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樓蘭:女童軍的故事(四)

(2005-04-18 11:16:40) 下一個

為新時代女孩提供新活動項目——女童軍的故事(四)

                ·樓 蘭·

    少兒團體的理念和功能都是通過具體的活動項目來實施的,女童軍都有些什麽樣的活動?女孩們能否被這些活動所吸引?能否通過參加組織受到正麵的教育?都是家長和女孩子們最想了解的。

    女童軍的活動項目、內容和方式,我在前文已經有過介紹,從老三C(露營、美勞、餅幹銷售)光榮傳統,到五個世界的綜合領域,到根據年齡特點設計的教育娛樂並進方式,到訓練女性氣質的課程與節目等等。

   本章將著重介紹針對新時代特點開發的新型活動項目。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可謂日新月異,前所未有的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上養育孩子,家長們常常會無所適從,全社會也都麵臨新挑戰。以教育培養兒童健康成長為己任的少兒組織,就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根據新問題製定新對策,指導職工、義工、家長、孩子以及全社會防患於未然。華人家長們會發現,很多我們未曾預見或估計到的問題,女童軍這樣的專業少兒組織已經先行一步替新一代考慮到了。了解和參與這些組織和活動,不僅會使女孩們掌握預防危險保護自己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也會使成年人學到如何應對以前沒有的新概念(如網絡遊戲規則等)。

*危機四伏中求安全*

   人類科技與經濟的飛速發展,一方麵促進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發達進步,另一方麵也引發了日益增多的道德問題和罪行危機。這些問題和弊病玷汙著人類的純潔,也威脅著人類的安全。尤其是女孩和女性更容易受到威脅傷害。如何讓女孩子在如此複雜多變的世界上安全健康的成長,是有女兒的家長們不得不關注和擔憂的重要事情,也是女童軍這樣服務於女孩的少兒組織在新時代麵臨的嚴峻挑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很多威脅到女孩和家庭安全的問題,美國女童軍進行了廣泛周密的調查研究,出版了一套《現代問題》(Contemporary Issues)係列報告,作為指導成人和女孩們預防這些危機的指南性文獻,包括預防兒童虐待預防少女懷孕預防青少年自殺遠離毒品應對家庭災變(如離婚再婚、死亡、貧困、無家可歸等);也有正麵引導女孩們提高自己能力迎接新時代挑戰的健康成長女性掌握數學與科技環保挑戰等課題。時至今日,這些資料仍舊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女童軍總部專門成立了研究院,對與女孩和女性有關的所有新興社會問題和趨勢進行分析研究,發表的一係列研究報告,不僅成為指導女童軍活動的行動綱領,也成為少兒教育和婦女問題的專業資源,經主流媒體廣泛宣傳被全社會采納應用。

   家長們是否知道,孩子們如何看待如今的世界?他們感覺生活得安全嗎?根據美國女童軍研究院2003年發表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幾乎所有八至十七歲的女孩都會對不同的事物具有從內心到表麵、從感情到身體的不安全感。她們最擔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被別人欺負取笑、受到武器(槍或刀)攻擊、被綁架、被強迫發生性關係、被流言中傷、遭遇車禍、患病(如愛滋、癌症等)、被起外號、自然災害、恐怖攻擊、以及戰爭。列在前麵的項目有約三分之一女孩感覺擔憂,而最後一項也有百分之十五的女孩對其恐懼。

   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使美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心靈都蒙上不安全的陰影,但在孩子們心目中,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威脅事件帶來的不安全感要超過恐怖分子和戰爭。作為與子女朝夕相處的父母,家長們是否了解過自己孩子的這些心情?是否知道如何安撫她們?女童軍早已提前為孩子和家長們考慮到應如何幫助女孩們克服這些不安全感。

   調查還發現,女孩們之所以感到不安全,是因為覺得自己缺乏應付這些事變的技能,比如對危險信號不敏感、無法判斷危險來臨而提前預防、遇到突然災變束手無策、或平時遭受歧視侵犯而無所應對等等。女孩們也表示,如果她們能事先學會分辨危險信號和預防措施,心裏就會踏實很多,也不會感覺那麽恐懼了。

   生活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人們已經無法找到世外桃源,家長們更不可能把孩子們鎖進保險箱。如果在孩子們幼年時出於安全保護目的把他們當作溫室的花朵,他們或許能躲避一時的風雨,但將來走上社會時卻沒準得付出終身的代價。女童軍認為,保護女孩的最好方法,就是化被動為主動,提早教會她們認清危險、掌握防範技能,正如中國俗話所說:藝高人膽大,能者不懼嘛!

   針對調查研究結果,女童軍出版了一套《保持安全》(Staying Safe)叢書,分別針對不同年齡女孩及成人進行指導,其中提到如何察覺兒童虐待、性騷擾,如何對付別人的譏諷調戲,以及上網安全等很敏感也很現實的問題。

   按照中國傳統,對孩子尤其女孩進行有關性的教育往往靠心領神會的潛意識,以為孩子們長到一定年齡就會懂得這些,因此迄今中國家長依然普遍缺乏在這方麵指導子女的經驗。問題是,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複雜危險的社會裏,很可能孩子們還沒長大到無師自通的年齡就已經麵臨威脅了,甚至成人們都會因不了解社會現象而惹上麻煩。

   幾年前美國發生過這樣一個慘案,華人繼父因為給繼女私處上藥被告以涉嫌性侵犯兒童,又因抗拒社工帶走孩子而被警察擊斃。事後其家屬和一些華人社團曾經呼籲伸冤,但未能獲得結果。如果孩子、家長和成人們有機會學習了女童軍的《保持安全》資料,就會知道什麽行為可能涉嫌兒童虐待和性侵犯,可避免越界犯法引發悲劇。在事發後的申訴中,也不會以中國式的思路,把父母最疼愛自己的子女,怎麽會虐待侵犯遺棄他們作為理由。而認為八九歲的女兒還不懂什麽是性侵犯、是學校和社工誘導她們揭發家長,更因無知和誤解進一步觸犯了兒童保護條例。

   如今的孩子們生理心理發育都要比上一輩早熟四五年,但感情發育卻不會提前。八九歲的女孩就有月經初潮已不奇怪,因此要求學校和兒童組織把預防虐待和性侵犯教育提前到小學低年級。根據包括女童軍在內的社會服務機構的調查,高達87.3%的受害兒童是被其父母(起碼一方)所虐待的,家庭中也孕育著威脅新一代安全的危險。因此一旦發生類似案件,與孩子接觸最多的家長自然成為首要嫌疑犯。很多新移民是因不了解情況在無意中觸犯法律的,因此新移民孩子和家長更有必要多參與主流組織活動,補上缺少的社會教育課。

   《保持安全》作為新時代女性安全啟蒙教科書,在成人指導專集中特別強調了兒童虐待的類型,除了最明顯的身體和性虐待外,還包括心理虐待和忽視虐待,涉及其中任何一種或者數項兼有,都是犯罪。前些時,華夏快遞上潔雨控訴父母的文章曾經引起熱烈討論,按美國現行標準,其家長就犯有身體、心理、和忽視多重虐待兒童罪。迄今,仍然有不知就裏的華人家長重蹈覆轍,既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也為自己和家庭造成災難。如果華人家長們和孩子們能通過接受主流少兒團體的這些教育而提高認識,則能夠避免多少家庭悲劇,也可以讓孩子們過得更加安全快樂。

*適合少女的新項目*

   美國女童軍這樣的強大少兒組織,具有高素質的專業隊伍,並經常與其它專業機構合作,以科學抽樣調查方法收集數據並分析研究得出結果,然後根據這些事實和數據,並廣泛征求服務對象——女孩們的意見,製定符合時代特征的新型活動內容。

   女童軍近年推出的最大改進項目要算Studio 2B了,這是針對十一指十七歲少女的特別節目。過去,女童軍將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分成兩個級別:十一指十四歲為中女童軍(Cadette),十四至十七歲為資深女童軍(Senior)。

   其實,在女童軍創建之初,規定十歲以上的女孩才能參加,因此很多項目都適合較年長的女孩。後來由於廣大年幼女孩的熱切向往,女童軍的入隊年齡降低到七歲,並於1963年規定了從小女童軍到資深女童軍的四個年齡級別。1984年又增加了幼女童軍級別,五歲的女娃就可以參加女童軍了。然而,在越來越多的年幼女孩熱衷於參加女童軍之時,女童軍卻麵臨十一歲以上年長女孩會員流失的挑戰。分析原因,一是女孩們進入中學後學業繁忙其它校內外活動增多;二是青春期少女自信心下降對以往的活動失去興趣;還有個重要原因是成人義工的影響。按照女童軍的傳統組織形式,由數名成人義工來帶領一個小隊,很多義工是女孩的家長。到了女孩們成為teenager少女時,家長們的年齡偏大,無法滿足少女們愛找刺激的欲望,也有一些義工們發現這青春期的孩子難管,便打了退堂鼓。很多中、高女童軍小隊是因為缺乏成人領隊而無法繼續,女孩隊員們也不得不散夥。

   美國女童軍總部在對十一至十七歲女孩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她們很多人其實願意堅持參加女童軍組織活動,但希望能有更靈活多樣的參與形式。她們還希望較年輕的成人來指導,而不想讓自己的婆婆媽媽們當領隊。根據女孩們的這些反饋和她們對於活動內容的需求,女童軍打破傳統,開發了以不固定時間、地點、團隊、指導義工的靈活形式,並按少女們的現代創意,將其命名為Studio 2B。這個計劃一經推出,中學以上年齡的女孩會員人數便日益上升。女童軍還提出了新的少女培養目標,即四個B

   成為(Become)——慶賀自己的今天並在將來成為更好的自我;

   屬於(Belong)——屬於一個組織,在那裏享受快樂、與他人互敬互往並發展友誼;

   相信(Believe)——開發對自己最重要的信念與呼聲;

   樹立(Build)——對關注的事務采取行動以創造與眾不同。

   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最需要和渴望的是開發獨立性、社交能力和領袖技能。女童軍更加強調了來自女孩,為了女孩(By Girls,For Girls)的宗旨,根據廣泛征求女孩們的意見建議來製定活動內容,出版了一係列配合Studio 2B的指導叢書。在具體活動項目上,除了根據現代少女的愛好增加了一些有力度的內容,如自衛術、旅行、營養健美、高科技培訓、科學考察等之外,更加強了領袖技能、人際關係和應付意外的技能培訓,使她們從感情、心理、體能上都具有自我保護能力。

   有華人家長告訴我,她的女兒一直學習優秀,進入一所常春藤大學就讀後,卻發現自己很缺乏人際交往技能,沒有朋友,不會交流,遠離家庭的大學生活過得極其痛苦,每次打電話回家都要哭泣。這位母親不無懊悔地說:以前我們光注重她的學習,四年級時就讓她學八年級的數學,孩子成績越好我們給她的標準越高,使她感到永無止境。可能是想躲避家庭壓力,女兒申報的都是外地大學。但進了大學卻發現光靠成績優異遠遠不夠,必須有全麵素質才能成為佼佼者,但到了這種年齡再改變性格很難了。很後悔在應該培養她個性和品德素質的時期,我們沒有幫助她往這些方麵努力。這是深刻的、無法挽回的教訓啊!她認為很多華人家長和孩子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仍在走自家走過的彎路。如果她能早些知道參加課外少兒組織的益處,一定會讓女兒參與而不是無窮盡的補習功課。

   女童軍的Studio 2B尤其有益於少女的性格培養,雖然每個人的個性都不相同,但有些通用的具體社交方法和領導技巧,卻是可以學習掌握的。這些新叢書對女孩們的指導內容包括:表達自我、交談技巧、把握內心感情、釋放壓力、加強體能、寫作抒發、防範性侵犯、金融理財、製定目標、旅行準備,等等,都是在身心感情趨於成熟的青春期應該掌握的實用本領。經過這些培訓的女孩子,可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領導技能,即較高的情商,也有較完美的女性氣質和較開闊的眼界,將會有更健強和全麵的本領去迎接今後人生的挑戰。

   社交本領和領袖技能培訓一直是女童軍的強項,女孩們掌握了這些非常有用的本事,可用於眼下的社區服務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女童軍為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別頒發社區服務銀質獎金質獎,能完成特定社區服務項目獲得這些獎勵,將是女孩們人生履曆上非常亮麗的一筆。因為女童軍組織家喻戶曉,這些嘉獎的知名度也很高,美國所有的大學都會把獲得這些嘉獎看作具有領袖技能的極好證明。男童軍也有類似的老鷹獎,記得在紐約市現任市長彭勃剛當選時,不少人懷疑這位一直從商的新市長的領導能力。當時紐約地方電視台播放過一部介紹他生平事跡的文獻片,其中重點講述了他從小參加童子軍並獲得老鷹獎的經曆,以此來證明他接受過領袖技能訓練和實踐。由此可見,男女童子軍的這些社區服務獎勵的崇高聲譽。

*戀愛需打預防針*

   很多華人家長可能不願看到寶貝女兒過早交男朋友,但社會的發展和孩子們的想法卻不會以家長的意誌為轉移。如今,初中高中學生談戀愛交朋友很常見,甚至成為一種時髦,不會交朋友的反倒會被嘲笑。如果孩子趨於同伴壓力或趕時髦而交朋友,卻缺乏如何應付戀愛關係中各種狀況的心理準備,確實是危險而無法令家長們放心的。因此家長不如正視現狀,讓女兒們早點接受正麵教育,免得盲目陷入戀愛時束手無策,或萬一遇到危險傷害卻無從應對。

   有些老中家長不知如何關注孩子的感情問題,便以命令式立下規矩,如上學期間不能談戀愛交朋友等等。這卻可能扼殺了情竇初開的子女的愛情萌芽,束縛了他們的感情,限製了他們的交友能力。曾有華人孩子聽從了家長的指示,一直是名校優等生,從未在男女關係上令家長不放心。可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後卻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不會談戀愛,爹媽又該從另一方麵操心了。

   也有華人家長以高壓手段幹涉孩子感情而造成悲劇的。幾年前,紐約市一名華裔高中女生和她的黑人男朋友同謀,殘忍殺害了她的父母並棄屍東河,起因就是華人父母反對她與黑人交朋友。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阻止子女與異族人談戀愛,也屬於種族歧視,必然引起在種族多元的美國長大的孩子的強烈反彈。當然家長不是不能對孩子的交友和感情問題發表意見,而且一定不能聽之任之,但要懂得如何引導。首先不能耍家長作風搞命令式,再者要針對具體個人的優缺點發表意見而不能排斥族裔群體。家長要做孩子的感情後盾,適時地理解和撫慰孩子,例如,女兒戀愛受挫,家長要安慰幫助她們度過難關,而不要說什麽叫你別戀愛你不聽,自找苦吃等風涼話。在孩子們感情受到傷害之時,決不能再雪上加霜,這會造成她們受傷更重從而產生逆反和親情疏遠。

   青春發育期是人的感情趨於成熟的階段,這期間體驗一些感情甘苦,對性格情感的塑造未嚐不是好事。關鍵是需要有經驗的成年人及時正麵引導孩子們,避免他們因不會妥善處理戀愛與感情糾紛而遭受傷害,一失足成千古恨。家長們有時覺得這些話題難以啟齒,少年子女也往往不願向父母傾訴感情秘密。而女童軍就提供幫助家長們指導女孩正當戀愛的項目,明智的家長們應利用這些主流資源,為女兒注射戀愛預防針

   密蘇裏州的一個女童軍分會,設計了名為《正麵威力》(Positive Power)的課程教材,旨在指導女孩們正確處理交友關係中遇到的各類情況,學會保護自己。這個項目針對十二歲以上的少女,讓她們認識到甜蜜的愛情也會帶來苦果甚至終身傷害,並傳授分辨真愛與虛情,應付戀愛暴力、約會強奸、和感情虐待,撫慰失戀等的具體措施。

   在美國,如何對少兒進行性啟蒙、避孕和預防性犯罪教育,一直有針鋒相對的兩種觀點。開明派認為應根據時代和現實需要,及時讓孩子們受到這些教育,才能有備無患。保守派則認為,學校和少兒組織對孩子進行這類教育如同教唆犯,孩子們不教還不懂,教懂了就想去偷嚐禁果。女童軍的一些涉及感情、社交、性教育的時新項目,也被保守人士批評為離經叛道。對此,女童軍持開明態度,覺得有義務盡早為女孩們提供教育指導,但為了照顧觀點不同的家長和孩子,要求事先說明這些項目涉及性或避孕等題目,必須有家長簽署的同意書才允許女孩們參加。

   不可否認,這些題目雖然敏感,但確實是當代女性不得不準備的看家本事。其中很多知識技能不僅女孩們需要,就連我們大人可能都缺乏概念,應該重新學起。

   例如,女孩和女性是很容易受到性騷擾的,最常見的是語言騷擾(包括當麵、電話及網上語言),但女孩們能否識別哪些語言屬於騷擾?能否及時向成人報告加以防範?女童軍就有相關科目指導女孩們辨別恭維調情騷擾。這些界限並沒有絕對標準,按每個人的感受和環境,同樣的話語可能效果不同因此被歸入不同類別。但還是有一套大體規則可以遵循,女孩和成人們都應熟悉這些不成文的規則,才能保護自己,也避免侵犯他人。一般來說,恭維必須無傷大雅,使當事人和旁觀者都感覺良好和舒服愉快。美國人大多善於交際會說恭維話,這也是兒童團體從小培訓孩子們的社交技能之一。對於別人善意的恭維,也要回答適度才有禮貌。調情則私人化的多,通常在公眾場合(包括網上)公開調情並非有教養之舉。調情雖然屬於雙方樂意,彼此感覺尚佳,但卻可能引起旁觀者反感,明智者應該收斂,女孩子更應該從小注重言談高雅適度,隨意調情則會給人輕浮風騷印象。騷擾則指讓對方和旁觀者都感到不舒服的挑逗性言行,會給人造成身心和感情壓力,故意的語言騷擾已經屬於犯罪行為,因為不知這些規則而無意犯下騷擾也會引發很多麻煩或涉嫌犯罪。這幾類語言之間的灰色地帶不易掌控,有時二人打情罵俏屬於自願調情,但旁觀者卻可能忍無可忍,也可以控告是騷擾。這些生活中的遊戲規則,難道對我們成年人不是也很有用嗎?很多老中以為騷擾要有實際行動,對語言騷擾(尤其在虛擬網絡上)不以為意,稀裏糊塗有意無意地跨越這些界限,弄不好就可能觸犯法規。

   有人以為新時代的開放女性就該風流放蕩,語言舉止無所拘束,這完全是曲解誤導。作為女性,需要從小培養的氣質是:舉止得體,風度從容,智慧而有應變能力,才能既有吸引力又能保護自我。具有光榮傳統的女童軍,一如既往抗拒那些扭曲的不良意識,通過適合新時代的實用新項目,培養這一代新新人類的女孩們成為既有情有意有愛心,又品德情操高尚、言談舉止高雅的健康上進的新女性。

*麵對虛擬世界的挑戰*

    在如今的時代,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玩意,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困惑和危險。其中一項最大的挑戰,要算電腦網絡了。

    僅僅十幾年前,當女童軍編纂那套《現代問題》叢刊時,電腦網絡還處在新生期,誰也沒料到這東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尤其俘虜了e-時代的這代新新人類。因此,那套具有前瞻性的文獻盡管至今仍有效用,卻未曾提到網絡問題。女童軍總部的研究院近年大力進行關於網絡的調研,發現很多潛在危險因素,也製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新策略。

    根據調查,女孩的上網率比男孩還高,而且女孩子更熱衷於在網上交談、結友等社交感情活動,男孩卻更喜歡玩遊戲。約有三分之一女孩在網上受到過挑逗、騷擾或攻擊性的語言或暗示,使她們感到不自在,但卻很少有人向成人報告。究其原因,她們認為網絡的一切都是虛擬的,不會有什麽真正的危險。這種對虛擬世界的風險性估計不足甚至更加危險。女童軍的調研結果表明:女孩們尚未獲得駕照,就在網絡高速路上飛馳。

   不僅孩子連大人也有人認為,在網絡虛擬空間可以表現出平時在現實社會中不敢顯露的另一麵性格;也有人上網就是要批著偽裝虛情假意地演戲。實際上,根據調查研究,人們不可能偽裝得那麽徹底,也不可能將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劃分得那麽清晰。對於人格感情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兒來說,尤其不主張以假裝的人格出現,還是要真實對人(但不要提供真實個人信息)。因為這種假扮很可能造成自己的人格混亂,是青春期個性發育的大忌。

   有朋友的孩子曾說,他的高中裏有個韓裔男生,平時不會與人交往,整天不說話,不招人喜歡。但到了網上卻妙語連珠,非常有吸引力,同學們都不相信是同一個人。這個少年已經形成了分裂的雙重人格,試圖以網上人格彌補現實社會中無法滿足的虛榮心,這並不是好現象。對這樣心理發育偏差的青少年,還是要通過心理輔導和多參與人際交往來改善個性,而不能任由其在網絡上越走越偏。對於性格本來正常的青少年來說,也有可能從網上故意假裝發展到雙重性格而無法更改,因此應告誡他們不要這樣做。就是成年人,如果未經過專門的心理和技術訓練,也很難做到對多重人格把握自如,因為成年人也有不成熟的一麵,在虛擬世界的過度假裝也會引起失控。網絡犯罪大多是成年人所為,有些人是有意,也有些人原本無意,卻因失控而不知深淺地陷入其中,使他人遭受傷害、自己身敗名裂。

   據美國女童軍統計,隨著電腦網絡的日益普及,與網絡相關的罪行迅速增加。對於這個前所未有的新課題,人們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去對付其帶來的所有利弊。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女性更容易遭受感情上乃至身心上的傷害,因為女性更感情細膩而敏感,也較容易輕信。近年來少女和成年女性因網絡因素成為受害人的案例大大增加,而且涉及各個族裔群,尤其是上網頻率高的知識群體和青少年。美國每年都發生數千起女孩失蹤案件,其中約四分之一同網絡有關。不僅未成年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有因在網上結交來曆不明的損友,或陷入荒唐網戀不能自拔,而遭到誘騙迫害、發生精神病變、引起家庭糾紛、甚至幹出自殺或殺人的愚蠢行為的。虛擬空間照樣能引發真實的傷害和災難。因此女童軍總部格外重視嶄新的網絡課題,針對網絡安全對義工和女孩進行教育。

    在美國女童軍網站(www.girlscouts.org)上,有個女孩專欄,其中有一份《上網安全須知》(Internet Safety Pledge),是每個女孩(甚至大人)應該遵守的網絡遊戲規則。內容包括:未經家長或監護人許可,不得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如地址、電話號碼、學校的名字及地點、家長/監護人的工作地址及電話等)公布網上或傳遞給網友,尤其不可將照片公之於眾,不要告訴網友自己的真實全名等;也決不會與網上結識的網友見麵,如果家長同意與網友見麵,第一次一定要由家長陪同前去,並且一定要在公共場合;如果在網上或聊天室遇到有人出言不敬,不要回信並且立即通告成人;與家長商量,控製上網區域和時間,以免成癮;等等。

    女孩們如果事先了解這些,大多會對自己的網上行為有所約束,再結合前麵提到的戀愛預防針和區別恭維調情騷擾等言行的技能,檢點自己的網上言行,並能及時察覺潛在威脅,在虛擬空間的網絡高速路上駕駛也比較令人放心了。

   我當年就很擔心中學生女兒的網上安全,又提不出具體可行的建議,發現這女童軍的《上網安全須知》立刻如獲至寶,我讓女兒看並將其打印出來貼在電腦旁邊。女兒如何學習的我不知道,但她在個人網站和與網友溝通時,基本遵守了這些原則,不曾公開個人信息和照片,與無論男女的網友見麵都征得家長的許可,我們也陪著去當過電燈泡。如今,剛進大學的女兒的網上經驗甚至超過我們成人,還告訴我們公共論壇是最魚龍混雜的不安全之處,如果在上麵發言一定要格外小心。

   如今的網壇,流行莫名其妙的網語(Computer/Internet Slang),在青少年中尤其盛行,不懂這些的會被網絡精英嘲笑。英文與中文因語言架構完全不同,網語形式也差異很大,英文網語不僅如黑話”“暗號,甚至以怪癖符號表現得不象人類語言,但掌握了規律卻並不難理解。女童軍和一些進行網絡安全教育的機構,也對網語和各年齡階層男女上網心態進行分析研究,並鼓勵家長和成人們掌握一些網語規律和網民上網心態,以便監督了解孩子的網上行為和結交的網友是否安全。

    具有豐富少兒培養經驗的女童軍認為,網絡就像其它高科技新事物一樣,都有正負兩麵性。但不能因噎廢食,采取禁止孩子上網等絕對手段。這些新技術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不懂得如何應對,積極的態度是教育孩子和成人掌握網上交流的正當方法。隻要注意利用健康有益的資源從小正麵教育,在e-時代成長的這新一代人,會比前輩具有更豐富的網絡應變經驗。我們成年人,尤其作家長的,也不妨對比一下,自己是否懂得那些網上規則?在真實與虛擬世界中的表現是否足夠檢點?是否為孩子們做到以身作則了?

*吸收推廣多元文化*

    童子軍是國際性組織,因此廣泛了解世界文化一直是其活動重點。美國女童軍根據本國移民多元化的特點,一貫提倡了解、尊重、接受、容納各種文化風俗,拓寬女孩們的眼界與思維。

   每年的2月22日是全世界男女童子軍的懷念日(Thinking Day),這個以童子軍創始人貝登堡夫婦的生日訂立的節日,旨在讓孩子們關懷和幫助全世界人民、了解各國文化,頗有點培養國際主義精神的意思。全美各地的女童軍都會在這個日子前後開展多元文化活動,有的將少數族裔社區機構請進來舉辦講座或演出,也有的帶領女童軍們走出去拜訪各族裔社區,還有的由女童軍的女孩和成人義工自己選課題舉辦國際文化活動,更有些小隊開展募集財物資助貧困國家地區兒童的實際工作。

   若幹年前,麻州某鎮的女童軍就與新英格蘭穆斯林中心的婦女們聯合舉行活動,除了聽講該族裔文化傳統故事、試穿民族服裝、品嚐風味食品、學習樂器演奏和製作手工藝品外,也了解有哪些國家信奉伊斯蘭教及其宗教風俗。這些活動並非向女孩們宣傳該宗教理念,但卻讓孩子們從小了解世界上文化、信仰、風俗、傳統的多元化,以懂得如何尊重那些民族的習慣。例如女孩們通過試穿伊斯蘭民族服飾,了解到為何穆斯林女性要蒙住頭麵,就不會再覺得該民族的著裝奇怪了。這項成功的活動被當地媒體重點報道,也被全美女童軍樹為跨種族多元文化交流的典範。通過合作交流,也使穆斯林移民的女孩和成人有機會直接了解女童軍,並吸引她們加入該組織。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女童軍馬上對本組織的中東裔和穆斯林成員進行撫慰,並鼓勵各分會和小隊進一步與該社區團體開展交流,以摒除偏見,加強尊重,做到團結和諧。

    2003年,美國女童軍和芝麻街工作室合作,推出了《傻瓜——中國的暹羅貓》(Sagwa)節目。《傻瓜》原作是著名華人女作家譚恩美寫的兒童圖書,由芝麻街工作室改編成數十集的電視卡通片,內容都與中華文化風俗有關,一經上映迷倒全美兒童。那隻可愛的小貓傻瓜,把中華文化和你好謝謝等中文常用語帶給了美國小朋友。鑒於傻瓜迷以五至九歲的女孩為多,芝麻街工作室便聯絡女童軍這個美國最大的女孩組織,通過其龐大會員網進一步宣傳推廣。女童軍專門設計印製的慶祝中國新年節目小冊子,配合以傻瓜精美年曆,發送至全美各地的女童軍和一些亞裔社團。於當年春節期間,在全美國的孩子中掀起一股中華文化熱。女童軍也是首次將中華文化內容納入其正式活動。

    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調查,西語裔和亞裔成為增長最快的少數族裔,美國的人口結構日益趨向多元化。各行各業都根據這人口新動向調整市場服務方針,首當其衝的就是包括少兒組織在內的社會服務機構。

    美國女童軍順應這新潮流,也把西語裔和亞裔等社區作為重點發展目標,大力向他們宣傳本組織的活動,近年來少數族裔女孩和成人會員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麵,注重多元化的女童軍也向其內部引進各族裔文化,為職工義工提供了解拉丁裔和亞裔文化及如何在這些社區開展工作的培訓,並在女童軍活動內容中增添慶祝拉美和亞洲各國節日和文體藝術的項目。各地女童軍分會也頻繁與當地少數族裔社區合作,共同舉辦活動。

    為了有針對性地向不同族裔推廣宣傳,女童軍對美國的不同移民社區的需求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亞裔家庭普遍重視孩子的學業,亞裔女孩的學習成績和向往好學校好職業的上進心毋庸擔憂,但亞裔家長對孩子的社交能力與獨立性格培養重視不夠,造成女孩子通常個性內向,缺乏領袖技能和與人打交道的本領。而西語裔女孩卻相反,該族裔更重視培養女孩成為賢妻良母,卻不在乎她們是否獲得高學位,因此西語裔女孩子有機會參與多種社交活動培養女性氣質,很多人卻對上學讀書沒興趣。女童軍便取長補短,吸引亞裔女孩參與社交技能與社區服務培訓;而鼓勵西語裔女孩參與科學數學文化等教育性項目,讓她們認識到掌握更高等的知識技能的益處。

   自2002年起,美國女童軍舉行每年一度的全美西語裔少女代表大會,來自全美各地的西語裔和其它少女歡聚一堂進行交流,成為女童軍和拉丁裔社區的年度盛會。女童軍也準備在時機成熟時為亞裔少女舉行類似的全國性活動。

   在推廣多元化的過程中,女童軍不斷吸收各族裔文化中的優秀精華。例如,亞裔、西語裔、及伊斯蘭文化等都強調家庭觀念、尊老愛幼、敬重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亞裔、俄羅斯裔、猶太裔等重視教育;印地安人崇尚保護自然;非洲裔擅長多樣文體藝術……女童軍都用來充實其項目內容,並教育女孩和成人會員們取長補短。凡參加過童子軍者,都會對各國各族裔文化風俗藝術等有所了解,也會具有較寬闊的眼界,較懂得尊重容納不同族裔的文化習慣。

   記得多年前,我為一所公立小學講授中華文化,教二年級學生折紙。當問及有誰曾學過折紙時,一個小男孩舉手說他在童子軍裏學過。我當時就很有感觸:不少華人都在盡力傳揚中華文化,但勢單力薄能夠接觸的推廣麵很有限。然而這些項目一旦成為童子軍這樣龐大少兒組織的活動內容,全美國甚至世界就會有多少孩子能學到啊!因此,我後來很注重推行亞裔社區與主流組織的合作,介紹亞裔社區藝術家為女童軍等組織舉辦文化講座。我認為,有遠見的華人社區領袖們也應該主動致力與主流組織合作以互通有無,一方麵使我們社區的成人孩子獲得多樣化的教育機會,另一方麵也將我們的文化傳統通過主流組織廣為傳播,可以取得雙贏局麵。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