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則安:十三歲懷孕生子- 美國公立學校的青少年問題

(2004-02-05 15:01:10) 下一個
十三歲女生懷孕生子 - 美國公立學校的青少年問題 則安 我來到美國這幾年, 先是當學生, 然後是當老師, 所見所聞及親身感受也算是豐厚, 但是最令我關心和擔憂的還是美國公立學校的青少年問題。 一.青少年的早戀 早孕 愛麗婭是我所教的英語中級班的一位高中三年級女學生。 她平常話不多,長得倒是挺文靜, 但是經常缺課, 學業也沒有什麽長進。有一天課間休息時, 我看到她在與同學傳看一本像冊, 就好奇地湊了過去。當翻看到她和一個兩,三歲的男孩的合影時,我就隨便問了一句:“他是你的侄子嗎?” “不, 他是我的兒子。” 她自豪地回答到。 “什麽?你的兒子?”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那男孩子的確是她的兒子。 愛麗婭今年十六歲, 兒子已經三歲, 那麽她早在十三,四歲時就懷孕了。 孩子現在由愛麗婭的母親照顧, 而其父親卻已不知去向, 愛麗婭和她新的男朋友住在一起。 再問起她當媽媽的感受時,她一臉的稚氣, 好像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並沒有責怪她, 她畢竟自己還是個需要父母照顧的孩子。 美國青少年的早戀和早孕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尤其是在高中階段, 沒有交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學生為數很少。剛入校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還算單純, 可是半學期不到, 他們當中許多人也加入了早戀的大軍之中。 馬瑞歇爾曾經是我非常賞識的一個男孩子,高高的個頭, 剛入校時是十四歲, 顯得有些靦腆,不大愛講話, 但是聰明好學, 課堂表現出色,學習成績在班裏也是名列前茅。他不僅在學校是個好學生, 在家裏還是媽媽的好幫手。 可是好景不長。 第二個學期開學之後, 我發現他完全變了個人。 上課不但注意力不集中, 還時常撒謊, 插嘴, 打斷我講課, 作業也不能夠按時完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對他的變化我感到十分震驚, 幾次找他談話, 他都不肯講實話,後來無意中聽到他的朋友說他失戀了, 女朋友離開了他和別人好上了。他 因此而自暴自棄,對什麽都不在乎了。後來他升入高中二年級, 我曾好幾次碰到他課間在教學樓的走廊裏與女朋友擁抱接吻。不知他是否有了改進。 若虎來自南美洲的貝 魯,十八歲, 我教他的時候他已是高中四年級, 馬上就要畢業了。 他的英語基礎很好, 尤其在寫作方麵, 頗有一些獨到的見解 。從他寫的日記當中, 我了解到他一直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女朋友而萎靡不振,終日痛苦。我就通過批改日記和麵對麵談話的方式不斷地告誡他要珍惜高中時代的大好時光, 甚至給他講述在中國高中生們是如何拚搏考大學的, 期待著他能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 然後繼續上大學。 但是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對牛彈琴,對他絲毫不起作用。 我曾經問過他交女朋友對他來說比他的前途還重要嗎? 他卻說沒有女朋友的生活是沒有意思的, 對他來說愛是第一位的。 我在心裏納悶: 他能理解什麽是真正的愛嗎?我倒是衷心地希望他能找到他所需要的愛。 男生早戀的成功與否還不會給他們自身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令人同情的是那些早戀或早孕的女生。她們自己還沒有脫去稚氣, 沒有一點生活經驗,甚至還不能真正理解 “ 結婚, 夫妻”這些詞的字麵意思, 卻過早地背上了家庭或者撫養孩子的重擔。 僅我所教的兩屆學生當中因為懷孕而輟學的女學生就有兩個, 而挺著肚子堅持上學的準媽媽們也不稀罕, 更可悲的是她們當中許多人懷了孕卻不知道孩子是誰的, 有的雖然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 對方卻不肯承擔責任。 懷了孕之後能與孩子的父親結婚的女生算是幸運, 但是由於小夫妻雙方在生活方麵缺乏經驗和責任感, 婚後悲劇常有發生。 一個十七歲的女學生在結婚之後不久就成了寡婦,她的丈夫是因為酒後開車出車禍而死的。 她自己沒有經濟收入, 既要上學又要照顧不到兩周歲的孩子, 還要花錢請保母, 生活十分艱難, 曾一度落到棲身於難民營的地步。 她的英語老師坎樸小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 對這個學生的遭遇極為同情, 於是便通過教會在聖誕節之前給她申請到700美元的救濟, 而女學生在拿到錢之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坎樸小姐現在每每提到她, 總是禁不住要唉聲歎氣。 介於十三歲和十九歲之間的青少年在英語中稱作“teenager”, 這是個讓每個做父母的都感到頭疼的階段。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逆反心理。 他們極力想掙脫父母和家庭的管束我行我素, 卻又不知該往何處走。美國是個移民國家, 不同國家的人在遷往美國的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 亞裔移民中絕大多數家庭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前途,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盡管如此, 反叛的子女也大有人在。 剛來美國時曾經聽朋友說過, 他的鄰居也是中國人, 女主人每天早上要盯著處於teenage 的女兒吃完避孕藥後才允許她去上學。我打工時認識的一家老板娘是韓國華僑, 女兒男朋友交了無數個, 墮胎也墮了好幾回,可就是不知悔改。 其繼父萬般無奈要把她攆出家門, 她卻找來了學校的社會服務人員來做她父母的工作, 結果反倒成了父母的不是。我們中國人有句俗話, “不打不成器, 棍棒底下出孝子 ” , 而在美國打孩子是要觸犯法律的。 孩子們受的是美國教育, 知道該如何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我自己的兒子還不滿十一歲, 就曾經開玩笑地對我說:“ 媽媽, 你要是打我, 我就打911報警。”讓我聽了哭笑不得。 來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麵還比較容易達成共識,若是雙方屬於不同的文化, 那對孩子的教育則難上加難。 我的菲律賓女同事為她剛剛進入teenage 的女兒傷透了腦筋 。 同事的先生是美國人,也從事教育工作。男的主張讓女兒順其自然地發展, 女方則硬要按照自己的文化觀念來管束她。兩人經常為教育孩子的方法問題大肆爭吵, 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對於學生早戀早孕的現象學校也在盡力想辦法解決,比如, 開設生理課, 向學生宣傳其造成的不良後果; 經過培訓的專職人員經常找懷孕的女學生談話, 並進行家訪,幫助家境貧寒的學生收集嬰兒必需品等等。 但是這些辦法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談戀愛懷孕校紀校規上沒有明文禁止, 一旦學生懷孕了學校反而從各方麵給予照顧,比如, 學校禁止學生在教室裏吃零食喝飲料, 而對懷孕的女學生就可以破例,原因是胎兒需要營養。 這些做法無疑助長了早孕早戀現象的發生。 就拿我所在的學校為例,走進校園,隻要不是上課時間, 你隨處都可以看到男女朋友擁抱接吻的場麵。 起初, 我看到這種情形還極不習慣,久而久之, 也就不再去計較, 因為這裏畢竟是美國! 二. 學習缺乏動力 學生的來源以及他們的家庭經濟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我所在的高中學年伊始總是要搞一些對新生的培訓, 在與學生們談起他們到美國來的主要原因時,絕大多數人 的回答是“美國有自由, 生活好, 賺錢的機會多。”而事實上,美國是一個“大魚吃小魚, 適者生存, 優勝劣汰”的社會, 你要在這裏站住腳, 必須要在各方麵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對移民來說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是根本。 遺憾的是,由於年齡和社會經驗有限, 這些孩子還很難理解這個現實,他們當中很多人的父母親沒有受過什麽教育,不懂英語, 所以在家裏對孩子的學習不僅無法指導,還給孩子無形當中樹立起反麵榜樣。 我教的英語初級班有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子,父母親是墨西哥移民, 他卻出生成長在美國,雖然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其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僅相當於小學二,三年級的水平。 他對上學幾乎沒有什麽動力, 經常有意遲到缺課, 即便能正常到校上課, 對課上的作業也很難獨立完成, 抄襲倒是他的拿手本事。我曾多次給他談話, 並警告說如果他再這樣下去我就要通知家長, 而他卻一臉的 不以為然,並且在班裏公開宣稱:“ 我爸爸媽媽知道我的情況, 他們根本不管我, 我在學校是個失敗者, 我以後也讓我自己的孩子當個失敗者 。” 盡管他說這話時的神情像是耍貧嘴, 開玩笑, 但是不難看出家長對他的負麵影響。像他這樣學業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欺騙撒謊, 自暴自棄的學生在我的學校有相當一部分。 有一位女生因為缺勤太多已經留了一級,每次問起她為什麽老是曠課, 她總是能給你說出一百條理由,並且還不時地保證決不再犯了, 可就是不見改進。 還有些學生表示願意上學是因為學校免費提供午餐。 少數學習較努力的學生, 他們的學習動力則來自於物質刺激或者金錢獎勵。 阿爾波多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在我班上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突出,還聽到別的學生講他很有錢, 對此我曾感到好奇,經過了解得知, 他除了上公立學校之外, 還在私立學校學英語,我問他為什麽要上兩個學校,他說他在學校每次考試隻要是得了“A”, 他媽媽就會給他一定數目的錢作為獎勵,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掙很多錢, 然後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本來以為他家裏很富裕, 其實不然。 他的親生父親在他五歲時得癌症 不幸去世,留下他和妹妹, 母親後來改嫁, 雖然和繼父兩人都有工作,收入卻並不高。金錢獎勵從長遠來看不一定是好辦法, 但是阿爾波多的父母親至少能認識到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 這要比那些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的家長要強得多。 看到並且親身體會到美國公立學校青少年的種種問題, 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在中國所受的傳統教育。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開設德育課, 老師教導我們要 “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德育, 智育, 體育” 全麵 發展, 在家裏, 父母叮囑我們要聽老師的話, 努力學習, 當個好學生。 學校和家長雙方的目的是一樣的, 那就是要使我們從小就樹立起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和對自己, 對家庭, 以至於對社會的責任感, 把我們培養教育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事實證明,這些觀念的灌輸使我們受益終生。無論走到哪裏, 我們都是最優秀的。 回到美國公立學校的現實, 孩子們所缺乏的正是這種最基本的人生觀教育, 盡管在小學階段老師會在課堂教學當中穿插一些道德倫理方麵的教育, 實施一些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辦法, 但是從美國整個教育體製來看,學校不開設德育課, 根本就沒有一套係統的, 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 美國人都偏重於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和創造力, 卻忽視了對他們的“德” 的教育。因此帶來的惡果是, 自由散漫, 自以為是,缺乏責任感。 這樣的行為方式何以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很多人曾幼稚地認為, 亞裔學生學習成績好是因為他們聰明, 為什麽學校不想方設法多招一些這樣的學生以提高教學質量呢? 答案隻有我們自己心裏明白。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取決於家長和學校雙方麵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 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僅僅強調老師去教, 而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學,顯然是孤掌難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