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奧克蘭歎下午茶

(2006-12-20 09:55:28) 下一個

        冬日特冷,風雨交加,女兒提議陪我們去歎「HIGH TEA」,也就是下午茶,她午休時常去付近這間酒店茶殺,力讚茶美餅香,為不拂逆她一片孝心,遂由她作東,到那裏去享受英國人的浪漫。

       坐在寬敞舒適的歐洲古典沙發裏,從落地玻璃窗望去冷雨紛飛的鬧市,雖不聞塵囂,卻可見瑟縮的路人行色匆匆,更突顯大堂裏暖和如春的溫馨,侍應正在我們麵前的小園桌上,擺下「HIGH TEA」的杯盞。整桌的「HIGH TEA」,除了 瓷器茶壺 、糖罐、奶盅瓶、茶匙、點心盤、茶刀、餐巾,最重要的是那三層的點心盤,按正統擺法,第一層應該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英式點心鬆餅Scone、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開輪流享用。可端上來這座點心盤,卻把鬆餅錯放在第三層。三明治有蔬萊、火腿與三文魚幾種餡料,均切成迷你型,方便淑女一小口一小口享用。至於鬆餅的吃法也有講究,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上果醬奶油,然後吃第二口。送上來這盤加多了一樣牛油,我覺得大可不必,有果醬、奶油則足矣。不過那抹醬的茶刀,十分精巧,教我玩不釋手。

        說起泡茶也有點學問,當年英人興起下午茶,除了茶葉來自中國,茶具也來自中國。中國的瓷製茶具,圖案、手工異常精美,而且耐高溫。衝滾燙的開水下去從不爆裂,被視為英人飲茶必備的精品,當時價錢也十分昂貴。相形之下歐洲自產的茶具,沏茶時往往因受熱而爆裂。在招呼客人時,主人為炫耀所使用的是正宗中國製茶具,先將開水直接衝入杯內,然後才加奶。先茶後奶,便成了富貴人家的身份象征。而先奶後茶就暴露出此人用的茶具是「水貨」,窮家子弟也。直至今天,在與西人飲茶時,仍不可忽略此一細節。我點的這壺茶,用的是茶包,味道一般般,但卻不敢免俗,仍遵從「先茶後奶」的順序,權且充作一次「富人」罷。

        據說英國一些有名氣的茶屋,至今仍規定必須衣著莊重,甚至打吠才可入內。英國少女自幼便接受儀態訓練,飲茶除坐姿端正、雙臂貼身、腰身挺直外,重點往往在持杯的那隻玉手上,小尾指必須優雅地翹起,方可顯出有教養之淑女儀態。而盛裝的紳士貴婦,在裝璜富麗堂皇的茶屋裏,端著精美的茶杯,品嚐奶茶,閑話笑談,巳變成了一種典雅的文化,英國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份。環顧四周,下午末到,巳陸續有人入座歎起下午茶,時代不同了,當今男女均著便裝球鞋來喝茶,隻有鄰桌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仍然一本正經地按步就班衝茶掰餅,舉止間保持著英國人的餐桌禮儀。

      我覺得喝下午茶第一要素還是「悠閑」,悠遊自在地享受閑暇,端起茶具,拎起杯子,不慌不忙地啜一口紅茶,放下後再拿起點心享用。我告訴女兒,英國人請茶前都會送上帖子,裏麵注明談話的主題,女兒回答道,看來洋人也避免因茶敘議論家長裏短而招惹是非。當飲茶形成一種「審美文化」,豈容俗不可耐的飛短流長來破壞氣氛?!

        說起來茶葉與茶具雖由中國傳入英國,當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下嫁英王查理二世,嫁妝中亦有210磅中國茶葉,並因此而得「飲茶皇後」美稱。然而下午茶演化成一門綜合的藝術,卻是在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其時適逢大英帝國盛世,文化藝術蓬勃發展;人們醉心於追求藝術文化的內涵及精致生活品味,飲下午茶、早茶、晚茶,就成為了英國乃至歐洲經久不衰的時尚。而在茶葉與茶具的故鄉----中國,古時飲茶亦極為講究,毫不遜於英倫歐美,國人品茗,講求神清氣爽、心氣平和,常有「茶須靜品,酒須鬧飲」之說,採茶在絕早,烹煮須不沾油腥,遠離廚房近在飲處,置爐於窗前,硬炭生火,汲泉煮茗。飲茶時要心手閑適,明窗淨幾,小院焚香,杜門避事。就品茶的意境之深,格調之高,世間無人可及中國。可惜到了今時今日,懂茶識飲的人已經不多了,近年在江浙成立了茶藝學院,傳授茶藝,但飲茶作為一種文化,在民間深植,滲入生活之中,卻遠未成風。更多的人仍在物慾橫流中,因追求功利而迷失自我。在奧克蘭的冬日,與家人享用這英國人的下午茶時,我內心不由生出這許多的遺憾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