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拙心: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快樂?

(2004-04-03 19:05:57) 下一個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快樂? 拙心 在美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人麵對生活輕鬆並有追求快樂的態度;相對而言,中國人活得太沉重,缺少樂趣。 在圖書館借書時,圖書管理員笑著對我說:enjoy your books. 恍然中明白讀書原來是可以尋找閱讀的快樂。可惜自己借的全是toefl 之類的考試書,實在enjoy不起來。到美國博物館參觀,老師對我們說:have a fun! 又想起自己在國內帶學生到上海博物館走馬觀花,學生還拿著小本子記錄,因為回去還有作文要寫,他們自然快樂不起來。在餐館用餐,服務生對我說:enjoy your lunch. 還是想起國內的免費工作午餐,雖然不用付一分錢,可是抱怨的話還是不少,沒有感覺用餐是一種快樂。 。。。 對美國人而言,尋找快樂是做很多事情的動機。對中國人而言,做事情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快樂常常是一種奢侈。 中國人,你為什麽快樂不起來? 老祖宗教育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話在美國很難被人理解,為什麽要做“人上人”?美國有“平等”意識的傳統,我看美國人從白人到黑人,從男人到女人,從小孩到老人,從正常人到殘疾人都在爭取平等的權利。(當然不可能有絕對意義上的平等,但相對平等已經很難得了!)中國是沒有平等傳統的國度,先不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離我們畢竟久遠。就現在來說,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平等,孩子應該聽從父母的,父母總是為了孩子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也不平等。等好不容易畢業工作成人了,這總該平等的揚眉吐氣真正的做個人吧?可惜,在領導麵前你這平等的背脊是直不起來的,說話的口氣也不是說理直一定就氣壯。在工作單位很少有不對領導拍馬的,至少是無比尊敬吧?其實心裏明白,尊敬的不是人的德行,而是人的職位。領導喜歡人稱:“**校長,**董事長,**市長。。。”卻獨獨不喜歡人加上一個副字。 人如果不平等是不可能快樂的。 在不平等意識下壓製了幾十年的靈魂是不可能讓平等種子發芽的土壤,就是這樣周而複始的怪圈,中國人始終直不起平等的脊梁。 不平等的靈魂是沒有快樂可言的。 再談苦樂。“吃得苦中苦”,可是我們總不能自討苦吃吧? 我們過多的強調求學,為人處事的目的性,而忽視追求過程中的樂趣。所以當我們達到目的卻往往陷入空虛,往往有些中國人有了所謂的成功人生卻發現自己活得比失敗的美國人還要苦悶。 先說求學吧。我不談教育體製,我隻說求學的苦樂。對中國學生而言,苦是多於樂的。我曾經擔任中學畢業班的班主任,學習考試的流程我一清二楚,不說做不完的試卷考不完的試。我隻說,從來沒有老師會對學生說:“學得快樂,考得快樂”。老師隻是教導學生:“讀書能不苦嗎?不苦讀你能上好的大學嗎?”談的還是苦和求學的目的性。有一件實在好笑的事情,班會上討論“上課的時候太困想睡覺,怎麽辦?”有人說吃紅辣椒,有人說洗冷水臉,還有人說“頭懸梁,錐刺骨。”在我看來,“頭懸梁,錐刺骨”的行為多少有點自殘自虐的心理變態。想睡就睡吧,為什麽學得那麽痛苦?學得那麽不快樂?學得那麽不健康?在我看來我們的學生犧牲太多,就是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卻往往喪失健康的心態和追求快樂的本能。最近馬加爵的悲劇在我看來根源就是不平等和沒有快樂的結果。如果馬加爵感受到平等他不會殺人,如果他快樂他不會反對社會。 沒有人會忘記黑色的七月,沒有人會忘記如山的考試卷子,沒有人會忘記學習就是苦的體會。當我們十年寒窗苦讀最後隻剩下這些不快樂的體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感到我們的生活太扭曲?當我們的學生對求學的回憶隻是考試和練習的痛苦,我們這些為人師表的是不是感到巨大的悲哀? 除了考試,除了上大學,人生本應該有更美好的情感體驗,那就是體驗求知過程的快樂,生命本身的美麗。對學生來說,求學應該是快樂的,充滿新奇的。可是,求學對我們而言是無窮的考試從中考,高考,到以後的考研,考托考寄,乃至職稱考試。為得是證書和學曆,快樂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人生是不是可以將快樂忽略不計呢? 人生是不是可以將快樂忽略不計呢? 再談工作,在美國我基本上沒有遇到美國人對我抱怨工作,哪怕是失業也沒有抱怨的。他們的工作的態度似乎很單純,隻是賺錢和快樂而已,如果幹得不開心就辭職。在中國,一方麵是過度扭曲的事業心,另一方麵是毫無樂趣可言的牢騷和抱怨。人與人從進單位開始就爭,爭職稱爭職位爭收入,爭到後來肯定人與人的關係複雜緊張,工作自然是缺乏樂趣可言。 母親是小學教師,在電話中沒有一次不對我抱怨。她抱怨要備十二種教案,我聽了很困惑,有功夫算多少種教案還不如把事情做好算了,何必給自己心理負擔。美國老師自己往往還要自己編一些教材,也沒有什麽抱怨還忙得很開心。母親還和我抱怨,說自己班上的平均分比別班少0.01分,不是第一名。我想那更沒有必要了,懂的教育規律的人都應該明白,語文多3-5分是不代表什麽的。教育是“百年大計”長期長效的事業如果淪落到流水線上的標準操作,這按分數排名次實在是很可笑。如果校長為分數排教師的名次和收入,那麽這個校長應該第一個下崗。 我說:媽媽,你做的這麽不開心,還是退休吧。 “不行,我現在好歹還多一千多塊錢。”母親一口回絕我讓她更不快樂的建議。我估計我媽將來還是不會快樂,因為她已經不知道什麽是快樂。 中國人的心態很不健康,那是一種缺少快樂的灰色心態。我就說同樣超市的工作人員吧,在美國我們家附近的一家超市,我常常遇到一位跛足的年輕男子,每次我去買菜,他總是很誠懇的問我要不要幫忙,每次都是很熱情的忙著在中國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工作。可是他是快樂的,因為快樂是無法假裝的,快樂不快樂是騙不了人的。而上海超市工作人員的臉往往是灰色的,我知道他們也許擔心下崗,我明白他們每個月的工資也許隻有800元,美國超市一小時也就8元吧?為什麽美國人的臉看上去更明媚一點?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快樂? 不完全是經濟收入,社會保障的問題。我總覺得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問題。 都說助人為樂,在美國真正感到助人為樂隨處可見;中國有,但不多。就說自願者吧,我在美國到處看到誌願者。我們家附近的大圖書館隻有館長一個人拿錢,其他都是誌願者。我去參觀Pittsburgh的landmark,也是誌願者為我們做導遊。我想學英文,還是誌願者為我每周上兩次四小時的課,分文不取整整一年直到我放棄。在醫院,在學校,在社會的個個角落隨處可見誌願者的蹤跡。美國人做誌願者是從奉獻和感受快樂的角度出發。每次我對我的tutor 表示感謝的時候,他總是說:I enjoy it very much.並告訴我,他如果不快樂,是不會繼續教我的。 美國有許多非盈利目的的機構。比如WQED電視台沒有廣告,節目是很經典的,靠的是donation,政府和社會各界機構的幫助。還有AAA, 一些不盈利的銀行等機構。似乎在殘酷的資本主義商業競爭下還有脈脈溫情的一麵。而現在的中國似乎利高於一切。 我常想,有一天我回到中國,我一定辦一個誌願者的機構,免費為很多人服務。可是我又擔心我的同胞認為我的腦子壞了。在中國我也做過誌願者,遺憾的隻是擺擺樣子,我從來沒有幫任何的學生免費補過課,家長也不願意請不要錢的家教。他們往往迷信錢收得越多,補課質量也越高。其實學習是靠補課嗎?最重要的是誘發學生求學的興趣,讓他們自發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快樂是唯一的動機。 快樂就好象心中活潑潑的泉水,因為有了快樂生命才顯得有意義,才顯得美麗。 中國人,你為什麽快樂不起來?讀書難得快樂,工作難得快樂,有人說等我退休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可以快樂了。 我想說的是,一個不快樂半生的人是不明白什麽是快樂的,還有錯過半生快樂的人是不是對生命資源最大的浪費? 在馬路上看美國人和中國人。美國人的笑容比中國人多一點,美國人的背脊比中國人挺一點,美國人邁的腳步比中國人大一點,美國人的幽默也比中國人多一點。。。隻是因為他們比中國人更理解生命最美麗的一麵,那就是尋找快樂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尋找快樂的人生才是明朗的人生。 中國人,我們什麽時候也能快樂一點? (寫上麵的內容絕對沒有不喜歡中國的意思,我是中國人我喜歡中國我更承認我有很多中國人共有的毛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