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呼名道姓話不同

(2008-02-28 07:42:22) 下一個

呼名道姓話不同

凡草



年終到了,節假日裏聚會不斷。在一個華人朋友的聚會上,又遇到了那個一貫頭疼的老問題。幾十個客人裏,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介紹起來,老師、大夫、教授、老總、主任、老板的一大堆,怎麽稱呼?

中國人的稱呼,可真是一門大學問,因為它不但用來表現對別人的尊重或輕視,還用來顯示自身的教養和地位。五千多年的封建禮教,“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其精華都表現在稱呼上。皇帝老兒是孤家寡人,其專一的稱號絕對不能變更。各級官吏的地位是多年嘔心瀝血的結晶,職務上的稱呼就一定不可以出錯。既然“刑不上大夫”,自然也“禮不下庶人”,對那些淪落於社會下層的人,稱謂上也必然要有所體現。

我在中國當研究生時,正是大亂剛過。導師們剛剛從“臭老九” 翻身,學生們畢恭畢敬地稱先生、教授。一個同學頗有些困惑地說:“以前他們被打倒時,別人都是‘喂’來‘喂’去,喊他們的外號肆意嘲弄,隻有我尊稱為‘老某’。現在我再這麽稱呼他們反而成了大不敬。”此人自然是沒有讀懂中國禮節裏“正名”的含義。

可在美國,除了軍隊以外的正式場合裏,隻有少數幾個與職務有關的稱謂。這種習慣,自然也和美國立國兩百多年來的曆史和習俗有關。那批開國的先驅者大多不讚成皇權君權,具有深厚的民主觀念和憲政思想。雖然美國立國時,也曾有人考慮到開國元勳的尊嚴,給華盛頓設計了一套頭銜,比如“尊貴的閣下”(His Exalted High Mightiness),“偉人”(His Excellency)和“自由的守護者”(The Protector of Liberty)等等。可與中國稱皇帝為“陛下”, 或者當年的“四個偉大”相媲美。但是,幾經爭執,最後隻是采用了一個普通的稱呼,“總統先生”(Mr. President),因為隻有這個頭銜才能與美國民主自由的國體相匹配。

美國的民主製度不允許政府官員終身製,更沒有世襲的爵位,無論什麽職位,或兩年一選,或四年一任,選上當官,選下為民,自然也就不再使用爵士頭銜一類的稱呼。況且不管是什麽官都不能以權謀私,官職越高,民眾要求的透明度就越大,媒體的監督性也越強。既然官位的含金量不高,以職務為基礎的稱謂也就沒什麽了不起了。

所以,在美國生活,除了找工作初次見麵時要禮貌地尊稱對方,以後不管上司下屬教授學生,全是“first name basis” 地直呼大名。就連許多學術會議上,掛在胸前的名牌,也是名字大於姓氏,讓人一見就能喊出名字來。誰要是張口主任老總,閉口教授博士,大家一定會以為你是哪個公司派來的推銷員。

當然,這種稱呼隻是一種禮節和習慣,沒人會以為,直呼公司執行總裁的大名就可以和他一樣平等。私人公司的規章和美國立國的民主製度可相去很遠。別看大家天天在報刊雜誌電視網絡上提著名字嘲笑謾罵總統和各級政府官員,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得罪自己的頂頭上司,除非你有“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的準備。這種區別的關鍵在於政府的官員靠納稅人養活,靠民眾推選,就應該是人民的公仆,而私人公司的創辦者和擁有者卻憑借他們的才力和財力向雇員提供工作機會,因此就握有更大的權利。能夠監督和限製私人公司的,不是社會的習俗和禮節,而是市場規律和國家法令。既然繁瑣的稱謂不能帶來財富,也無法體現公司內部的團隊精神,自然就無關緊要了。

至於在社會上通用的尊稱,中美兩國也有極大的不同。可能是因為美國的曆史太短,社會相對穩定,紳士和淑女(Gentle Men, Ladies),老爺和夫人(Sir, Madam),先生、太太、小姐(Mr., Mrs. Miss)和醫生/博士(Dr.),這幾個稱呼沿襲了幾百年沒有變更。隻是在近年來女權運動的影響下,增加了一個“女士”(Ms.),通用於已婚未婚的女性。

可是,中國的情況卻大不相同,幾千年來的朝代更替,社會變動,通用的尊稱經常變化,同一個名詞忽而是褒意忽而是貶意,與時俱進,簡直成了社會的一麵鏡子。
僅就五十多年來的變化而言,當共產主義理想盛行的時候,不管什麽人都是“同誌”,老爺夫人先生太太小姐都成了打倒的對象。一旦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工宣隊進駐了上層建築,滿天下就都成了“師傅”,“同誌”反而成了笑料。等到大家一切向“錢”看,無產階級開始為社會所遺棄的時候,大街上又全是“老板”,“師傅”們則淪落到了打工仔的階層。到了眼下,文憑值錢了,不知是對知識崇尚的結果,還是“學而優則仕”的翻版,不管男女老幼,又都成了“先知先覺”的“老師”和“先生”。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對女性稱謂的變遷,站在紅燈區招搖過市的是“小姐”,購物的老少女子卻都變成了“美女”。


中美兩國在稱呼上的區別,不光表現在社會上,還體現在家庭裏。中國的禮儀,長幼有序,尊卑有位,內外有別。五服之內,稱謂分明,父係母係,清清楚楚,妻妾成群者,還有長房偏房的不同。除了正式的書麵稱謂,各地的方言俗稱也是五花八門,無計其數,要是一一數來,真不知會累死多少人。
可是到了這裏,從老祖宗到曾重孫子,幾個詞就可以全部概括,所有的親戚一律直呼大名。雖然這樣很難搞清楚親戚之間的關係,可是,除了做遺傳學的研究,誰又對這種關係有興趣?長輩不能憑輩分得到尊敬,晚輩也沒有養活老人的義務。既不會因罪連坐誅滅九族,也不會因皇親國戚封官進爵。不管什麽樣的名門貴戚,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謀取飯碗,既然裙帶式的後門不通,親戚之間的關係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不過,對於華人來說,封建禮教的影響實在是根深蒂固。剛到美國時,很自然地按照中國的習慣行事,見誰都客客氣氣地稱先生、女士,對大學裏的師長,更是恭恭敬敬地叫博士、教授。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以後,偶然還覺得這些老美們忒不像話,大庭廣眾之下,居然對著父母直呼大名。有一次外出騎馬,有匹馬恰好和一個朋友的母親同名。她騎在馬上不斷地呼喝著馬的名字發號施令,還開心地說,回家要告訴她媽,要是她媽知道她的名字這麽流行,一定會高興壞了。這和中國人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的傳統,確實有霄壤之別。

正由於這種觀念難以改變,就像民主意識難以普及一樣,中國式的稱謂仍然存在於留美華人的圈子裏。直呼大名的辦法,總顯得禮節不周,要是在異性之間,還會有太過親密之嫌。如此看來,還是和美國人打交道容易。不管是朋是友,是官是商,隻要記住名字就行,忘了姓都沒什麽關係,省了多少的閑心,將來老到癡呆的時候,日子也會好過些。

《僑報》副刊,2008年2月2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劍吼西風 回複 悄悄話 可惜你是個中國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