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笑麵虎爸爸2011年教育總結

(2012-07-23 15:29:05) 下一個

笑麵虎爸爸2011年教育總結 

兒子,四歲至五歲,上學前班。

由於在北美堅持虎式教育容易惹麻煩,隻好在前麵加兩個字,笑麵虎。

在我心裏,至今還固執地認為,好環境出來的優秀人才,有“溫室花朵”之嫌,惡劣環境裏磨練出來的優秀人才,才是真正的金鳳凰。有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環境,目的是開發他的潛能,我倒覺得讓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太好的環境中,才能真正地開發出他的能力。

一般來說,對於孩子的欲望,我們從來隻滿足一半,另一半,靠他自己去實現。我們不打算為他上大學存錢,寧願將這些錢和精力花在他從現在到上大學之前的培養上。當他要上大學時,到了那個時候,如果所有的人覺得他不上名校很可惜,那說明他非常優秀,他應當自己有能力去考取,去拿獎學金。如果他沒有這個能力,那說明他還不夠優秀,趁早學個實用的技能謀生吧。

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提過,我們喜歡教孩子活知識,而不是死知識。注重他各方麵基本素質的培養,至於學校成績,鋼琴考級,以後上不上藤校之類反而是次要的。

這一學年,兒子的變化:

1、基本生活能力:
學會了自己洗澡。現在生活基本能自理(衣食住行)。晚上睡覺,洗臉刷牙,不再需要大人幫忙,(有時還得監督一下)。早上自己穿衣起床,下樓吃媽媽準備的早餐。

在外麵玩耍時,知道回避過往的汽車,知道紅綠燈和停牌的作用。

2、基本社交能力。
他從小就特別外向,這方麵一直是他的長項。遇見任何生人都可以主動上前交流,對西人說英語,對中國人說中文,口若懸河。能夠與在電話裏與從未見過麵的爺爺奶奶,曾祖母,流利地交流,匯報最近的生活。

由於活動能量太大,在玩耍時,經常把別的小朋友弄哭,課堂上過於活躍,不太守紀律。已經被學校送去參加特別輔導班兩次,與幾個最調皮的孩子一起專門學習如何團結友愛(FRIENDSHIP)。

現在,在很多時候,能夠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暴力傾向”,注意別人的感受。


3、基本學習能力,能寫26個英文字母,自己的名字,和阿拉伯數字,但字寫得很亂。能夠閱讀一些畫冊。對《兵器知識》之類的雜誌產生了濃厚興趣。

4、基本運動能力。

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
遊泳,學會了水中閉氣,以及水麵飄浮。
乒乓球可以打“抬抬球”和自行對牆練習擊球。
去年夏天參加足球隊,學會了往對方的球門踢,守門時知道撲球。今年是第二次參加足球隊,與去年相比,截球,射門意識有明顯提高,風格更加“凶狠淩厲”。

5。基本藝術感覺


還是一團亂,偶有驚世之作,這幅畫開始不太相信是他畫的,問了老師才確認。不過倒是挺反應他的性格,豪邁,大氣。能唱上一兩支完整的中英文歌。

6。基本品格教育。


這一方麵,我們最重視。我們一直認為孩子的基本品格教育是越早越好,但不是強逼,而是要和他交流,讓他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一年來,兒子:

開始明白什麽叫撒謊,明白了“狼來了”的故事及後果。
兒子從三歲起,就有撒謊苗頭,教育了很多次,但他一直不明白,真實發生的事實與言語表達這兩者的關係與區別。最近,他終於明白了。

他從外麵拿了一隻蚯蚓回家,捏在手裏,不讓我們發現,洗手時,還捏著個拳頭。媽媽問他,裏麵有什麽?
他說,什麽都沒有。
結果掰開一看,發現他撒謊。
先麵壁思過,然後開始教育,先問,你手裏有沒有東西?
這一次,他如實說了,有。
“你剛才媽媽問你時,你回答的什麽?”
“沒有。”
“為什麽什麽要對媽媽這樣說?”

他支吾了半天,找了N個理由,最後,終於說了,是害怕媽媽不讓他在家玩蟲蟲。由此我們也讓他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你可以和媽媽商量這件事,媽媽同意可以把蟲蟲放在一個瓶子裏玩。
第二、終於讓他明白了,什麽是撒謊。

提請各位注意,很多人把撒謊與“說話不符合事實”混淆了。孩子有幻想,說的話與真實不符,這是正常的。

但我所說的撒謊是,他明知故犯。也即,明明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壞事,為了逃避責任或懲罰,他掩蓋,歪曲事實。對這個問題,我們的態度是很堅決的,如果以後他撒謊成性,父母根本就沒法和他交流,教育。

現在,有好幾次,他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到),終於鼓足勇氣說出真相。這讓我們很高興,反而表揚他,剛才你能說真話,說明你很勇敢。

開始明白什麽叫認真做事。

粗之大葉,不踏實。這是很多聰明,調皮孩子的通病。都說中國人多含蓄,西方人外向,兒子是例外。兒子班上二十六個學生,三個中國孩子,但兒子是班上最活躍的一個。

這裏的教育,以表揚為主。學校年度頒獎,每人一個。其他中國小朋友得的獎多是守紀律,愛學習,樂於助人之類的。我兒子得的是:
He is always eager to work toward accomplishing a goal.

可以翻譯成,熱情勇敢獎。根據我對兒子的了解,老師給這個獎,與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最後被封為鬥戰勝佛,性質差不多。老師說,他是班上最愛出風頭的一個,(我認為,這既好,又不好。)無論好事壞事,他都要插一腳。比如某個小朋友被欺負哭了,老師問誰幹的?盡管不是他,也會衝上去說是他幹的,目的就是為了那一瞬間的“聚焦”。

我覺得我兒子是個娛樂天才,娛樂界靠出位搏名,他居然無師自通。他在學校確實很出名,很多別班的家長都認識他。

有一次我對他說,你看那個小孩多乖,老師都表揚他兩次了。他答,我比他更厲害,我已經被老師叫去辦公室批評三次了。

總算找到一個教育他的機會。

兒子吃飯了,說他吃完了。我說要把碗裏的飯吃幹淨。
他說吃幹淨了。我一看,還有很多,於是很耐心地給他指出,要求他吃完。一會兒他又說,吃完了,我一看,還是很多,再一次給他指出,然後警告,如果再檢查不過關,就要罰站了。
他又說吃完了,一看,還是很多。如此反複多次,每一次,我都是笑嘻嘻地檢查,警告,最後終於吃幹淨了。我很滿意,然後還是笑著說,現在你該去罰站了。

小子一聽就哭了起來,原來他以為我是說笑,和他玩,最後還是接受了懲罰。第二天,又開始這樣的訓練。幾天後,他明白了,“吃幹淨了”這句話是不能隨便說的,是要負責的。看著他認認真真地檢查碗裏的飯的神態,突然覺得,如果他能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學習,我們將來根本就不用擔心。

開始明白什麽叫獨立思考。

兒子喜歡出風頭,跟風頭,大人們在說話時,他經常喜歡搶話,盡管他根本就不知道內容。我不太喜歡這種盲從行為,而且學校老師也向我們告過同樣的狀。

一天,兒子在看電視,老婆在廚房忙,要我幫忙從櫃子高層拿東西,我站在椅子上,給她拿了。老婆表揚了一句,低頭看見我沒有套上袋子,就往垃圾桶裏扔垃圾,“大怒”:你又在偷懶。。。。

兒子在旁聽了,大概覺得終於找到爸爸的毛病了,也興高彩烈地喊,爸爸偷懶,爸爸偷懶。

我笑嘻嘻走過去,對他說,現在爸爸接受你的批評,那你說說,爸爸什麽地方偷懶呀?

兒子答不上來,想了一會兒說,你剛才踩在椅子上,拿東西,這是偷懶。

咦,這怎麽能叫偷懶呢?這正好說明我勤快呀。這時老婆也加入教育行列:剛才媽媽不是說這件事。

兒子說不上來,我的態度漸漸變冷,把電視關了,既然說不上來,就去麵壁思過,好好想清楚,為什麽說爸爸偷懶。

我電視看得好好的,怎麽就給弄來罰站呢?兒子想不通,大哭。一會兒,情緒平靜下來後說,我是跟著媽媽說,我以後不能學大人說話。

你學大人們說話,是好事,但你要明白大人說話的意界,比如剛才,如果你不懂為什麽爸爸偷懶,你可以問媽媽。

這樣幾次後,他碰見不明白的事後,牢記著要先提問,才做評論。

我們覺得,孩子小時,應當取長補短,對於他所有的缺點,應當盡量糾正,因為小孩子可塑性強。長大後,才讓他學會揚長避短。

沒有誰願意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因為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教育時,能結合孩子切身的利益,效果還是很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