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則安:情係“筒子樓”

(2005-06-13 10:37:45) 下一個

情係“筒子樓”

鳳凰城             則安

        和國內的好友通電話常常會聊起大學母校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其中最觸動我心靈的是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據說, 原先的“筒子樓” 和破舊樓房都已不見了蹤影, 取而代之 的是各式各樣備有現代化設施的高層公寓樓,  教職員工無論工作年限長短, 人人都可以貸款購買住房。 聽著好友的描述, 我在心裏不禁發出無限感慨,  思緒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十幾年前。

        我大學畢業時留校任教, 當時正趕上學校一幢六層的教師公寓樓落成, 因為分房的對象是青年教職工,並且有很多新婚夫婦,所以美其名曰 “鴛鴦樓”。大概是按照工齡排的隊, 我被分在六層上, 盡管是最頂層, 冬寒夏熱, 可畢竟是新樓房, 比起那些結了婚好幾年還沒有住房的同事,我算是幸運的。


        這是一座極為普通的宿舍樓, 每層樓上大約有十幾個房間,由走廊將房間分成東西兩側,每個房間自成門戶,東邊的房間約十八平方米, 西邊的 房間雖然帶一個小陽台, 總麵積也不過二十平方米左右。“鴛鴦樓” 名字好聽,而實際上這種結構的樓房就是當年人們常說的“筒子樓 ”。 起初我並不理解這個名字的寓意, 在身居其中數年之後, 我確實感覺像是被憋在筒子裏一樣,而且是兩頭都封閉的筒子,經常會讓人感覺透不過氣來。

         我被分在走廊東邊的房間。 我的兩位室友也是剛剛畢業的單身教師,   她們倆人的家都在當地, 所以隻在房間裏擺設了床位, 人並不在那兒 住,她們沒事也很少過去,  事實上我是獨享一個單間, 曾經令不少人羨慕。


        住戶陸陸續續搬進去之後, 大家便紛紛開始營造自己的小巢準備過日子。  最為忙碌的還是新婚夫婦們,  對他們來講,一個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間隻能當作臥室和書房, 做飯隻好在走廊裏, 可是煤氣爐罐放在走廊裏極不安全,時有偷盜發生,而每天屋裏屋外搬來搬去也十分不便,  於是,在走廊裏建小廚房便成了當時的必然和時尚。

        每家建起來的廚房各具特色, 好一點兒的材料是木頭,纖維板;  差一點兒的是硬紙殼, 但共同的特點是每個廚房都設有可以開關的門,廚房裏不僅可以放煤氣爐罐, 還可以存放鍋碗瓢盆, 菜刀,菜板等炊具及雜物, 不用時關門落鎖, 讓人感覺安全了許多。

        我單身一人, 用不著費事蓋廚房, 但有時還是要開爐灶的。 母親獨出心裁幫我設計,然後請人做了一套帶蓋子的鐵皮箱, 一邊放罐, 另一邊放爐,用完之後蓋上蓋兒, 再落上一把大鐵鎖, 死沉死沉, 就是有四, 五個人搬起來也沒有那末容易。 我的大鐵皮箱就像是個保險櫃,寒暑假回家,我也從未擔心過它會被盜。


頭兩年樓上沒有暖氣設備,深冬時節屋裏的溫度有時能降到零下, 於是大家就在屋子裏點蜂窩煤爐, 再接上幾節通向走廊的煙囪來取暖。當時還是我男朋友的先生在外地工作,他來看我時也替我買了爐子和煙囪, 並且教給我如何生火和封爐子。 我自小生活在油田,習慣了隻需劃一根火柴,然後一擰開關就著的天然氣爐和煤氣爐,對蜂窩煤爐聞所未聞, 第一次見到它還是在老家的舅舅家,我雖然在那兒住了三年, 但是飲食起居都是由舅舅舅媽照顧,從來沒有親手生過爐子,更不了解它的性情。 先生走了之後我的苦難可就來了:我幾乎天天都要夾著生煤球向樓上的鄰居換燃燒著的煤球, 爐子是生著了,但是到了晚上不用時要把爐門封上,第二天早上應該是一開爐門火就能著上來,而我卻偏偏掌握不好封爐子的技巧, 不是留的縫隙太大, 就是把爐門關得太死,總之, 早上起來,爐子一準兒是滅的。後來, 我幹脆燒電爐子 來取暖,無奈樓上電壓不足, 經常造成跳閘, 給大家造成很多不便。 幸虧這種日子不是很長, 學校不久就在樓上安裝了暖氣設備, 冬天取暖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


        天長日久,“筒子樓 ”裏的鄰居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樣。冬天的晚上, 我們幾個單身常常是積聚一室,邊取暖聊天兒, 邊互相學習編織毛活;住在下 層的還沒談女朋友的小夥子也隔三差誤五地上來湊熱鬧。 夏天, 家家門上掉一個窗簾或者是裝一扇紗門, 誰想串門兒,不用敲門, 喊一下名字就行; 剛剛蹣跚學步的小孩子更是見門就進, 隨便出入; 做飯時要是哪一家缺少油鹽醬醋, 隻要說一聲, 馬上就會得到八方支援。 我住的 樓層上的鄰居都在學校從事不同的工作,各有所 長:老王師傅在維修科, 斷電了,下水道堵了,找他; 小王在圖書館, 借的書過期了,麻煩他說個人情; 小吳是附屬幼兒園 的老師, 誰家的孩子分在她的班,托她給特殊照顧一下;對門的王紅靈在校醫院,有人生病不方便去醫院打針, 跟她說一聲,她會將針藥拿回家來給你打……。 鄰居們相處最有趣的要算是夏日晚上的衝涼。 樓上沒有浴室,每一層上隻有一個公共廁所和一個大洗刷間。 樓層上的男士 女士自動分成兩組, 製定出衝涼的時間表並把它貼在洗漱間的門上,大家都能自覺遵守執行。 就這樣, “筒子樓 ”的條件雖簡陋, 但是由於大家 互助互愛,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筒子樓 ”也有讓人不悅,甚至是難以忍受的地方。 前麵提到樓上電壓不足, 夏天人們用“熱得快”燒水衝涼,經常 會把保險絲燒壞, 導致 斷電; 偶爾有人使用空調, 那就更不 保險了; 樓上停水也是常事,一次, 兩次之後, 大家接受教訓,來水的時候把能用上的家什都裝滿水,洗菜做飯不用發愁,而廁所,洗刷間就遭大殃了。 雖然按周照 樓上的製度, 各住戶 都自覺地輪流值日打掃走廊,廁所和洗刷間,可是一旦停水,無法衝刷,廁所幾乎進不去人,洗刷間的下水道也會堵塞, 樓道裏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筒子樓 ”的建築質量也不過關,投入使用兩三年之後,牆皮開始脫落,廁所等其它設施也明顯陳舊老化。記得 先我來美的一個朋友回國到我家裏做客, 她的美國先生對樓房的狀況驚訝不已。來到美國後我才知道這裏的房子都要保證可以住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

         從單身一人,到結婚生子; 從第六層的東間, 搬到二層帶小陽台的西間, 我在“筒子樓 ”裏住了整整七個半春秋。 來到美國後, 我和先生經過幾年的奮鬥,貸款 買了帶有前後庭院的二層小樓,有空調設備,  冬天開暖氣,夏天開冷氣,住了這 四, 五年,還從未發生過停電, 斷水的事情,憶苦思甜,  和原先住的“筒子樓 ”相比,我已經非常知足了。然而住在舒適的小樓裏,我常常還是會想起“筒子樓 ”。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 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 審美的品位也在提高,它被取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許在內心深處還是戀著曾經住在“筒子樓 ”裏的人,懷念那兒濃濃的生活氛圍, 聽到了它的遭遇, 我的心裏不禁感到酸酸的。“筒子樓 ”裏的鄰居, 你們都好嗎?

 

 

文章來源: 北美女人論壇

 

轉貼須經作者同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曉風殘月 回複 悄悄話 大學畢業也是留校住筒子樓,感覺真溫馨。
天天忘密碼 回複 悄悄話 想起我的童年了。我那時候父母兩地分居。我和媽媽住在筒子樓裏。好開心啊。小孩兒吃飯都是走到誰家吃到誰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