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隨筆:邊緣化的尷尬

(2008-04-22 01:19:03) 下一個

以前在海外,總聽到移民出去的同胞抱怨:盡管換了身份鍍金有了文憑,還是無法融入當地社會,有時和自己的子女交換思想看法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同當地主流社會平起平坐了,一句話:根本談不到一塊兒.有的人出來20多年了,在國外生活的時間甚至多於在國內的時間,可是卻始終在大陸人的圈子裏交往,連台灣人,香港人的圈子也不容易融入,至多是在教會的教友的圈子中彼此往來.第一代移民多是在20多歲以後出去的,思維方式早已定型,文化的烙印亦根深蒂固,隻能在社會的邊緣過一輩子.

風水輪流轉,曾幾何時一度被視為生活清苦經濟落後的故土似乎在轉瞬之間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一切的時尚,物質文化的享受那裏都有.於是乎,當年擠破頭出去的遊子們衡量利弊,紛紛回流,希望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國樂土可以輕車熟路,遊刃有餘地揮出自我.一切似乎聽起來很是理所當然,很美,可是呢?

一旦回到了闊別數年的故土,發現中國不是在漸變而是在全方位的巨變,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文化上,道德觀念上.似乎現在的中國更象資本主義,中國的年青人更加前衛,更加有個性.回來的人莫不費解:"中國怎麽變成這樣了,我們回來反而落伍了."

的確如此,所有出去幾年以上回來的人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過程,這還要看各人的自我適應能力如何,畢竟回來的人年齡也不小了,一時半時未必接受得了國內的那一套作派.

我剛剛來深圳就職的時候,每天第一個上班,向公司裏的清潔女工問早安,然後去洗手間順便把年輕同事們昨天便後不衝水的傑作衝掉,進出房門順便給後麵的人開門.年輕的80後們看著有點納悶兒:蝸牛這家夥怎麽看起來象個日本人?感覺怪怪的哈.

一旦和80後交往起來,他們更是覺得我傻呼呼地:嘴裏的詞匯都是10年前的,現在流行的歌曲影視明星一無所知,自稱在國外生活了十年多連個洋名字都沒有,穿得起阿瑪尼吃飯卻提倡AA製(我說那是地攤貨).特別是在接人待物方麵,他們更覺得我傻到家了,不會圓滑地表達意見,無論見人見鬼都說一樣的話,等級觀念分明,財務報銷公事公辦絕不揩油,等到他們聽說我的反西方文化言論,出來十年多還保留國籍,在國外還有過獻血的故事,都以為我是個黨員,其實出來前我是個落後分子.

我這還算是好的,畢竟我出來的時候已經20多歲了,而且長期接觸對華項目經常回國.我的上司就更不用提了,說是食古不化一點沒錯.他是一個60歲的老先生,在香港讀過書院後就去了美國,等到在哈佛讀到了碩士後就一直在LA工作直到90年代初才回到香港,90年代末才來深圳就職,早已是公司的亞太地區首席設計師兼技術董事了.這位老先生也是沒有使用洋名字,雖然用了美國護照卻每每自稱中國人.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老先生身上具有如同香港人一樣的拚搏敬業精神:每天工作12個小時!看著那一頭白發,年青人暗地裏百思不得其解:一年兩三百萬港幣的收入,不講究吃不講究玩,沒勁!

有次去澳門,晚上當地人招待去珠海一家KTV消遣.幾杯威士忌下去,我開始原形畢露,問老先生當年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有沒有去夜總會迪斯科之類的,他說沒有.我說那麽你喜歡聽Elvis Presley嗎?說著說著還隨後哼了幾句他的歌,學著他的經典動作曲腿扭腰,老先生卻說不喜歡,還說他吸毒變成了肥貓.看來他在美國也是很傳統的.

那麽,這位老先生和大陸打交道也有十幾年的曆史了,特別是在深圳還工作了近十年,他是否又能融入大陸人的圈子呢?一回出門,在電梯裏,我對他說:"XX,你今天穿的鞋是timberland的呀,和我穿的襯衫是一個牌子啊!不過你知道這在美國是伐木工人穿的,哈哈."老先生也風趣地說:"是啊,我也是伐木工人啊."我順著杆就往上爬:"這亞伯拉罕.林肯就是劈木材出身的,李瑞環也當過木匠,你也是前途無量啊!"身邊的人都笑了,可是他卻聽得一頭霧水.

有網友說過類似的話:"家在哪裏,心就安在哪裏吧./出來久了,就別回去了,免得回去也不適應,兩邊都被邊緣化."第一代移民在海外基本上無法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可是離開故土幾年再回去也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因為中國發展變化得太快了,不僅僅是社會,還有人的觀念.我們這些身在江湖的旅者,就是麵臨著兩邊都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正所謂"漂人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Glad to be the first reader.
寫得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