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日子

歲月載著記憶,說慢也慢,說快也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美國學校

(2006-12-12 13:55:50) 下一個
寶寶上學了! 美國的公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一般都是按居住區域劃分的,也就是說,孩子們隻能到他們所屬的居住區的學校上學。我們所屬的獨立學區,為了滿足學生想到區域外學校上學的要求,允許一些學校通過考試招收一些居住在校區外的學生。招考工作一般在春季進行,寶寶到來時,已經錯過了考試時間,於是就給她報了附近的一所學校。
老師是一位年輕漂亮的白人女性,有朋友告訴我她對華人有歧視,所以我有些擔心。剛到一個新的學校,又是英語環境,為了不讓寶寶太緊張,我每天都將寶寶送進教室。每天早上全家一起出門,把車停在學校對麵的小停車場,我牽著寶寶的手過馬路,送她到教室門口,跟老師談談她昨天在學校的表現,然後再送貝貝。這樣送了一個月左右,一天,寶寶對我說:“媽媽,明天我自己去吧,你不用送了。”“真的啊?那太好啦!寶寶終於可以自己上學啦!” 情不自禁地給了她一個 big hug。從此,我們不用再泊車,而是直接將寶寶 drop off 在校門口,跟別的孩子一樣,寶寶跳下車,朝我們招招手,一聲 “拜拜”,一蹦一跳上學去了。
老師對寶寶很好,很關心,觀察也很細致,很耐心,在她的幫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寶寶進步很快,學習成績都非常好,這位老師好幾次提醒我帶寶寶去考GT班,別再錯過了。在學年結束的班級聚會上,我向她表示感謝時,她對我說:“謝謝你經常和我交流,這些交流對我幫助我的學生很有用的,去年有一個小男孩,剛來的時候,狀況與寶寶很相似,不太懂英語,一年下來,都沒多大進步。我想如果他的父母能象你這樣,多多與我溝通,結果一定會大不一樣的。” 這就是被中國家長傳為她“歧視”中國人的例子。但從她對寶寶的關愛看來,她並不是那種歧視中國人的老師,由此看,來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
另外,我還要提到一個很善良的白人小女孩,很主動地和寶寶交朋友,有了這樣一個朋友,寶寶很快適應了全新的環境,口語也長進很快,我們由衷地感謝她們 - 寶寶的英語啟蒙老師和第一位美國朋友。為了紀念這段難忘的童年友誼,寶寶用這位小朋友的名字作了自己的英文名。十多年過去了,寶寶還經常向朋友提起她英文名的來曆呢!
美國的教育體係和中國的大不一樣,伴隨寶寶對學校的適應,我也慢慢對美國學校的教學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寶寶和貝貝在學校表現都很好,都是被老師拿來作榜樣的好學生,我漸漸地變得懶惰起來,對學校的事也不那麽 involve 了。上班和家務,使我很少有時間坐下來陪她們,因此,在接送她們的路上,車裏,成了我們母女仨交流的主要場所,孩子聰敏乖巧,學習不用我操心,我很少過問她們學業上的事,多數話題都是有關道德,倫理方麵的,用她們聽得懂的例子,比如美國校園槍殺事件之類,教他們分清黑白,辨明是非。我始終認為,父母的責任,最主要的是引導孩子走正道,業務再好,道走歪了,隻能危害社會,就像有些計算機天才成了駭客一樣。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健全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這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吧。所以,當朋友問我“你兩個孩子這麽出色,怎麽教育的?” “管德育,管她們吃飯睡覺,別的就很難管了。”
寶寶要上四年級的時候,一所GT學校來信讓寶寶去考試。這是一所隻通過考試招生的學校,招生政策一直是三分之一黑人,三分之一墨西哥人,剩下的給白人和亞洲人等其他人種,按這樣的比例,寶寶大概是沒機會了,巧的是那年白人抗議了,他們要求學區取消名額分配政策,擇優錄取,否則法庭上見。結果學區同意庭外解決,擇優錄取。我們因此得利,寶寶被錄取了,全班22個學生,竟有5個亞洲人。我們亞洲人也沾了白人一回光了。等到貝貝加盟的時候,這所學校已經有很多亞洲人了,尤其是中國人。 而現在,都快成了中國人的學校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aneYu 回複 悄悄話 加油努力,多寫好文章!我以後有了孩子也想把他或者她成長的工程紀錄下來:)不過我覺得標題還是要切題比較好:)
蕭舒 回複 悄悄話 在短短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裏,我的這篇短文竟被點擊了二千八百多次!還進了‘48小時最受歡迎的文章’,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我猜呀,也許是因為這個題目吸引了廣大讀者,我真擔心有的讀者點開文章後回感到失望,覺得讀到的東西不是他們所期盼的。我開這個博客,源於想要紀錄孩子們成長過程的衝動,讓孩子們也看一看,也和親朋好友分享一下,並沒有想要做什麽大文章,因為我對自己的寫作水平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對那些感到失望的讀者,我在這裏說聲對不起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