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夜讀水滸:從水滸書中的酒席少豬肉菜肴談開去

(2006-11-21 04:14:27) 下一個

<<水滸>>一書,幾乎每回都有提到酒食,似乎請客吃飯到真的成了革命工作的一個重 要組成部分。比如第十四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中鄉村民辦 教師吳用受東溪村村長當地黑社會頭目晁蓋委托聯絡阮氏兄弟商議打搶運鈔車一事, 用一兩銀子沽了一甕酒二十 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十字坡開黑店的張青夫婦也是 以人肉冒充水牛肉做大包子經營咖啡店(仔細想想,能把人肉做出水牛肉味道還真不 簡單呢)。

但通篇讀來,就會注意到書中各色人等的大餐小酌中多以牛羊家禽河鮮為下酒菜, 一桌子葷腥數過去,連個紅燒獅子頭都沒有更甭提溜肝尖之類的殺豬菜了。難道這 水滸中人就隻愛吃牛羊,不愛吃豬肉嗎?

當然不是,從水滸所處的年代來看,正是中國的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最繁榮的時期, 由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見一斑,雖然畫卷描繪的不是開封城最繁華的地段, 卻也熱鬧非凡。根據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關州橋夜市部分,非常有趣,盡 是小吃,花樣百出。孟元老沿街記下每一家飯館小吃的招牌菜色,一一陳列菜名及 價格,神遊之餘,裏麵也大量記載了豬肉小吃令人垂涎欲滴。那麽促使<<水滸>>書 中缺少豬肉菜肴宴客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這就要從作者施耐庵所生活的年代談起 了。

施先生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這一時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悲慘最黑暗 的歲月。過了一個世紀的飽經民族歧視任人蹂躪淩辱的亡國奴時代,麵對的是國破 家亡,田園荒蕪,經濟基礎社會道德文化體係整體崩潰的慘狀。在蒙元統治時期, 將百姓分為四種人:蒙古、色目、漢、南,基本上按照蒙古征服的順序排列的,征 服的早的地區,當地人的地位高。金的滅亡比較晚,所以金國人也就是漢人,地位 比較低。最晚征服的南宋地位更低,南宋人也就是南人地位最低。元亡之後,各民 族混居已成事實,故書中有色目人麵貌特征的紫髯伯皇甫端充任獸醫很符合當時的 曆史背景(色目人在元朝一般從事軍火製造醫療等職業)。

在蒙元時期,中原的漢人在經曆無數次大屠殺之後淪為牧奴,耕田被大片改為牧場, 勞動所得不但要上繳滿足異族統治者的享受,還要為蒙元長年累月的征戰提供後勤 物資,因此除了糧食就是要為其提供家畜及草料。而在漢人之上的蒙古,吐番,色 目統治者皆以牛羊肉為主食,不食豬肉和魚蝦,加以當時養豬所需的糧食飼料由於 統治者的掠奪嚴重匱乏,因此豬不可能成為中原地區的主要家畜。統治者隻需滿足 自己的享受,哪裏會顧及視為草芥人命隻值一根草繩的漢人的飲食需要呢?在施先 生的年代,官府宴席多以牛羊家禽為主,水產品才是下等漢人的食物因為統治者不 喜河鮮,這也就是在<<水滸>>中人多以牛羊家禽魚蝦為下酒之物的根本原因。也正 是由於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後的元末明初的食物加工手藝遠不能與宋朝相提並 論,<<水滸>>書中的菜肴描寫過於粗糙令人根本無法體驗出<<東京夢華錄>>中的美 食文化,施先生並不具備宋代的飲食男女,紙醉金迷的資本主義萌生初期的小布爾 喬亞的親身體驗,就隻能從耳聞目睹的當時的異族統治者的“大碗酒,大塊肉,大 秤分金銀”的破壞性掠奪統治來推論水滸中人的日常生活了。

其實不止是飲食,在教育程度上,<<水滸>>中人多數是文盲半文盲,連魯智深這個 前渭州軍分區武警中隊長的營級幹部也不識字,最終一群睜眼瞎的草莽英雄在文化 程度同樣也不高的基層小公務員,一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鄉村教師,一個民營企 業家,一個神棍組成的中央政治局帶領下以“分金銀,吃酒肉”作為精神支柱實現 地方割據。這顯然也不符合重文抑武的宋人文化哲學,宋代作為中華文化史上的黃 金時代,在文學藝術思想哲學都是人才背出的年代,可以說在春秋諸子百家之後又 一個的思想解放盛世,文化和經濟的高度繁榮也影響到了當時的國家機器-特別是禁 軍。當時的禁軍隊伍中擅於經商,手工藝人,藝術工作者充斥其中,文化程度可能 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軍隊。即使後來南宋的將領如嶽飛韓世忠張浚等傳世之作今日 讀來仍然文采依舊,作為漢奸的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則更是文武雙全,他在攻克 襄樊,活捉文天祥逼得陸秀夫背著宋帝跳海後作詩《述懷》曰:“磨劍劍石石鼎裂, 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流傳一時。所有的文明國家 都有不同方式的文化、宗教來維持文明社會,比如西方的基督教,中東的伊斯蘭教, 印度的佛教、印度教,中國的儒家文化、道教等等。這些文化有些共同特點,就是 使統治者和民眾遵守一些道德標準,維持文明發展的需要。世界上最早的技術爆炸 時代並不是在英國,而是在中國宋代。這個短暫的時代隨著蒙古人的入侵夭折了。 對比沒有文明發展的原始野蠻民族蒙元統治者,就會發現在他們社會中找不到類似 道德約束,信奉的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殺人性命,奪盡其所有財產,讓其親 屬流淚痛哭,抱著他們的妻子和女兒睡覺”。文明處於空白期的蒙元統治在掠奪破 壞屠殺的同時也摧毀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道德體係,教育成了陪葬品。一代代的讀書 人在無望科舉走投無路之時或為虎作倀,或轉入民俗文化如雜劇歌舞來取悅於文盲 出身的異族統治者,如同今天的小品豔舞美其名曰“雅俗共賞”一般。教育在一代 代的頹廢中逐漸淪喪,讀書無用論始作傭者即為蒙元!到了元朝中葉,連出任地方 官的人選中也充斥了文盲,在縣官的公文中更有甚者在書寫“七”字之時一斜橫之 筆由左上寫至右下,漢人的文化程度尚且如此,上層統治者又何以想象呢?<<水滸 >>作者麵對的就是這樣一群半文盲掌權的政權交替時代,又怎麽能夠指望一群草寇 會知書達理呢?

蒙古人的入侵和統治隻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就造成了中國人口減少五千萬人口,隻 有原來人口的一半,蒙元留下來的是一片廢墟,中國北方被殺的千裏無人煙。華夏 文明的精華大部分都處在喪失的危機中。僥幸存活的人,也曆經磨難。人命的價值 受到蔑視。人們如果仍然遵循原來類似於“人命關天”之類的仁愛等道德標準,就 無法生存。從紅巾軍到朱元璋,都異常凶狠殘忍,視人命如草芥。 中國經過元代蒙 古人的大屠殺後,文化中對人命的價值的重視降低。社會矛盾變得尖銳,使得內耗 加劇,文明發展變得緩慢停滯。後世的明清無法和宋代仁義立國,君臣揖讓風範相 比。明後來的失敗,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蒙古惡習的影響,不珍惜人命。這是明太 祖和成祖設計製度的問題造成的。為了總結宋代教訓,走到另一個極端。宋代皇帝 幾乎沒有殺過大臣(嶽飛是唯一的例外)。而明代學習除了學習蒙古人殺了很好的大 臣外,更不重視百姓生命。在宋代,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社會賑濟製度。當百姓有天 災人禍,宋政府立刻救濟。有的時候皇帝覺得花錢太多,不想救濟,就有大臣用儒 家珍惜人命的學說勸告。但後來在這個元、清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華夏文明幫助了 遊牧民族提高了文明程度,但遊牧民族的野蠻文化也影響了華夏文明對人命的重視。 所謂“重天理,滅人欲”的程理學在明清的流行,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明太祖公開 說不施行仁政,把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教導從華夏文化中刪去,給 後來亡國的慘劇埋下了伏筆。這些在<<水滸>>中都表現的鄰裏盡致,交戰的各方無 論官府民團還是黑幫強盜,都嗜殺成性茹毛飲血,往往以屠殺無辜平民為樂事,偏 偏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影響。比如,很多人連殺人都無所謂,當然也 在對社會中損害他人利益理所當然,至於主流媒體稱水滸中人為官逼民反劫富濟貧 的農民起義乃至吹捧那個所謂隻識彎弓射大雕導致中華文明從此停滯的人,則更是 無以言狀的荒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