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1991)

(2006-12-01 13:36:11) 下一個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電影[ALL MORNING OF THE WORLD]及其他
 
作者: 行人
  
   古典音樂論壇191/273貼中談到了法國電影[塵世裏的每一個清晨(ALL MORNING OF THE WORLD)]。電影說的是法國路易14時代民間維奧爾琴(VIOL)演奏家S.科倫布(SAINTE COLOMBE,?—?)及其女兒與其徒弟、後來的凡爾賽宮廷音樂家的瑪林.馬瑞斯(MARIN MARAIS,1656—1728)的一段感情經曆。恰逢巴羅克時期的法國音樂人,整部電影中無論是人的情感、社會生活、音樂都讓人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格的明亮、自然的風格——他們的恩怨、痛苦、愛情等等。雖然是多年前的電影,在整理書籍、唱片之際無意發現了當初看這部電影時買下的說明書和電影音樂的錄音帶,放起音樂翻閱當初的電影說明書,那部電影像是又一次回放於我的腦海……
 
   凡爾賽宮廷內,已經是功名身就的宮廷音樂家M.馬瑞斯已經到了晚年。在指導宮廷樂團排練時,已經逝去的早年導師科倫布的事情日夜在腦海裏浮現,象是追悔、自責……。’始終遠離宮廷的繁華喧囂,然而音樂確是樸實而內涵豐富…… ’馬瑞斯開始向宮廷音樂人們敘述起來……
 
   1660年春天,維奧爾琴大師科倫布的妻子離開了他和兩個女兒而死去了。科倫布為此而終日沉浸與無可解脫的痛苦之中。對於年幼的女兒們,隻能夠依靠教會的教父們的幫助(圖片1:科倫布和他的兩個女兒),音樂則由自己親自教授。懷著對亡故妻子的懷念,逐漸遠離了世俗煙火。整日閉門於屋內鑽研琴技,並且發明設計了7弦的維奧爾琴。將維奧爾琴的音域擴展了許多。
 
    長女馬德萊娜到了可以拉琴的歲數,科倫布給了她一把琴開始教授維奧爾琴的演奏。然而小女兒特瓦奈特出於嫉妒經常在邊上搗亂,由此而時常遭到父親的嚴厲懲罰。即便如此科倫布還是覓來一把小尺寸的維奧爾琴,同時教授兩個女兒的維奧爾琴的演奏。
 
    孩子們逐漸長大成人,父女三人的演奏開始出現於各種場合,並受到各種好評。然而科倫布卻多次拒絕到路易14宮廷裏去演奏。時而久之惹惱了路易14,國王甚至下令宮廷人員禁止參加科倫布的音樂會……。
 
    音樂會逐漸減少,新曲子的樂譜也隨之減少了,或許在科倫布的觀念中即興演奏就是音樂自身的精髓了吧……。一天夜裏,科倫布夢見自己思念故去的妻子在世上無可追求,跳入水池而自盡。第二天一大早科倫布便來到湖邊小屋內拉起了妻子去世不久所作的[悲哀的墓地(TOMBEAU LES REGRETS)],此時此刻妻子竟然浮現於眼前,是錯覺還是奇跡……。桌上的葡萄酒酒杯上留有飲用的痕跡、妻子愛用的點心也象是被吃過一樣……,懷著對故去妻子的懷念,科倫布讓畫家友人鮑京(BAUGIN)將桌上的酒杯、點心描繪下來並小心地收藏了起來(圖片2:鮑京的油畫)。
 
   17歲的馬瑞斯前來叩們求教正是這個時候。出身鞋匠家庭的馬瑞斯由於發育聲帶變化而不得不離開了宮廷的合唱隊。絕望之中突然產生了演奏維奧爾琴的誌向。科倫布讓馬瑞斯即興拉了一段曲子,還沒有聽完就站起身打斷馬瑞斯的演奏,說是即便會演奏樂器也未必能夠成為音樂家……拒絕收下馬瑞斯。後來經女兒馬德萊娜的勸說,馬瑞斯一個月後終於成了科倫布的門生。又到了春天,馬瑞斯背著導師前去宮廷演奏,一下子讓科倫布暴怒,盛怒下將馬瑞斯的維奧爾琴也給敲了個粉碎。被趕出家門的馬瑞斯在大雨中痛哭著,還是馬德萊娜將馬瑞斯領到自己的閨房,教授了父親的秘技,同時兩個年輕人相愛上了……(圖片3)。1676年的夏天,馬瑞斯終於被錄用於宮廷了。聽到這個消息,馬德萊娜無不為之高興,並領著馬瑞斯悄悄地聆聽父親的演奏。終於在一個風雨之夜為父親所發覺,科倫布感到應該與誌向與己不同的馬瑞斯分手了,就這樣兩位著名的維奧爾琴音樂大師最終分道揚鑣了。
 
     由於,馬瑞斯誌向宮廷音樂家的生活,最終隻得與馬德萊娜分別了。馬瑞斯離開後,馬德萊娜懷上了馬瑞斯的孩子,然而卻沒有能夠活著養下來。不知道是過了多少時候,妹妹特瓦奈特也已經嫁給了樂器製作者的工匠生育有了五個孩子。馬瑞斯也結了婚,並且成為了宮廷樂隊的常任指揮兼作曲家。即便如此,馬瑞斯還是時常將那首為馬德萊娜而作的曲子[夢幻之女(LA REVEUSE)]拿出來演奏著。此時,已經患重病的馬德萊娜要求父親為她演奏一下當初馬瑞斯為她所作的曲子,父親沒有答應而是打發妹妹特瓦奈特到宮廷裏把馬瑞斯叫來了。此時已經是有名的宮廷音樂家的馬瑞斯在馬德萊娜的病床前演奏了這部作品,最後還是離去了。馬德萊娜也在馬瑞斯離開後用馬瑞斯送來的鞋上的絲帶將自己吊在了房梁上而自盡了……
 
     馬瑞斯還是無法忘卻師傅那清冽的琴聲,多少次趕夜路在夜深人靜時站在師傅的窗外獨自聆聽著師傅的琴聲,感受往日的人生……。就這樣,3年裏馬瑞斯經常獨自在夜裏來到邊遠的鄉村,聆聽師傅的琴聲。到了第23次的那一天,聆聽之間,師傅科倫布突然打開了門,發現了門外的馬瑞斯。科倫布將馬瑞斯讓進屋內,找出當年馬德萊娜的維奧爾琴,兩人無聲無息地演奏起了[悲哀的墓地(TOMBEAU LES REGRETS)]中的[回歸(LE RETOUR)]……,這個夜晚成了馬瑞斯畢生難忘的了。
 
    麵對宮廷樂隊的隊員們,講完這段故事的馬瑞斯好象是聽到了科倫布的聲音,馬瑞斯答應了師傅的請求,演奏起了那首[夢幻之女(LA REVEUSE)]……
 
 
-----------------------------------------------------------------------
 
 
    已經是7,8年前的事情了,那一年的哪個國家的音樂雜誌將科倫布(SAINTE COLOMBE)的雙維奧爾琴組曲的唱片列為了EARLY MUSIC中的年度獎。首先腦子裏實在沒有科倫布的印象,是誰、什麽時代的音樂家……。走遍許多唱片店,買下了這張獲得許多國家大獎的唱片。遺憾的是唱片出自西班牙的AUVIDIS公司(ASTREE),唱片說明書又是天書般的西班牙文,配上的英文又是語不成句,不知所雲……
 
     就是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這部[塵世裏的每一個清晨]的電影。或許,有關科倫布的情況也隻有電影裏所提示的這些了吧。至今人們還是不知道這位生活於路易14時代的民間藝人的生悴年月,也沒有他的任何記載。現在所流傳的他為維奧爾琴所作的組曲也都是名間流傳下來的。科倫布的樂譜也始終沒有在他活著的時候出版過。據說流傳下來的科倫布維奧爾琴組曲也隻有67首,有趣的是這些珍貴的民間樂譜的最後收藏者就是法國著名鋼琴家、指揮家阿爾弗雷德.科爾托(ALFRED CORTOT,1877-1962)。電影中的另外一個人物就是科倫布的徒弟、路易14宮廷音樂家、著名維奧爾琴音樂家馬林.瑪瑞斯(MARIN MARAIS)了。和他的師傅完全不同,他走上了一條陽光大道,無論是活著的時候還是赴陰間200多年後人們對於他的作品,對於他的人生有著許多的了解。說道法國巴羅克就會涉及到這位凡爾賽宮廷音樂家;說道到了現代已經少見的型似大提琴演奏時夾在演奏者兩腿間的六弦或七弦維奧爾琴也就自然會涉及到這位對維奧爾琴演奏技術有貢獻的瑪瑞斯。科倫布、馬瑞斯二人對於維奧爾琴的演奏技術變化有著極其大的影響。不知道是科倫布還是由瑪瑞斯開始的,在維奧爾琴演奏中引進了二重把弦的演奏方法。同時他們將原來是六弦的維奧爾琴改裝成了七弦的維奧爾琴,將為奧爾琴的音色、音域提高了許多。
 
     記得60年代末70年代初PHILIPS公司發行了一個LIVING BAROQUE的係列唱片,這批唱片當然是LP的,在80年代初開始流進中國市場。音樂多是較早一輩的EARLY MUSIC演奏家們的錄音如ISOLDE AHLGRIMM,FELIX AYO,VITTORIO NEGRI等。唱片內容相當豐富翔實,就連LP封套的設計也是格調高雅,使用的是那個時代的如GUERCINO,FRAGONARD,GUARDI等名畫家的名畫。印象深刻的是唱片中夾有一張有關LIVING BAROQUE係列的LIST的封麵油畫。油畫的名稱叫[音樂家聚會]出自法國畫家羅貝爾.托爾尼埃爾之手。畫麵是五位圍著放有樂譜的圓桌站立、座著的音樂家,據說這五位凡爾賽宮廷的音樂家分別是當時宮廷音樂領袖呂利(JEAN-BAPTISTE LULLY,手翻樂譜站立著),弗克萊爾(JEAN-BAPTISTE FORQUERAY),拉巴爾(MICHEL DE LA BARRE),奧托泰爾(JACQUES-MARTIN HOTTETERRE),而手持7弦低音維奧爾琴的就是瑪瑞斯了……,令人為之感動的一個曆史場麵,那些傳說中的音樂家居然其形象曆曆在目,象是當時凡爾賽宮廷裏的優美音樂在這幅畫麵上持續地回響著……
 
     電影中的音樂多是用了科倫布、馬瑞斯和那個時代的宮廷音樂家弗朗索瓦.科普蘭(FRANCOIS COUPERRIN)等人的法國組曲構成。讓人感受到震動的是科倫布的[TOMBEAU LES REGRETS(悲哀的墓地)]中的[LES PLEURS(悲哀之淚)],讓人感受到孤獨淒涼的心情,傷心至極。聽過後來收集的科倫布的兩張唱片,感受到了他作品中的高處不勝寒的清冽般的孤寂和深刻的悲哀情趣,感人至深……
    
    電影的音樂和後來買進的唱片的演奏者均是喬爾蒂.薩瓦爾(JORDI SAVALL)演奏的(圖片 使用七弦低音維奧爾琴錄音的JORDI SAVALL/WIELAND KUIJKEN)。這位自稱出身於卡塔羅尼亞地區的(表示具有強烈的卡塔羅尼亞獨立意識)EARLY MUSIC新近演奏家,早年在家鄉教堂裏擔任少年合唱隊的歌手,和瑪瑞斯的經曆幾乎雷同,由於發育而變聲不得不退出合唱隊學習大提琴演奏。20歲開始從奧古斯特.溫欽格(AUGUST WENZINGER)學習EARLY MUSIC研究、演奏方法等等。在70年代便開始組織了HESPRION XX(希臘語’看西方’之意?)樂團從事樂隊指揮,維奧爾琴演奏活動。演奏的曲目多為中世紀,文藝複興,巴羅克時期的拉丁語區如西班牙,法國等地方的音樂。唱片多出自西班牙ADVIDS公司。……
 
     電影的腳本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原著者是法國現代作家、音樂活動家帕斯卡爾.基尼亞爾(PASCAL QUIGNARD)。看過電影後又閱讀了吉尼亞爾的同名原書,及其精彩。後來又將他的小說[音樂課],[威爾頓伯格的沙龍]收集到並且熱衷閱讀過。前者是還是一部以馬林.瑪瑞斯的音樂小說,有趣的是引用了中國春秋時代老莊的故事。通過心靈溝通傳授音樂的表現技能,感覺東方人小說的內在描寫的細膩風格……。後者則是一部篇幅巨大的以巴羅克風格為基調的現代人小說,結構上象是複調音樂一樣,將小說主人翁在德國法國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發生的不同事件交錯配置,給人一種音樂上賦格方法在文字小說上再現了一樣的感覺。……。
 
    作者同時也是一位音樂活動家。身為法國凡爾賽音樂複興委員會主席,同時又是EARLY MUSIC樂團LE CONCERT DES NATIONS的創始人兼主人。其創作的小說也在世界各國獲得各種獎項和好評。
 
    電影[塵世裏的每一個清晨]隻是一部通俗作品。然而所涉及的音樂史上的意義相當重要。歐洲巴羅克藝術在音樂上顯得後期巴羅克音樂傾斜於巴赫為代表的德國,而給於包括巴赫在內德國音樂家以巨大影響的路易14時代音樂家們卻漸漸地開始為人們所疏遠。
 
     電影讓我為科倫布及其家人、瑪瑞斯間的情感、愛情所感動,同時為那個時代的音樂所感動。某種意義上說,用今天的電影這麽一種藝術形式來回顧200多年前藝術家們的人生、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喜怒哀樂等自然讓人為之感動。然而將他們遺留下的含有自己情感的音樂再現出來方是更能夠感人肺腑的,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情感也就是隨著這樣的音樂而延綿傳承到永遠……



  下載地址:  (法語對白,中文字幕)
 
 

 


        

      〖專輯曲目〗

 1. 

Marche pour la cérémonie des Turcs (02:14)
Composed by J.B. Lully

2.  Improvisation sur les Folies d'Espagne (01:06)
Composed by M. Marais
3.  Prélude pour Mr Vauquelin (01:45)
Composed by J. Savall
4.  Gavotte du Tendre (01:25)
Composed by Saint-Colombe
5.  Une Jeune Fillette (01:58)
Popular song - arranged by J. Savall
6.  Les Pleurs (04:11)  眼淚
Composed by Saint-Colombe
7.  Concert à deux violes "Le Retour" (08:17)  回歸
Composed by Saint-Colombe
8.  La Rêveuse (04:55)  夢幻之女
Composed by M. Marais
9.  Troisième Leçon de Ténèbres à 2 voix (12:39)
Composed by F. Couperin
10.  L'Arabesque (05:57)
Composed by M. Marais
11.  Fantaisie en mi mineur (02:39)
Anonymous - J. Savall
12.  Les Pleurs (02:19)
Composed by Saint-Colombe
13.  Le Badinage (06:52)
Composed by M. Marais
14.  Tombeau pour Mr de Sainte Colombe (07:06)
Composed by M. Marais
15.  Muzettes I-II (03:08)
Composed by M. Marais
16. 

Sonnerie de Ste Geneviève du Mont-de-Paris (07:52)
Composed by M. Marai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yluer 回複 悄悄話 請問是什麽發音,中文配音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