衣裝穿在自己身上)。

 

傷愈之後的穀子地,因為原來的部隊獨二師番號取消,沒有辦法證明穀子地關於渦河阻擊戰的說法,大家都懷疑他在說謊,穀子地一氣之下,冒充炮兵作為解放戰士被補入了華野的一個炮兵連,連長趙二鬥看在穀子地一把年紀的份上,讓他做了夥頭軍。其後,韓戰戰場上,穀子地為了掩護踩中地雷的趙二鬥,被地雷所傷,雙目嚴重弱視。

 

戰後,複原軍人穀子地隻身返回渦河戰場,尋找當年的戰場遺跡,意外地邂逅了指導員王金存的遺孀孫桂琴。了解到當年的9連烈士都作為失蹤處理,其家屬的待遇,在政治上在經濟上,與烈屬相去甚遠。於是,穀子地為了替自己的戰友正名,每天堅持不懈地在掩埋了當年戰場的山一般的煤堆上,挖煤不止,希望找到當年的廢窯。期間,已經升職為炮兵團長的趙二鬥,幾經周折,幫忙找到了獨二師139團的司號員,也是當年布置任務的劉團長的警衛員。劉團長已經犧牲在韓戰戰場上,長眠在烈士陵園中,失去一條手臂的司號員現在是陵園的主任,忠實地守衛在他的團長墳墓旁邊。就在穀子地祭拜他的老首長的時刻,他驚詫地從司號員的口中知道,當年的集結號根本就不曾吹響過!因為9連的善戰,吸引了大批的敵軍,如果此時撤下9連,跟蹤而至的國軍,很可能將139團也糾纏住,最後大家都撤不下來,於是劉團長決定丟卒保車,撇下9連撤退了。曆史跟9連開了一個巨大而殘酷的玩笑。。。

 

幸運的是,58年大躍進中的大修水利,挖出了那座廢窯,穀子地跟無數人講過無數遍的故事,終於真實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46具烈士遺骨,或臥或倚地散步在窯洞的各個角落。他們沒有背棄他們的職責去逃亡,而是忠實地堅守陣地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盡管此前他們有過牢騷有過疑惑甚至有過怨恨。。。指導員王金存的眼鏡已經破碎了,墜落在胸前的衣襟上,他手中的戰場日誌,最後停留在“民國37年臘月初四”上麵。

 

影片的結束,在渦河岸邊,一座巨大的新墳上麵,擺放著一把飽經戰火的軍號,46位戰士均被追認為烈士。悠揚而蒼涼的集結號聲中,穀子地連長向前部隊政委敬禮匯報: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13929連連長穀子地向您報到!全連47人業已完成渦河東岸的阻擊任務,請上級指示!。。。

 

這一部電影的主題,不僅大大突破了當今紅朝的價值觀,即使是放在中國傳統的價值框架下,也是不小的震撼。難怪有人說,看了《集結號》,組織不可靠。所以,廣電部能夠為這部影片放行,並且還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今天中國的宣傳部門的確開放了許多。

 

《集結號》是在一個短篇小說《官司》的基礎上改編,據說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這種事情如果在我黨我軍曆史上真的發生過,基於所謂組織原則和國家利益的考量,基本上也是低調處理,桌下作業來解決。因此,馮小剛敢於拿這個題材做文章,不能不說是一個大手筆的冒險。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拍的感人至深,很大程度上在於穀子地這個人物的成功塑造。穀子地打仗勇敢,不拘一格,有見地有心計。他從軍時間長,資曆深,性格直率,敢拍板敢負責。他的9連,擅長攻堅爆破,是團隊首屈一指的主力連隊。正是依靠他們的爆破技術,才能在全連幾乎傷亡殆盡之際,打退了敵軍夜襲。他堅決執行上級下達的作戰任務,但是從不拿戰士的生命做無謂的犧牲。在影片一開始的攻堅戰中,他頂住前指導員的催戰壓力,不願意命令戰士頂著敵軍的火力硬往上衝,但是當指導員被敵炮炸成兩截後,盛怒之下,他卻在攻下陣地後,命令戰士對俘虜兵大開殺戒,並且因此被關了禁閉。穀子地是一個固執的人,他為了替自己手下46個弟兄正名,不停地四下奔走,甚至罔顧一切勸阻執意地愚公移山,要把他的弟兄從煤堆中挖出來;他是一個正直坦蕩的人,他從沒有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心懷不滿,總是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他是一個血性的人,當來自內務係統的調查人員對其進行不公正的指責時,他敢於摔凳子大罵三字經,在得知當年的集結號根本不曾吹響的時候,他當場就要把拜祭劉團長的酒瓶砸碎;他又是一個狡猾的人,在攻堅戰中知道先派小部隊試探,接受阻擊戰任務前,跟團長討價還價。。。總之,這個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而演員張涵予也把這一人物演繹的非常到位。

 

續任指導員王金存,雖然在戲碼上不如炮兵團長趙二鬥多,但是這個人物塑造。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穀子地還有看頭。王金存是一個文弱的師範學生,頭發總是梳理的一絲不苟,他是營裏的文化教員,在殘酷的攻堅戰鬥中退縮了,戰後準備做為逃兵槍斃,與因為犯了紀律的穀子地關在一起。穀子地接受團長任務後,提出要王金存去當他的指導員,說與其槍斃,還不如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結果,王眼鏡還是在第一次戰鬥中再次失魂落魄尿了褲子。但是,穀子地用自己的勇敢和鎮定,鼓勵他麵對死亡與人生,最終王眼鏡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涅磐重生,勇敢地投入到了肉搏戰中。。。當陣地上隻剩下穀子地和身負重傷的王金存的時候,手握炸藥包導火索的王眼鏡忽然喊住正要出窯洞獨抗敵軍的穀子地:連長,我沒給你丟人吧?穀子地轉過身,凝視著這位曾經懦弱的小知,伸手正了正他的帽子:下輩子還做兄弟!。。。

 

如果說人物的塑造,當今中國電影界已經做得相當好了。如今文藝界的條條框框即使沒有全部清除,也已經所剩無幾了。再加上新一代年輕演員的崛起,國產片已經相當有看頭了。《集結號》一片在這上麵,雖屬上選,但是影片的成功卻不僅僅於此,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戰爭場麵的恢弘與細節的刻畫。

 

《集結號》在細節的雕琢上,應該是趨今為止,國產戰爭片中做的最好。

 

首先是道具方麵,如服裝、槍械,陣地構築等。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經過大量的考證,是很難在細節上做的如此到位。當然,俺是個軍械盲,隻是覺得影片中的很多槍械從未見過,很古舊的樣子。但是,一些精通軍械的網友也僅僅是挑出不多的幾個瑕疵而已。聽說,影片中為了仿造這些國共內戰時期的萬國槍械,馮小剛就花了十幾萬。

 

其次是戰鬥細節的描寫。如被炸斷下肢的人體,洶湧的鮮血,痛苦的呼救,寒冷的感覺,逐漸消逝的生命之火。。。中槍之後人體的反應,飛濺的血珠,打斷的手臂,掀翻的軀體。。。步兵麵對坦克的無奈,炸,夠不著,燒,燒不著,最後隻能楞憑血肉之軀鑽到坦克下麵做自殺攻擊,當年的日軍和蘇軍的步兵,其實就是這麽對抗坦克的。如果坦克好打,就不會花大力氣發展裝甲技術了。

 

再次是曆史細節的考證。有人考證說,這場戰鬥實質上是描寫淮海戰役的一個局部,並非發生在48年初,而應該是48年末。Anyway,此時中野因為千裏躍進大別山,重武器全部丟光了,因此發明了用汽油桶發射炸藥包的土法迫擊跑,據說,一個炸藥包甩過去,一個排的國軍就震死了,卻毫無外傷。但是不僅準頭極差,而且分分鍾都有炸膛的危險,完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穀子地的連隊,就布置了6具這樣的土炮,炸起來震天動地的,最佳的麵打擊武器。YY的很合理,不然,一個連47個人怎麽可能頂住一個團的進攻?還有對付坦克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就是在瓶子中裝上汽油,點燃瓶口的引燃物後向坦克投擲。這個武器是曆史上蘇軍的發明,因為沒有第三方的材料,所以戰績無法考證,反正在《集結號》中是沒有奏效。這玩意兒俺猜要正好扔到發動機的散熱口處,不然,很難把坦克點著了。

 

除此之外,在追求細節真實基礎上,合理做了一些場景YY。如戰後,穀子地把從戰場上尋獲的鋼盔戴在無名士兵墳墓的墓碑上,木製的墓碑,一行行一列列,平整的墳地,乍一看,很象美國的無名戰士公墓。盡管細節上有很大出入,但是視覺上極具衝擊力,很有欣賞美感。再比如,因為穀子地連身著國軍的美式裝備,因此有些士兵的鏡頭特寫,一眼看上去,很象是美國大兵在二戰,難怪有人說這是一部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這種適度的YY,仁仁智智,難有定論。

 

最後還是烏鴉一回,俺知道俺這人有些挑剔,嘿嘿。

 

演員大體上都很有天賦,表演的輕鬆到位。但是一些人的京味多了些。京味,作為一種文化,多少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某些場合下運用的過多,給人感覺就痞了。這其中的典型是飾演炮兵團長的趙二鬥的鄧超,Y的表演真是太痞了點,過了。尤其是當團長之後,如果能正經一點,更能凸顯穀子地的落魄形象。相比之下,戲碼很少的政委形象,就極為貼切。

 

再有就是戰爭細節的描寫方麵,還是能夠挑出些毛病。如國軍的集團衝鋒,這種場麵很少出現,尤其是在打順風仗的時候。除非是在極度緊張的形勢下,如林彪打錦州,為了給錦州解圍,國軍的趙子龍師就是采用這種方式攻擊共軍的塔山防線的,一次出動一個團,采用以營為單位波次進攻,雖然給共軍壓力很大,但是自身的傷亡也極大,一天下來,一個師就隻有三個營了(想象一下,一個師有十幾個營)。而《集結號》中,以俺的目測,國軍的一次進攻人數當在千人以上的團級規模,大部分時間都是直著身子在跑,基本上沒有波次的概念,這是不對的。國軍在抗戰中就屢次吃日軍波次進攻的虧,就是進攻團隊分成幾個單位,此起彼伏,犧牲一部分速度,但是可以擾亂守方的火力部署。國軍學會後,又在內戰中被共軍學會了,並且運用到了韓戰中。還有一個紕漏,就是影片一開始的攻堅戰中,共軍居然運用手語彼此聯絡協調,這是現代特種兵的手法,完全不可能出現在國共內戰時期的。或許是馮導為了追求視覺上的快感,猛烈地YY了一下。

 

瑕不掩疵。真實基礎上的適度YY,或許是未來戰爭大片的一個方向,嘿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