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長大。
有一天,她問我們:我是不是不聰明啊?
我們說:誰說的?爸爸媽媽從來都認為你很聰明。再說每個人的聰明也不一樣,你要對你自己有信心。
孩子:我就是對我自己沒信心。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問題,叫大家發表COMMENT,好幾次我明明知道,但我怕說錯就不敢舉手。結果後來別的同學回答了,他與我的想法完全一樣。
我們:你不要怕說錯,說錯也沒關係,人就要從錯誤中學習。至少你TRY過了。
孩子,沒再說什麽,走了。
我們,以為說到了點子上,心裏安慰了。
其實不然。孩子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孩子再大了一點,有一次問我們一個問題。講了幾遍,看她似乎還沒弄明白。我們開始急躁,聲音也開始變化。這時,孩子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
孩子:我是不是不聰明啊?
我們:你為什麽總要這樣想自己呢?要有自信。
孩子:那為什麽我從小你們就告訴我“笨鳥先飛”呢?
我們:無語!
孩子的話讓我們無語,更讓我們深思。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原則,忽略了當我們傳達一個概念時它同時給孩子所傳達的一種信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具體來看“笨鳥先飛”:我們隻看到了“先飛”的積極意義,卻呼略了“笨鳥”的消極信息。這使我們想到了英語中的一句成語“ THE EARLY BIRD GETS WORM”。同樣是用鳥作比喻,英語中傳達的信息是積極的。不難看出,英語的強調無論什麽鳥,隻要起早,就有吃的。告訴人隻要你努力,勤奮,就能成功。這顯然是積極的,至少是中性的,沒有評判個體能力的因素。而中文的先告訴你,你是個“笨鳥”,對個體能力是否定的。
這件事後,我們注意了我們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注意了每句話盡量給孩子傳達正麵,積極,肯定,理解的信息。
1,DON’T BE ACCUSING (DON’T ACCUSE);
2,DON’T BE NEGATIVE(BE POSITIVE);
3,DON’T BE CONDESCENDING( YOUR TONE OF TALKING)
4,TRY TO PERSUADE,NOT COMMAND;
5,BE OPEN-MINDED。
舉例說明以上概念可能會直觀一些:
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對媽媽說:我這幾天上課總是精神不能集中。
媽媽A:那你晚上早點兒睡啊,睡得太晚,精神當然不會集中了。
分析:這句話簡單,主觀,自己認定孩子精神不集中就是睡得太晚,給孩子的信息是否定和 負麵的。
媽媽B:是嗎?是打嗑睡還是走神?(詢問的口氣,表示媽媽很關注孩子說的問題)(接著要以耐心的口氣幫孩子分析):
一般來講,人的精神不集中往往有幾種情況:
1,睡眠不夠,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
2,需要補充能量,比如餓了,或渴了,需要吃一點食物,喝一些水;
3,感到老師講得不吸引人,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
4,老師講的你已經會了。等等。
這些都能造成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精神不集中 。
分析:這個母親耐心,不是先簡單地下結論(ACCUSE),而是幫孩子分析可能造成的種種原因(PERSUADE)。她的思維是開放的(OPEN-MINDED),不是局限在這件事本身,而是教會孩子任何事要理性分析的方法。
媽媽B:你今晚先試試早點睡覺,看明天是否有所改善?好不好?
分析:媽媽給孩子提出建議,而不是命令(NOT COMMAND)。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媽媽B給孩子的信息是積極的,肯定的,鼓勵的。
經過我們改變了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我們發現孩子變得自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