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反猶主義:外邦信徒的回應

(2006-11-29 19:21:00) 下一個
講員:貝祖義牧師(Rev. Joel Baker)/整理:李佩玲

編者按:此文原是貝祖義牧師在《關愛以色列培靈聚會》培靈會中的講道,編者在聆聽時,感受這是一段令主痛心的歷史,值得我們這一代基督徒反省;而昔日外邦教會對猶太人的虧欠,更在今天可以成為我們生活上的借鑑。因為要成為神在這世代可用的福音使者,成為可以守望社會、守望弟兄姊妹的基督徒,以及要為未得之民帶來祝福,我們實在有必要借助歷史,看看今天的我們是否正重蹈前人踐踏別人生命的覆轍!求主親自差派聖靈,幫助我們作自我生命的反思。阿們。

唸大學的時候,我曾修讀過有關基督教與猶太人關係的歷史。上課一週後,多位基督徒同學紛紛退出轉修其他課程,因為他們感到難以接受一個歷史事實------在過往二千年的歷史中,猶太人不斷遭受基督徒的逼害。也許我們認為,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決不會作出傷害猶太人的事。但是,我們應當從受害者的角度,來了解這段歷史。對猶太人來說,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並沒有分別,他們隻知道歷世歷代的猶太人,在那些高舉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人手裡,受盡了各種各樣的苦難。在羅馬書第十一章,保羅告訴我們,神把祂所揀選的猶太子民暫時撇棄,目的是向外邦人顯明祂的慈愛;因著以色列民的過犯,我們便得與神和好。因此,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讓我們緊緊記著,外邦信徒得以蒙恩,在猶太選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與猶太民族二千年來悲慘的歷史,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猶太人作選民的代價

以賽亞先知常常將神的選民與耶穌基督的經歷作出對比。以賽亞書上這樣記載:「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或譯:行事通達〕,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許多人因他〔原文是你〕驚奇;他的麵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賽五十二章13-14節)不同版本的聖經對這兩節經文有不同的理解,在第十四節,新國際版本譯為:「許多人因他驚奇」,這「他」是指向彌賽亞耶穌說的。但原文希伯來文的版本卻如此說:「許多人因『你』驚奇。」新美國標準版本,還在旁加上「我的子民」(mypeople),使意思更為明顯。由此可知,當我們讀聖經時,會常發現以色列人的經歷與耶穌基督的經歷甚相似──耶穌經歷患難,以色列也經歷患難;耶穌基督受死,以色列民也麵對亡國之苦;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以色列民也從滅亡中復國;耶穌基督為世人拒絕,以色列亦被外邦世界拒絕。

一直以來,教會常常以羨慕甚至嫉妒的眼光,麵對以色列民蒙神揀選之事實,外邦信徒常會質問神為何揀選以色列而不揀選我們。倘若你有機會詢問猶太人對於蒙揀選成為神子民的感受,他們也許會告訴你:「很好很好!但願你也嚐嚐蒙神揀選的滋味吧!」神選立以色列為萬國的榜樣,是要以她為神的見證。(賽43:12)為了這個獨特身分,以色列人需要付上很大的代價。猶太人生下來就是「神的選民」,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改變的身份。雖然有些猶太人自曾祖父那一代開始,已相信耶穌就是基督,對自己猶太人的身分亦毫無所知,但是,當仇敵意圖殲滅他們的時候,他們仍會因著那猶太血統受盡煎熬。其實,猶太民族的存亡,一直以來都是一場激烈的屬靈爭戰,因為撒旦比我們更熟識聖經,牠知道審判的日子快要來臨,牠更知道神要藉以色列民完成救贖,於是,便企圖藉反猶太主義來滅絕猶太民族,以拖延牠快要接受審判的事實。

從歷史的記載,我們看見試圖毀滅以色列的事經常常在發生。《出埃及記》記載埃及法老王要把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殺掉。《以斯帖記》記載哈曼因不滿末底改不向他跪拜,憤怒地企圖要滅絕亞哈隨魯王時代通國的猶太人。在二十世紀,希特拉和侯賽因同樣懷有滅絕猶太人的企圖。不少不認識聖經,又敵視猶太人的人,認為反猶主義的根源,可追溯於聖經新約時代。他們指出在約翰福音中,使徒約翰經常負麵地題及猶太人,而在耶穌和祂的門徒的眼中,猶太人(特別是法利賽人)似乎都是壞人!然而,我們若小心閱讀聖經,便會發現耶穌和法利賽人之間的辯論,其實是在處理家庭內部的問題。當耶穌嚴厲批評法利賽人的時候,他是以愛骨肉之親的肺腑心腸去題醒他們,希望法利賽人能聽到勸諫後回轉過來。可惜第一世紀以後,很多外邦人開始錯誤地引用聖經來批評猶太人,甚至演變成為反猶主義。教會歷史上更有一些很受人敬重的神學家,因錯誤理解神的話語,而成為反猶主義的鼓吹者。

基督教群體沒有猶太裔信徒立足之地

從耶穌基督升天到公元七十年聖殿被毀期間,本來源於猶太群體的基督信仰在愈來愈多外邦人相信耶穌基督後,教會已漸成為一個以外邦信徒為主的信仰群體,猶太信徒的數目卻相對地減少,到了第四世紀,我們已很難發現猶太信徒的蹤跡。第五世紀,確曾有一些猶太信徒在北非的洞穴裡聚居,此外,歷史上便再也找不到他們遺留下來的痕跡。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演變?因為一方麵在猶太人社群中,信耶穌的猶太人被視為民族叛徒,無法立足於猶太人的會堂;另一方麵,由於充滿外邦信徒的教會,外邦文化的色彩越來越濃厚,教會領袖亦不明白基督信仰與猶太文化的關係,以致在外邦信徒群體中,猶太信徒也同樣找不到生存空間。

第一世紀開始,猶太人便被當時的教會指控為殺害耶穌的兇手,並稱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聖殿的被毀,是神對猶太民族的審判。雖然聖經已清楚說明,耶穌的死是因為世人的罪而付上的贖價,這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罪,但早期外邦教會的領袖卻堅稱猶太人要為耶穌的死負上全部的責任。第二世紀的殉道士遊斯丁(JustinMartyr,A.D.100-165),是一位為主殉道的哲學家,但是他倡導「替代神學」的觀念(ReplacementTheology),聲稱教會已取代了猶太人在神國度的位置。我們不能過份苛責遊斯丁有如此提倡,因為在他所身處的時代,猶太人已遭羅馬軍兵驅逐出應許之地,耶路撒冷聖殿也不復存在。但他仍然要為曲解神的話語負上一定的責任。他強稱猶太人所遭到的蹂躪,是罪有應得的,他們的城邑被毀,民眾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全是因為他們殺害了神所差來的眾先知,更殺害了基督耶穌。他還在一次與猶太拉比的辯論中,說:「這本聖經已不再屬於你們了,而是已屬於我們的。」遊斯丁認為聖經中神對以色列宣佈的一切祝福,已屬於教會了,而一切的咒詛,則留歸於那殺害耶穌的猶太民族。

教會領袖傳遞錯誤信息

第三世紀,一位很受人尊敬的神學家俄利根(Origen,A.D.185-253)同樣宣稱:「猶太人承受極大的苦難,皆因他們犯罪纍纍,而最嚴重的是他們殺害了耶穌基督。」這種教導,漸漸發展出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認為基督徒隻要不斷將災難加諸於猶太人身上,就等於服事神。這實在應驗了耶穌所說的話:「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約十六2)因此,憎恨猶太人成了當時基督徒當盡的責任。然而,以色列的過犯,在於他們拒絕了福音,在於他們不信耶穌就是基督,這也是其他邦國的過犯。隻不過因為他們是神所首先揀選的,他們也就先受到神的審判了。可惜,那個年代的外邦教會卻認為聖殿之所以被毀,猶太人之所以被賣為奴,全是神對以色列民殺害耶穌的一個審判。

第四世紀的安提阿主教約翰屈梭多模(JohnChrysostom,A.D.344-407)是當時最出色的講道家,也曾宣講八篇控訴猶太人的講章,他說:「猶太人是最卑劣、最貪婪、以及充滿邪惡的謀殺者,基督徒不可以與猶太人有任何關係,因為他們已完全被邪靈操控,他們酗酒、放蕩,與畜牲無異,隻懂滿足肚腹,彼此殺害,他們的會堂不單是妓院,也是盜賊聚居之地,他們把耶穌殺害,實在罪無可恕,所以,我痛恨他們的會堂;我對猶太人恨之入骨,他們完全背棄了神的律法。」屈梭多模怎能站在神的位置,宣判猶太人是罪無可恕的民族?也許我們會說,約翰是天主教的神學家,他的言論,與我們基督徒無關。但請我們謹記,約翰是當時教會唯一的最高代表。

第五世紀開始,教會漸漸取得政治上的權勢。神學家如奧古斯丁(A.D.354-430)等宣告神的國已降臨地上。但對猶太人來說,這卻是一個極度黑暗的年代,猶太人被視為社會上的次等公民。猶太人隻能居住在劃定的民區,他們的公民權被剝奪,不能擁有土地,不能參與任何貿易組織,一切賴以維生的途徑都被截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藉放債予地主,求取利潤來維持生計。但是,當地主發覺所欠的債項愈積愈多的時候,便會施計把他們驅逐出境,好使他們欠猶太人的債項可以一筆勾消。到了中世紀的猶太人,更遭到進一步的排擠,常被迫戴上特定的帽子,扣上特殊記號的臂章,為的是要使人一望而知他們是猶太人,可以隨意將之淩辱。在信仰方麵,猶太人往往被迫在受洗和死亡兩者之間作出抉擇。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飄流各地,在外邦信徒手裡受盡逼害,淩辱和痛苦。

十字架成了一把充滿血的刀劍

十一至十三世紀,亦是猶太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也許我們以為十字軍是一群為著信仰而遠征的英雄,查實在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不過是為了尋找刺激,或為了逃避死刑債項等等原因才加入十字軍的。1096年,當第一支十字軍在西歐向東麵進發的時候,每到一個猶太人社區,就把猶太人徹底殲滅。當時猶太人被逼歸信基督,生命存留者隻可以在受洗和死亡之間作出選擇。在萊茵河附近的一個地方,整個村鎮的猶太人在刀劍脅迫下,被拋入河中接受洗禮,若不服從,便被圍困在會堂裡活活燒死。當時很多猶太婦女寧願先殺掉自己的兒女,然後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受人欺淩。十字軍奉主的名,高舉十字架前進,卻一路盡行殺戮,因此,對猶太人來說,十字架不過是一把充滿血的刀劍,是基督徒用來殺害猶太人的標記。根據記載,第一隊成功進入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將城中所有猶太人集中在會堂裡,一把火把他們活活燒死。隨後十字軍在相傳耶穌被釘死的地方舉行感恩彌撒。因此對猶太人來言,十字軍勝利的呼喊,就是他們兒女被屠殺時所發出的嚎啕哭號聲、是猶太社區徹底被摧毀的開始!

到十二世紀,猶太人更麵對兩項無理的指控。

第一個是「血祭誹謗」的指控,說猶太人殺害信奉基督的男孩,把他的血摻在逾越節用的無酵餅裡。第二個宿主褻瀆的指控,是指猶太人偷偷進入基督教堂,盜取基督徒聖餐用的餅(這餅被視為是耶穌基督的身體),然後對主的身體肆意傷害褻瀆。在法國,居住的猶太人,便因著這些控訴,要接受水的試驗。他們被人強浸在一個經神父祝福過的水池裡,說他們若是沒有褻瀆過耶穌基督的身體,他們就自然會浮上水麵。結果,在這種試驗下,很多猶太人被活活浸死。

十四世紀中葉,歐洲爆發了一場可怕的「黑死病」(BlackDeath1347-1351),這場瘟疫令當時歐洲四分之一人口死亡。由於猶太人向來嚴守舊約律法,對食物有很嚴格的潔淨程序,所以他們的社區較其他地區衛生乾淨,因而避過了瘟疫之侵害。結果,這又招來外邦人的懷疑,說猶太人能避過瘟疫的侵襲而外邦人卻大批大批的死亡,一定是因為猶太人刻意毒害守主餐的基督徒所致。這謠言所到之處,立即掀起當地民眾仇恨猶太人的情緒,事實上,謠言傳播的速度,較瘟疫流傳的速度更快。數年間共有二百多個猶太社區被摧毀,無數猶太人被活活燒死。

逼害主內肢體源於貪婪與嫉妒

十四世紀的西班牙,有兩位著名傳道人,其中一位經常在講道中攻擊猶太人,以致短短三年間有七十個猶太社區被毀,五萬名猶太人被殺,無數人被逼受洗加入教會;後來有另一位傳道人在宣講中,教導信徒明白基督信仰植根於猶太文化的歷史的事實,結果有三萬五千名猶太人歸主,無數猶太人開始參加主日聚會,猶太人在安穩日子,人口遂漸昌盛起來,生活也漸見富裕。然而,這又引起外邦信徒的妒忌,在背後以「豬玀」來形容這些猶太信徒,甚至懷疑他們是否真誠信主。為要證明他們的猜疑是正確的,外邦信徒把這些主內弟兄帶到異端裁判所受審,要查看這些猶太信徒是否教內的異端者-即表麵上守聖餐,暗地裡卻仍然遵守猶太教的安息日。當時在西班牙的猶太人,無論是否信耶穌,一律都要受審受刑,他們若承認自己是異端者,仍可得到憐憫-在燒死前先遭勒死,若不承認就要活活被燒死,財產被教會沒收。當時用來辨識誰是異端者的方法甚多,其一是留意猶太人在主日是否穿戴最漂亮的衣飾上教會,倘若他們隻穿次好的,那就表明他們刻意侮辱耶穌,將要受虐待、被燒死以及一切財產被沒收。當時的教會領袖還想到另一個方法,就是在安息日派人藏匿在市中心的鐘樓上,觀看那一處的煙囪沒有冒煙,就知道那一家猶太人仍秘密守安息日,然後將之捉拿、虐待,燒死。後來,腐敗的教會領袖連已離世的猶太人也不放過,要把其屍骸掘出來予以審判,被定罪的屍骸的後人,其資產一律被充公。顯而易見,這等行為的動機是出於嫉妒、貪婪和憎恨,是人心被撒但牽製的結果。

到了十六世紀,因著神的恩典,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改革運動家,為教會帶來一股新希望。但,馬丁路德與以往歷代教會的領袖一樣,未能洞悉猶太選民在神救贖計劃中的地位。起初,馬丁路德相信聖經所說,猶太民族將會全家得救。他還於1523年寫了一本《生為猶太人的耶穌》小冊子,題及猶太人不歸信基督,全因教會過於腐敗所致,並說:假若我是猶太人,看見這些人對基督真理的扭曲,我寧可生為一頭豬,也不願作基督徒。可惜,二十年過後,年邁體弱的路德,竟在1542年及1543年期間,寫了另外兩本小冊子,猛烈評擊猶太人,甚至題出一些處置猶太人的方案,這些方案竟與日後希特拉的手法大同小異,例如焚毀猶太人的會堂,驅逐他們離開自己的地土,充公猶太教傳道者的財產,強逼猶太人參與重體力勞動,甚至奪走他們的通行証。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管用,就必須另想他法,務能剷除所有猶太人。

基督徒欠了猶太人的債

猶太人在西歐受盡逼害後,在十七、十八世紀被逼離開家園,向東遷徙,在波蘭定居。十九世紀,俄國揮軍擴張領土,把波蘭列入版圖,以致俄國境內瞬息間增加了數百萬猶太人。沙皇尼古拉一世決定要殲滅所有猶太人,他強逼猶太人服兵役二十五年,希望待他們服完兵役後,會把自己猶太人的身分忘記得一乾二淨。於是,一批批俄軍戴著黑帽和外衣,進入猶太人社區,搜尋年屆十二歲的猶太男孩,用網擒拿他們,強逼他們入伍。尼古拉的兒子亞歷山大,更逼使三分之一的猶太人歸信基督,另外三分一猶太人因缺糧饑餓至死,其餘的猶太人再度四處流徙。當時俄國的基督徒都讚同此等奉主耶穌的名,集體逼害猶太人的舉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反猶主義繼續在歐洲境內蔓延。希特拉在1933年執政後,更開始有計劃地逼害猶太人,指摘猶太人是德國境內經濟衰退的主兇,最後還施行「最後解決方案」(TheFinalSolution),把歐洲各地的猶太人運往集中營進行「大屠殺」(TheHolocaust)。以致二次大戰結束時,超過六百萬名猶太人被殺害,教會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在神選民被殺害之事上,竟緘默不發一言,甚至拒絕伸出援手!

當我們回顧猶太民族二千年來所受過的苦難,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今天許多猶太人仍堅決拒絕承認耶穌為他們歷世歷代所盼望的彌賽亞。

使徒保羅說:「他們(猶太選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羅十一11)在神永恆的救贖計劃中,因著猶太人的不信,我們這群外邦人得著了福音的好處,得著「橄欖根的肥汁」(羅十一17)。然而,聖經清楚表明,神並沒有撇棄祂的子民,也不會忘記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永約。「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十一12,15)外邦人的日期快要滿了!外邦人的數目快要添滿了!那時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她宣告說,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她的罪孽赦免了;她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賽四十1-2)在人類歷史踏入二十一世紀,在基督耶穌快將在耶路撒冷設立祂寶座的歷史時刻,願我們獻上自己,為神的選民懇切代求,為耶路撒冷儆醒守望,「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賽六十二1)

(本文是貝祖義牧師在《關愛以色列培靈聚會》中的講道,承蒙《基督徒以色列之友》(Christian Friends of Israel)允準筆錄刊載,本文已經該會代表尚維瑞博士過目。謹在此表謝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