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四 月:伴我成長的老歌

(2004-02-06 10:10:22) 下一個
伴我成長的老歌 ·四 月· 最近與網友一起討論老歌,想起一些故事、發了一些感慨。 1。“紅星照我去戰鬥”與李雙江 小時候最羨慕的是潘冬子,機智勇敢人小辦大事。電影“閃閃的紅星”看了好幾遍,那時候看電影好像集中注意力來區分好人壞人,裏麵的歌“紅星照我去戰鬥”倒是印象不很深,因為還沒學會欣賞歌曲。 李雙江的姐姐,跟老媽一個單位。我家住4號樓,她家住5號樓,挨著。那年春節,工廠照常在俱樂部裏開聯歡會。大人手風琴、唱歌、跳舞,我們小孩子也排練節目。我好像又是跳群舞“我愛北京天安門”,連著好幾年都是那個節目。跳完以後跑下舞台美滋滋地坐在老媽身邊,因為每年隻有這一天畫著紅臉蛋,穿著紅衣紅褲的演出服,特臭美。 氣氛逐漸熱烈,一般最好的節目總是在最後嗎。那天壓軸戲是一位身穿軍裝的英俊叔叔(那時李還沒有發福)。一開口就震住全場,嗓子那個亮,吐字那個清。掌聲那個雷動,觀眾不讓他下台啊。唱啥歌我都沒聽懂,一直到最後一首。“小小竹排向東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我特天真地對老媽說,“這個叔叔唱得跟電影裏一樣。”老媽說,“傻孩子,電影裏就是這叔叔唱的,叔叔叫李雙江,北京來的,記住了啊。” 2。“哈爾濱之夏”音樂會 再後來,從79年開始,恢複了中斷12年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全國都很有名。據老爸說文革前61-66年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就是他們上大學時的最愛了。早期那幾屆音樂會,恰逢改革開放以後的文藝複興時期,知名藝術家濟濟一堂。很多場次都是在公園的露天舞台,讓我們領略了很多大腕的風采。老一輩的有張權、羅天蟬、郭頌等等,後來的新秀鄭緒蘭、關貴敏等等。不過的不過,看得最多的還是有李雙江參加的演出。這應該算是我最早的追星經曆吧。 除了看李雙江,還有幾個印象深刻的保留曲目,郭頌“烏蘇裏船歌”、羅天嬋“塞北的雪”都是哈夏音樂會最受歡迎的,當然因為是歌唱北方了。最有名的還是後來由鄭緒蘭在記錄片“哈爾濱的夏天”裏演唱的歌“太陽島上”,紅遍全國。“美麗的夏日裏,天空多麽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麽另人神往。。。”幾乎成了哈爾濱市歌,連續好幾年,夏天的鬆花江邊天天都在放這個曲子。那支歌當時吸引了多少國內外會議、投資項目到哈市,為旅遊事業經濟建設作的貢獻大了去了。鄭緒蘭還因此被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3。“我的祖國”與郭蘭英 我覺得粉碎“四人幫”後、改革開放初期,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剛剛被解放出來的文革前的老歌。比如50、60年代的優秀革命歌曲、電影插曲。印象最深的是郭蘭英和她唱紅的老歌。 那天又聽了幾遍郭老“我的祖國”和“南泥灣”,味道就是純正。她當年號稱“金嗓子”,甜甜的聲音裏還是真帶著一股金屬般的脆生。這些年下來,一代一代的民歌看家花旦都變了味道。李穀一剛出名的時候在重拍“東方紅”裏麵唱南泥灣被譽為小郭蘭英,可是後來走了輕音樂的路子。BTW,聽說郭蘭英、李穀一保養嗓子的秘訣是吃辣椒,牛! 又聽一遍彭麗媛和宋祖英唱的“我的祖國”和“南泥灣”。怎麽說呢,也許嗓音更圓潤。可是聽著就不那麽原汁原味的,就象來美國以後在餐館裏喝的甜不唧唧的ICE TEA,或者港式的奶茶,雖然也好喝,可不是茶的口感了。 為啥呢?我想郭蘭英前輩在舊社會受盡苦難,對共產黨新中國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歌聲裏麵有真情吧。想那彭麗媛和宋祖英都是我等蜜罐裏泡大的新一輩,唱革命歌曲自然也攙進去了甜蜜、奶油味道。 4。“花兒為什麽這樣紅”與金童玉女 說起來電影老歌,想起一段故事。我們小學畢業典禮,有一段是各班出一個節目。我們班的班長,是有1/4俄羅斯血統的混血兒。比我們都大兩歲,略顯成熟,那時決對算得上一個小帥哥了。班上一個女孩小影,是發育早的漂亮女孩。那次他們倆代表我們班出節目,忘了是老師沒有好好監督排練,還是兩人臨時偷梁換柱,一張口唱出了“花兒為什麽這樣紅,為什麽這樣紅,哎。。。紅得好像。。。” 你還別說,這兩個台上形像及其般配,光彩照人,整個一對金童玉女。 這下可炸了鍋了。那時候多保守啊,小孩子豈能唱這等情歌?我們在台下莫名其妙地興奮,嘁嘁喳喳議論的,起哄打口哨鼓掌的。老師們在那研究對策是否應該讓他們下台的,亂作一團。反正那天的典禮就記住這件事了。 金童玉女果然都是早熟,初中雖然跟我不是一個班,但是經常聽說他們約會談戀愛的“緋聞”。那時候男生女生都不碰手不說話,懷疑他們是怎麽進行的?有同學在放學的路上就調侃阿寬,“阿米爾,衝。”成了我們放學路上的一景。金童玉女後來都上了技工學校當了工人,而且他們都早婚。我大學畢業忙著出國的時候,20歲出頭的他們就已經前後結婚了。隻是不是他倆結婚,而是分別娶嫁它人。 要說呢,“花兒為什麽這樣紅”還真是我印象中最早知道的情歌,也許是因為這段故事記憶深刻吧。 5。80年代初的流行歌曲 日曆翻進80年代,流行歌曲好像進入了信息爆炸的瘋狂時代,或者我們上了中學以後進入了信息吸收的黃金年齡,感覺就是目不暇接。 80年代那會兒,常搞一些專業或業餘的歌手比賽。比賽通常分三組,民族、美聲、通俗,經緯分明。前一陣回頭聽了聽德德瑪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帶著內蒙草原遼闊、豪爽的風情,應該算是美聲唱法唱民歌了吧?自己又遛噠到泡網音樂網站,聽了幾段近年來歐洲流行的黑暗金屬樂詮釋的歐洲中世紀民謠,古樸、宗教傳說色彩濃厚。這個大概就是有民族性才有生命力吧?當時通過觀看那些歌手大獎賽,還真是接觸了許多優秀的新疆、蒙古、雲南加上東北的民歌。後來也認識了專門收集、整理民歌的西部歌王 -王洛賓。他的那些優美的民歌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感動了幾代人,真是不朽的傳世之作。 純粹的美聲,包括交響樂,意大利歌劇,我一直沒有培養起情趣來。也許是受父母欣賞品味的影響,感覺那些音樂形式就是為了正襟危坐在音樂廳裏欣賞。而最能打動我的還是那些所謂的“通俗”歌曲或者叫做“流行”歌曲。那種直舒胸懷的表達方式,聽歌時經常有跟著唱出來的參與感,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欣賞和共鳴是不同層次的感動。 6。“童年”與“遲到” 那時很紅的流行歌曲,天天在收音機、電視、演唱會裏出現的有李穀一演唱的眾多作品。“鄉戀”曾經因為氣聲、顫音唱法引起轟動和爭議。蘇曉明的“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曾是我的最愛。她們都是人氣很旺的歌星。可是的可是,我們最受影響的卻是隔岸刮來的台灣校園歌曲之風。最喜歡的是成方圓唱的“童年”,因此認識了羅大佑,而一直到現在都是他的fan。“童年”絕佳地描寫了我們當時的成長心情。 “什麽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那天我們在一起回憶到張行。他可以算作是大陸最早的原創流行歌手之一。也是當時的另類了,工人出身,業餘歌手。他的那首紅遍全國的“遲到”當時覺得特野性張狂,頗具叛逆精神。。。現在聽來卻感覺一般。 當時我們拿這首歌來劃分工廠大院裏的好孩子壞孩子。哼這首歌兒的都是吊兒郎當不好好學習,書包裏藏著菜刀逃課打架的小流氓。後來都沒有考上大學,混進了工人階級隊伍。我們當時都是躲他們遠遠地,有時還躲不開。 我家樓下住的一個男孩,比我大三、四歲,姓田。我放學經常被以他為首的幾個小流氓堵在樓道口,不讓回家。他們嘴裏得意洋洋地唱著“遲到”-“噢,我比你先到。”田是家裏唯一的男孩,上麵兩個姐姐。其實他很聰明,小時候功課一直很不錯,我老爸還誇過他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可是後來不知怎麽就成了流氓團夥的頭頭,打群架出人命被判了無期,也算是遠近聞名的一個壞蛋了。這個家夥害他老媽一下子頭發全都變白,連累兩個姐姐出嫁也受到影響。對“遲到”這首歌的印象,可能跟對他的記憶有關。 現在想想,我們小時候的同學玩伴基本上可以用當年唱的歌來分類。唱“花兒為什麽這樣紅”的後來都成了過日子、奔小康的實惠階層。唱“童年”的都像我一樣離開家鄉上學出國、南下深圳,越跑越遠。唱“遲到”的大多蹲監獄、判刑,當然也有後來成大款的。嘿嘿,真有趣。 7。崔健與搖滾 高中那幾年天昏地暗學習來著,唱的什麽歌都被滿腦子的數理化衝淡了,反正就是港台流行塞了一堆。 剛上大學時印象最深的是崔健。80年代中期,他當時在社會上並不是很紅火,但是在各大學校園裏卻極其出名。經常帶其它幾個歌手光顧我們P大校園,在禮堂裏演唱。“腳下的地在走,身邊的水在流,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確實吼出了大學生們一無所有的狀態和總要追求的心態。現在依然記得那個抱著吉它在台上瘋狂跳躍的略顯瘦弱的身軀,和那個震撼人心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節奏 -“一二三四五六七”。。。 當時覺得崔健的歌比較硬,是屬於“世上最堅強”的男生們的,而我們“世上最善良”的女生們,還是更多地聽著港台靡靡之音。初戀的時候在聽鄧麗君的“又見炊煙升起,霧色罩大地。。。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隻有你”。失戀的時候在聽羅大佑的“如果我們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難改變,至少我還擁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顏。。。”崔健那時候以音樂科班的身份玩搖滾好像不太入主流。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和崔健的歌最有共鳴。 前一陣老鬼、活著回顧被我忽視的崔健早期作品,才發現老崔的另一麵。“浪子歸”嚴格意義上講不應該算搖滾。“又推開這扇籬笆小門,今天我歸回。”溫柔得一塌糊塗,簡直不象崔健。聽到“妹妹叫我一聲哥哥,我卻不回頭。。。”心跟著一顫。當年校園裏唱這首歌,準是蒙誰誰暈。 目睹“大陸搖滾之父”的早期風采,並成了崔健fan,是一件幸事。 8。“青春”、沈慶與校園民謠 大學高年級以後忽然發現校園裏湧出很多學生歌手。他們也許是受崔健的影響,自寫自彈自唱。我們經常在逃課、逃晚自習的時候圍坐在圖書館前的草坪上聽歌。有時則是比較正式一點地在禮堂裏演唱。那些歌基本都是一色的吉它伴奏,簡樸的音樂,校園生活的歌詞。雖然略顯幼稚,我還是很喜歡這些來源於我們生活的歌曲。 那時候也出現了一些“明星”校園歌手,而我一直認為他們就是在玩票,所以並沒有認真地追星。後來真的有很多“歌手”退學,包括我們係上一個同年級的同學。他大四時候離開的,參加一個樂隊,走上了音樂路。當時還替他惋惜。多麽不容易考進這個校園,早知如此,當初幹嘛不學音樂? 畢業前有一天又被好友拉去聽歌,是她崇拜的一個校園歌手演出。前麵幾首都一般般,沒有留下任何印象。最後歌手說,“下麵演唱一首朋友的新作‘青春’”。雖然這個歌手後來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樂隊成員,我那晚卻隻感動於這首“青春”。淡淡憂傷的旋律、淡淡憂傷的歌詞,“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飛雪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記錄了我們當時即將結束大學生活、走上社會前的複雜心情。因為這首歌帶來的感動,記住了作者沈慶的名字。 94年,第一次回國探親,聽見滿大街都在放老狼“同桌的你”。中學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因為不識這首歌被大家嘲笑為美國回來的老土。妹妹也堅決地要給我補課,買了一盤帶子讓我聽。那就是“校園民謠”(1)。裏麵聚集了很多校園經典,如“同桌的你”、“寂寞是因為思念誰”、“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我聽著似乎都耳熟,好像當年坐在草坪上聽的那些歌是一路。。。一直聽到那個“青春”。嗬,在外麵苦了幾年,這次再聽這歌,更感動於這兩句“帶著點流浪的喜悅/我就這樣一去不回/沒有誰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澀滋味。。。”個人觀點依然認為“青春”是校園民謠的典範。 我又讀了讀盒帶介紹,感情真是那批校園歌手。再見老朋友時我就侃侃而談了,當年我聽這些歌的時候。。。曉鬆是從我們隔壁Q大學退學玩音樂的。。。沈慶、老狼說不定哪次在草坪上給我們彈唱過呢。。。我也非常自豪當年慧眼識“青春”,認沈慶。 再後來的校園第2集裏,有一首“流浪的承諾”還喜歡,尤其這幾句“想看看你現在流浪的生活/是不是像從前一樣的寂寞/我的歌裏有個你曾經心碎過/我的歌裏有個我為你削蘋果。。。”第3集裏就沒有什麽留下印象的好歌了。無論如何,當年的那一批校園歌手裏,走出了高曉鬆、老狼、沈慶,我們有了自己同齡的音樂代言人,還是值得慶幸的。同時我也在想,那些沒有成功的歌手們,包括我的那位同學,他們現在都在作什麽呢? 沈慶後來的那些歌,比如[這麽多年以來]裏的“對鏡梳妝”、“離別歌”、“最後”等等,首首厚重深情。尤其那天老鬼推薦的“歲月”,其中的“總會有一些簡單的遺憾/簡單的一如從前/總會有一些一些改變/隨著這歲月變遷。。。如果是一切還能從前/把如果能再說一遍/我仍願意再許下心願/陪著你直到永遠。。。”不負我望,十年以後還能寫出我的心聲。也許因為現在過了憤世嫉俗的年齡,更欣賞這種懷舊溫情的音樂。 9。那英/一些感慨 那天提起了那英,恰好是我最喜歡的女歌手之一,就說兩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直到我出國之前,從刮“西北風”開始出現了很多豪放型的女歌手。我記得當時最火的有田震、韋唯等等,那英好像隻是二流。這些年下來,那英成為天後,我覺得那英不僅嗓子好,用嗓子的技巧尤其妙,從她的歌裏能聽出一個女人對真愛的追求和呐喊。最喜歡那英的那首老歌“霧裏看花”:“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那天和就這麽活著、老鬼在一起感慨大陸原創流行音樂的滄桑,才觸發了我寫這篇回憶。有時為自己的老化而感到淒涼了,更為那些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恐龍的歌手們感到絕望了。 感觸於流行歌曲的商業包裝問題。在這一點上港台歌星們真是比大陸早期那些歌手們占優勢多了。一個例子就是那英和王菲。雖然不能否認王菲很有才氣和個性,成功是必然的。但是總覺得她身上港式的商業包裝和炒作味道太重了。象我年輕時候是沒有什麽特別品位的普通聽眾,真的是隨波逐流,認為最時髦的就是最好的,腦子裏亂七八糟的灌了許多。多年以後回頭再看時,才過濾出來有哪些歌被歲月流逝而衝淡甚至遺忘,又有哪些歌雖然當時並不那麽popular,可是心靈的感動至今都能感受。於是就剩下了崔健老狼沈慶那英等等。 我們有幸見證了一代大陸流行、搖滾、校園音樂的誕生、發展,記錄了我們成長的心路曆程,找到共鳴,這就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了。尤其是所謂的雙搖——搖滾和校園民謠——更感覺親切,找到了identity,歸屬感吧。下一代將會出來什麽流行音樂,我們又如何去理解新的音樂語言,都是未定。我也不操心那個,就有這些聽就夠了。貓王的歌、BEATLES的歌不是一遍一遍地翻出來再版嗎?鬧不好這些80-90年代的經典也會這樣不朽呢。我們20歲的時候聽著歌唱青春,40歲的時候翻一遍祭典青春,60歲的時候再翻一遍懷念青春,80歲的時候最後翻一遍忘掉青春。中間再附庸風雅地聽點別的,一輩子就打發得差不多了。寫完全篇作業,忽然感到是這樣的:音樂恰如人生中很多其它的事情,看上去紛繁錯雜,實際上能留下來的感動卻很少,需要珍惜! ***************************************** 本文係網上好文摘選.請作者通過E-mail聯係 bmnr@dreamschool.com . 謝謝! 北美女人創作群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