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聞若:浮光掠影說歐州

(2005-08-31 13:43:19) 下一個

浮光掠影說歐州

聞若

       2005年夏季,我們一家人去歐洲旅行了一圈,曆時一個多月,去了倫敦和愛丁堡,蘇格蘭高地和英格蘭湖區;法國的巴黎和幾個外省城市;德國的柏林,漢堡和東西部幾個中小城市。我和孩子距上一次從北美返回歐洲已十二年了,當年孩子還小,遊玩的興趣不一樣。這次一路過來,有很多見聞,下麵就是浮光掠影的一些印象。

 

抗議活動

我們這次去蘇格蘭高地,來回都經停愛丁堡市。愛丁堡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城,這裏也舉行一年一度的世界藝術節。但這次在愛丁堡,人們談得最多的不是即將到來的藝術節,而是七月初將在此召開的G-8,即八個工業強國首腦會議。媒體預估世界各地近百萬的反“全球化”的示威者將會聚集於此,而且有確切消息,恐怖分子也要來。這就忙壞了當局,先是從英國各地抽調了幾萬警力加以防範。接著是旅館告罄,警方就在大片的草地山坡劃出搭帳篷的地方,並準備了五千個移動廁所,供示威者安營紮寨。我們乘坐的旅遊車路過離G-8會場還很遠的地方,導遊就指著山坡上一大圈的鐵絲網說,這就是警方設的禁區,防止任何人接近G-8會場。

民間也很忙,到處都聽到人們議論遊行,開會,做示威牌的事。我和女兒在汽車上看地圖時,有三個年輕人主動來給我們指點。閑談中說到他們在醫院工作,也要請假參加示威活動,但醫院不準假,因為他們要隨時接納示威活動中的傷者和暈倒者。但他們的很多熟人都會去參加示威。盡管“全球一體化”並不會直接造成他們的失業,但也擔心會造成他們的生活水準下降。。

總之,在歐洲各地旅行,碰到示威遊行是比較常見的事。我們在漢堡遊玩時,就碰到自來水廠的工人為福利在鬧市區舉行示威活動。看來,西方多年的民主傳統,使普通人都懂得了運用他們的公民權利。

 

動物試驗

當旅遊車駛過愛丁堡大學時,導遊指著一大群在安詳地吃草的綿羊說,這都是大學用來做試驗的,又指著不遠處的新房子說,那是動物實驗室,原來的房子被動物保護組織燒掉了,這是後來重蓋的。幾年前,自從世界上首例克隆羊多莉在此誕生後,這裏的戒備就更加森嚴了,根本不讓外人靠近。現在,關注克隆實驗的已不僅是動物保護組織了,因為影響到人的自身,所以引起了有關宗教觀點、社會倫理的廣泛討論,這場討論還遠遠沒有結論。

 

節省

歐洲人很節省,而且特別注意節省能源。英國路上有不少柴油汽車,因為開起來比較省錢。,據說還有人試驗用植物油開車的。我們在倫敦,巴黎,柏林期間,天氣很熱,但旅館很少有裝空調的。柏林的大學招待所裏,電燈都有感應開關,當人出現時,燈才會亮。,在一些城市裏,我們常常見到清潔工用條帚掃地,卻從來沒見過像在北美那樣,用鼓風機吹地的。

我們在德國朋友家作客,看到他們在陽台上用矮矮的折疊式曬衣架晾衣,而且家裏沒有烘幹機。這個德國朋友一家曾在美國的鳳凰城住過幾年。他夫人說,鳳凰城就象火爐,既便是濕毛巾拿出來,半個小時就幹了,而那裏的人還要用烘幹機!他們對美國人大量地用一次性的物品也是搖頭不已。

我在希思羅機場一樓的整個大廳找不到一個垃圾箱,地麵也看不到廢棄物,我當時就搞不明白。現在想來,除了英國人的素質習慣好之外,,可能他們就很少用一次性的用品。

 

塗鴉

在柏林,特別在東柏林,滿處的塗鴉給人的印象實在太壞了。牆壁,門窗,橋墩,路坡,圍欄,車廂,樓梯,通道,電杆,燈柱,廣告欄,信號牌,水塔,屋頂,無論是漂亮的新建築,還是珍貴的古建築,塗鴉無處不在。夠得著的地方不用說,夠不著地方也不知怎麽爬上去塗的。每天外出,到處看到塗鴉,真讓人心煩,心恨,甚至心疼。問起一位德國朋友,他說,是一些不滿現狀的人,特別是前些年失業率高時年輕人幹的,又以東部來的年輕人為多。政府也在管,抓不完,管不住,防不勝防,抓到罰款遠抵不上人力資源的支出。

我們在東部的德累斯登和來比錫也看到很多塗鴉。從柏林向外的小城鎮無一幸免,連德國皇宮所在地美麗的波茨坦小城也不例外。但遠離柏林的西南部的斯圖加特,就很少見到塗鴉。

 

 

河流

歐洲的老城都建在河邊。古時的人因飲用,灌溉,養畜,航運,自然擇水而居。

千百年的積累,每個城市的沿河兩岸已成了最美的風光帶。因此,倫敦,巴黎,柏林的水上觀光,已成了遊客最喜歡的項目。

在我們去過的小城,無論是蘇格蘭高地的因弗勒斯,還是莎士比亞的故鄉,或者是法國的斯特拉斯堡,美麗的河流穿城而過,給這些城市帶來了靈氣。不管是沿河漫步,還是輕舟漂行,兩岸的景物就像一幅幅流動的畫。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微風中傳來教堂悠遠的鍾聲,使人不知是在仙境,還是在夢幻?

 

教堂

歐洲最好的建築要數教堂了。就象到中國要看廟宇一樣,到歐洲必然也要看教堂。中國的廟宇多數建在深山老林,而歐洲的著名大教堂差不多都在市中心的老城區。象倫敦的西敏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巴黎的聖母院,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德國德累斯登二戰時被炸掉後又重建的弗勞恩大教堂,都在市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動物園火車站旁邊的那座教堂,二戰時把教堂的頂部炸掉了,站後,對戰爭有深刻反省的德國人民沒有重修那座教堂,而是緊挨著建了一座方碑式的的建築,把原來教堂的十字袈安在了新建築上。現在,那座炸塌了頂的教堂已成了柏林的一個標誌,總是在提醒人們記住戰爭的殘酷。

 

馬恩雕像

在柏林著名的亞曆山大廣場,有一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巨大雕像,旅遊者來到這裏,有的人會在此合影留念。馬恩雕像不遠處的河對岸,原東德的人民代表大廈,已經頹廢不堪,至今還留存在原地。在原東德地區,仍有很多共產政權時期的遺跡。我們在德累斯登市中心,就見到牆上一幅大型宣傳畫,列寧像的周圍是鐮刀斧頭和一群工農兵群眾。德國人民以客觀的曆史的心態保留了這些遺跡,反映了他們的自信和眼光。

 

新建築

歐洲有些城市對我們來講是故地重遊,十二年過去了,麵貌並沒有什麽變化。但是東柏林變化很大,許多建築都修整過了。現在那裏還有很多建築工地。勃蘭登堡前的廣場、道路修整得煥然一新。德國把首都從波恩遷回了柏林,新建的國會大廈跨越斯泊列河上,顯得極為雄偉壯觀。

 

機場

所到各處的機場都與火車站,地鐵站聯在一起,銜接得很好,交通十分便利。不過安檢的速度比北美慢多了,得大大地提早到機場。

在柏林的機場,電子自動登錄機還很不普及,在一排櫃台前隻有一台,而且人們還不習慣用它,多數人仍在櫃台前排大隊。

希思羅機場真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在國際登機樓,有各登機口的普通候機廳,有集中的安靜休息處。更有一間間房間的小憩區,裏麵窗簾低垂,一張張的沙發、躺椅供旅客躺臥休息。還有公用電話間,電腦上網點,甚至還有禱告室。候機樓有餐館,咖啡廳,點心鋪,快餐店。一間間免稅店裏陳列了各式精美的商品。明亮、柔和的燈光從長長的大廳的一端延伸到遠處的另一端,如果步行,足足要走十多分鍾才能穿過大廳。當走在長長的大廳時,真以為是身處鬧市區的街道上。

 

 

火車

中心火車站都建在鬧市區。特別是在德國,一走出中心火車站,就是老城區,沿著步行街走,主要的名勝古跡都在附近。

每個火車站都是敞開的,許多條軌道,站台並列在車站內,上麵覆蓋著一個高大的拱形透光頂棚。旅客可以根據巨幅顯示屏上的信息,找到所乘車次的站台。每一處站台上都按字母排列分成不同的區域,站台上有幾個告示牌,上麵有每日在此站台停車的時刻表,另外有特別醒目的列車車廂圖示表,標明一等車廂,二等車廂,餐車等各車廂在站台對應的位置,旅客很容易找到上車的地方。

大城市之間基本上每一小時發一趟車。車廂裏一般都很空,一等車廂更是隻有寥寥幾人。開車後就有列車員來檢票。但很少見到推車賣食品的,需要時可以到餐車。英國的火車上人就很多,從倫敦到愛丁堡來回車廂幾乎都是滿員的。

 

開車

在北美棋盤式的路上開慣了的人來到歐洲,開車可真不是件容易事,道路又窄又彎,幾個彎一拐,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路上跑的一輛輛小車,在北美人的眼中,那簡直就是玩具!一旦看到窄窄的停車位,你就不奇怪滿街都是小型車了。特別是那英國的左行道,北美來的人一不小心就上了反道,引得滿街的喇叭叫。

我們到倫敦時,幸虧有我的老同學來接我們。他繞出機場,駛過許多街道和小鎮,順利地抵達倫敦郊外的漢普頓宮和溫莎堡。次日,他又開車帶我們去莎士比亞故居,邱吉爾莊園,牛津小城,長途驅車的辛苦不說,憑那在錯綜複雜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在窄小場地停車的高超本領,就讓我們服了。

 

時刻表

德國人的嚴謹準時真是難以想象。火車、地鐵和城鐵,嚴格準時還好理解,我女兒就一直想搞明白,為什麽公共汽車也能準時到站的?德國斯圖加特的公共汽車站都有運行時刻表,我們乘了好多趟,車子總是一分不差地到達,哪怕是在雨中!有時車子在站上稍作停留,原來是早到了一,二十秒,要等按時趕車的人。就此問題我們也問過德國當地人,他們回答似乎本該就這樣。

該市各個地鐵站都有車子進站的倒計時顯示器,精確到秒!城西山頂公園新建的地鐵站的地麵上,還豎了很大的電子時刻表,遊客在很遠就能看到車子進站時間。

 

地鐵音樂家

在地鐵的通道裏,常常能聽到樂器演奏,多半是小提琴,也有大提琴,手風琴,各種打擊樂器等。演奏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各種膚色都見到過,而且其中不乏演奏得相當有水準。

有一次,我們走在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地鐵站的長長的通道裏,另一端傳來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了證實我們的欣賞力,就問我們的也會拉小提琴的女兒。她說,地鐵裏那個拉小提琴的人,比一些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專業的學生還要拉得好,技巧嫻熟,音色優美,而且富有激情!

我在柏林洪堡大學的地鐵站,常常見到一位東歐人模樣的老人在拉手風琴,微閉著雙眼,拉得忘情投入。7月12日,我出門有事,在柏林一個地鐵站,見到兩位中年女性,一位在調小提琴弦,一位在袈設電子琴。幾個小時後我回來,她們還在演奏。當我放一點小錢在琴盒時,伴奏的電子琴手禮貌地向我點點頭。我聽著琴聲走在長長的通道裏,心情感到十分的平和與美好。想想幾天前在倫敦發生的地鐵爆炸案,也不知現在是否還有音樂家在地鐵演奏?真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給人們帶來平安氣氛的地鐵音樂家!

 

看演出

歐洲的文化生活真是豐富,看演出的機會也很多。

6月21日,倫敦阿爾伯特城的一條大街上舉行一整天的藝術節活動,附近的皇家藝術學院,皇家音樂學院,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自然曆史博物館,帝國理工學院等,輪流舉行由專業人士演出的小型音樂會。遊人可以對照街頭散發的節目單,趕往各處看演出,而且是免費的。

巴黎除了位於市中心的富麗豪華的歌劇院外,又在巴士底建了一座新的歌劇院。我們就在新歌劇院看了法國國家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該劇仍然延用已故前蘇聯著名芭蕾藝術家的編排風格,男女主角的表演無可挑剔,就是結尾時舞台上的氣氛太陰森,讓人透不過氣來。

一天,偶然在柏林街頭看到西班牙弗拉門戈(吉普賽舞蹈)國家歌舞團的廣告,我們匆匆趕到柏林歌劇院,幸好還有餘票。一共演出了三組舞劇,特別是以著名樂曲“Bolero”伴奏的舞劇,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應。獨舞的男演員赤裸著上身,周圍是一群身著大紅寬擺裙,黑亮的發髻上插著大紅花的女伴舞演員,隨著樂曲,由輕到重,由慢到快,長達17分鍾地勁舞,我對獨舞男演員的演技和體力佩服不已。整個舞蹈熱烈奔放,看後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後來我們又在柏林看了一場由法國著名啞劇大師Marcel Marceau 的演出。人場後才發現,還有許多隻買到站票的人在走道上看。我們在國內時就聽說過大師的名字,大師現年已82歲了,畫著幾十年不變的白臉譜,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一個人出場,再現了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近十幕啞劇,包括瓷器店,公園,咖啡館,街頭音樂家,看護幼兒的人等,維妙維肖,使人忍俊不已。老人雖已弓背,但還是很精神,當天是他在柏林的最後一場演出,第二天又要趕往別的國家。演出後,老人因觀眾的熱情,謝幕七、八次。為看這場演出,我們是在來比錫少待了一天趕回柏林的,覺得很值得,真是大開眼界,原來啞劇是可以這樣演的。

 

穿著

十多年前,我們曾住在歐洲。那時候,我們還是窮學生。每次我在地鐵或巴士上,覺得周圍的人穿得真講究,特別是女性,都穿著質料精良、做工考究的裙裝,帽子、拎包、鞋子,甚至雨傘,都和衣裙搭配得那麽和諧。相形之下,自己有時就不自在。到北美以後,周圍的人都穿得隨便,自己也就沒有壓力了。

十多年後再回歐洲,覺得人們的穿著也比以前隨便了,特別是大城市中的年輕人,已經和北美沒有區別了。中小城市的人還是比較講究,街上的女性一個個穿著美麗的裙裝,裙角隨著走動的步伐在夏風的吹拂中擺動,真讓人賞心悅目。我在法國西南部的圖盧斯向一位姑娘問路,走近時我發現姑娘長得真美,當她轉身離開時,我注意到她穿了一條嫩草綠為底色、淺玫瑰紅大花的連衣裙,肩披一條同樣嫩草綠的薄長巾,手中的拎包,腳上的涼鞋都是嫩草綠色,我想,她真是把花園穿到了身上!

 

早餐

在歐洲見到的胖人比較少。關於這一點,我與住在漢堡的老同學談起過。他說,很多德國人告訴他,歐洲人的早餐要像凱撒大帝,中餐要像國王,晚餐要像乞丐,所以胖子少。聽聽還真有道理!

歐洲人早餐的豐盛我們是從威廉堡的一家三星級家庭旅館開始感受的。蘇格蘭高地的威廉堡是一個以旅遊為主業的小鎮,幾乎家家都用自家房屋經營家庭式的小旅館,而且按星級標準管理,也上網招客。這家旅館是我住過的旅館中最感到溫馨的一家旅館。我們剛安頓下來,房東老太太就來告知早餐食譜,並征詢我們的要求。次日早餐時,除了果醬麵包,牛奶麥片,有煎蛋,有煮蛋,有冷盤火腿腸,有熱煎鹹肉腸,飲料有兩種果汁,還有咖啡和熱茶。我們非常滿意,因此在餐桌上多留了幾鎊小費。

後來在斯圖加特,旅館也是包早餐的,品種更加繁多,麵包,果醬,黃油,奶酪,火腿腸,魚子醬,雞蛋,水果,糕點,牛奶,果汁,礦泉水,咖啡,熱茶等,每一類食品都有好幾種任人選用。

在柏林的一家四星級旅館,自助式早餐就更豐盛了。隔水加溫的器皿中是各種煎煮的肉製品和蛋製品;插在冰塊中冷凍的是葡萄酒;圓形的脆餅上鋪著青的、黃的、紅的各式蔬果;橢圓形的白雞蛋上堆著金黃色的、紫色的、黑色的各種魚子;小方塊形的奶酪有一、二十種,薄薄的生魚片也有近十樣;琥珀色的火腿腸肉凍夾果仁,五彩繽紛的水果瓜類,還有各種酸奶布丁,各式麵包,果醬黃油,蜂蜜可可醬,果汁飲品,別說嚐了,看得都讓人眼花撩亂。

 

餐館

從五月到九月,法國的餐館都把餐位擺到了門外。無論大街小巷,每家餐館的門口都坐滿了用餐或等候的人,這真是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法國人中午有兩個小時的用餐時間,坐在室外的餐桌旁,抿飲著葡萄美酒,享用著法式佳肴,觀賞著街麵上流動的電影,法國人真悠閑!

傍晚時分,要想在好一點的餐館找個位子都很難。坐下後,等個一、兩小時是很常有的事。在四十萬人口的小城圖盧斯,大街小巷,遍布餐館,而且處處客滿。我們和法國朋友一起進晚餐時,好奇地問,法國人是不是天天上餐館?他說,一般人每周也就一、兩次,畢竟消費不起。

北美人吃魚去頭去尾隻取中間一段。法國的餐館裏,不僅能見到整條的魚,還能吃到小牛頭、雞心、鴨肝和兔子內髒。

 

咖啡店

市區到處都有咖啡店。夏季時,街上又出現了露天咖啡座。遮陽傘下,一張小桌,幾把藤椅,三兩朋友,慢慢地聊。一杯咖啡,幾塊糕點,細細地品,那才叫享受!

漢堡的老同學請我們喝咖啡,他說這幾年和係裏的同事已經養成了每天聚在一起喝咖啡交談的習慣,而且也學會了品咖啡。他要來最濃的Espresso,其它的人都要了較淡的咖啡。那店裏的咖啡是一杯一杯做出來的,咖啡端出來時,散發出濃鬱的香味。Espresso還配有一杯清水,可見味道之苦,據說苦過之後回味無窮。相比之下,星巴克隻是提神、解乏,甚至是解渴充饑的地方。

 

糕點

歐洲的蛋糕真是太吸引人了,不像北美的那麽膩甜,是一種淡淡的甜,濃濃的果香和奶香,味道好極了!色香味俱全,品種很多,價格又不貴,一個多歐元就能買到長方形的一塊,而且到處都有糕點店,裏麵各式各樣的糕點,簡直就像藝術品!凡是看到的人,誰能忍得住?難怪我剛回北美,熟人一見到就說:“你胖了!”,但我當時哪裏顧得了那麽多。

 

巧克力

德國的巧克力很有名。柏林市中心有一家始於1863年的巧克力名店“Fassbender & Rausch”,裏麵的品種有近百種之多,有夾各種果仁的,有含各種酒味的,還有按不同苦味分級的,從35%最淡的苦味到75%最濃的苦味,多得讓人無從選擇。

我們到漢堡剛下火車,我的老同學夫婦倆就拎了兩盒巧克力來接我們。一塊是漢堡的城徽-稅關的圖案,一塊是漢堡的著名標誌-挑水男子的圖案,產自始於1803年家族作坊的“Niederegger”名廠。盒上的文字說明,該產品的原料選自地中海地區的芳香型杏仁,用傳統方法製作,內有24%的巧克力,而不含任何糖份,形成了特殊的味道。看著上麵逼真精巧的圖案,我們隻有當藝術品存入了冰箱。

 

手機

在歐洲不大見到象在北美那樣,街道上,商店裏,甚至滿校園走動的人都在打手機。

在倫敦,有手機的人要到小店用卡充值,而且每分鍾很貴。因製式的不同,北美的手機不能在那兒用。我的同學把手機借給我們帶到法國和德國使用,即使在法國南部小城蒙泊列,音質都很清晰。當然,跨越國際的更高達一鎊多一分鍾。

公共場合很少聽到手機此起彼伏的噪音。倫敦至愛丁堡的火車上貼有告示,規定隻能在車廂連接處使用手機,在四個小時的路途中,滿車廂的人沒有一個打手機的,隻見到一個人走到車廂連接處接聽手機。除了收費貴的原因以外,歐洲人在公共場合總是習慣保持很安靜。

 

上網

在歐洲上網可不太方便。好幾個親友家都是用電話線上網。有的旅館有網吧,收費的起價是3英鎊。而很多旅館則無法上網,包括在法國馬賽的四星級的假日酒店和柏林的四星級旅館,都沒法上網。倫敦的幾個主要車站附近都能找到網吧,上網的人有住在附近旅館的遊客,也有倫敦口音的本地人。法國西南中小城圖盧斯的旅館倒有寬帶上網,但天線裝在地下停車場,三樓就接不上信號,隻好捧著筆記本電腦坐在一樓的接待廳。蘇格蘭高地的小鎮威廉堡唯一的一條短短的商業街上,也有網吧,人夜時分,除了餐館還在營業,小小的網吧裏仍然坐滿了外地的遊客。

 

煙蟲

歐洲抽煙的人真多,特別是女性。很多公共場合並沒有禁煙標誌,因此到處有人抽煙,他們也注意離人遠一點,但恰好站在下風的人也隻有聞煙味了。當地人好像也習慣了,隻苦了我們,悄悄地移來移去,還是躲不掉。有的火車隻在車廂中間用玻璃擋板隔成抽煙區和禁煙區,煙味還是會飄過來。

盡管香煙盒上寫有警告:科學證明,抽煙會使皺紋增加,皮膚衰老。但並不妨礙穿著最美時裝,用著名貴護膚品的法國女郎,翹起纖纖玉手夾著香煙,坐在餐館裏聊天,抽了一支又一支!

 

後記

這次去歐洲,覺得倫敦真是一座教育事業最傑出的城市,不僅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幾所大學,還有那麽多著名的中小學都值得看。美麗浪漫的巴黎,真是旅遊者最喜愛的地方。有著許多二戰遺跡的柏林,真是一所思考政治的地方。

歐洲之旅感到最值得的是,去了幾所著名的大學,去了大英博物館,盧孚宮,奧塞美術館,柏林的二戰遺跡和倒塌的柏林牆,而這方麵的印象,一時確實難以下筆。文明古老而又現代的歐洲,真是一本厚重的書,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喝著一杯上好的葡萄酒,濃鬱醇厚,當你合上這本書的時候,回味無窮,雋永綿長。

(寫於2005年8月19日)

 

(原創版權,如欲轉載,請與“北美女人”創作群聯係 www.nawomen.com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